鼻中隔偏曲有哪些类型?重庆耳鼻喉

由于鼻中隔在新生儿时为软骨,以后犁骨与筛骨垂直板先后逐渐骨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外界影响而使中隔的形态变异,可出现各种症状。兹将各种类型分述如下。
(一)按部位分类
(1)软骨部偏曲:多为外伤所致,常引起鼻呼吸障碍。软骨部前端偏曲,向一侧鼻前庭突出。称鼻中隔软骨脱位,该处黏膜干燥,易致鼻出血。
(2)骨部偏曲:多因发育异常或肿块压迫所致。筛骨垂直板偏曲,常压迫中鼻甲,阻塞中鼻道,影响该侧鼻腔通气和引流。犁骨偏曲则形成鼻中隔嵴突。
(3)混合型偏曲:多由于幼年鼻外伤,偏曲随生长而发展。其偏曲不仅累及鼻中隔各部分,且伴有鼻腔侧壁畸形,故严重影响鼻部生理功能,并成为耳鼻咽部并发症的重要病因。
(二)按形态分类
(1)“C”形偏曲: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均向一侧偏曲,与该侧中、下鼻甲接触,阻碍鼻腔呼吸和引流。
(2)“S”形偏曲:筛骨垂直板向一侧偏斜,中隔软骨向另一侧偏斜。常致两侧鼻腔呼吸和引流障碍。
(3)嵴突(骨嵴):鼻中隔上的长条形隆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多为鼻中隔软骨、鼻嵴或犁骨上缘混合偏曲。有的为鼻中隔软骨边缘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伸入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颌窦和筛窦开口,一般对呼吸的障碍不大。位于前下方的嵴突常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4)距状突(骨棘):为局限性尖锐突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的后端,或其与筛骨垂直板,犁骨交接处。其尖端压迫鼻甲黏膜,可引起反射性头面部神经痛。
(三)接高低分类
高位偏曲常阻塞中、上鼻道,压迫中鼻甲,常为鼻旁窦炎的病因。低位偏曲除阻碍分泌物引流外,影响较小。
(四)接偏斜方向分类
有纵偏、横偏及斜偏,除鼻中隔偏曲外,常伴有鼻外形歪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