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下)

济南会议讲话 2018.10.20

接受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周永

向大会赠送的墨宝

  (续)第二个问题:怎样学白话文?一般以为白话文比文言文容易,事实上白话文教学要比文言文更难。当年西南联大大学国文课,教师都组成教学小组,一般是一个教授加一个助教,助教教文言文,教授教白话文,由此知道白话文教学难度更大。

  道理很简单,文言文学生不懂,老师可以一句一句讲解,白话文学生看得懂,老师还讲什么?所以只好另辟蹊径,譬如1919年,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孙本文设计了阅读教学“十五段”:1.预习;2.板书;3.分段指名直读;4.令质问疑字句;5.发问难字句;6.分段指名讲;7.推究语句文法;8.指名串讲;9.令分段落;10.演述各段意义;11.撮举全文大要;12.指示佳句;13.指名分段朗读;14.指名全文朗读;15.作文。

  这样老师就有的讲了,然而也就把白话文教学弄得比文言文还难。我们现在都说“不忘初衷方得始终”,我们不能忘记推广白话文的初衷是什么?是因为文言文太难,学习太费时间,所以当教育部决定让白话文进教材时,胡适非常高兴,他设想学习白话文的效率要比学文言文高十倍,学生从此可以大量阅读,譬如拿整本整本的小说当教材。可是事与愿违,白话文的教学比文言文还难,不是真的难,而是人为设置的难,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让老师有的讲,一百年前北大孙本文的设计是这样,今天我们引进文学教学的几大块的方法也是同样。所以直到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只能用一本薄薄的教材,比当年文言文教学厚不多少,胡适设想的大量阅读更是落空。

  那么白话文究竟应该如何教学?虽说学生自己看得懂,但是老师总不能不讲课,学校领导或督导来检查也是不让的。这是一个难题,说实话我也还没有成熟的想法,我只能讲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设想,供大家参考。

  先说阅读教学。我主张白话文的阅读教学不要搞得那么繁琐,只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读完一篇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旨是什么。第二,能说出课文的细节,老师备课时要设计一些问题,不要脱离课文,就问课文中的细节,检查学生是否细读。一篇课文,能说出主旨,能说出细节,那就够了。现在这样的课文分析,我称之为“伪阅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老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就不是这样读的,将来学生毕业工作,除了极少数从事文学批评工作的同学,绝大多数也不会这样阅读,只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这样阅读,这难道不是“伪阅读”吗?假如学生真的学会了这样的阅读方法,那就糟了,他一辈子也没有几本书好读了!

  所以我最反对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讲解,我们的课文都是一流作家的作品,我们却用二三流的语言转述这些作品(注:“二三流”在这里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语文老师如果能有“二三流”的语言,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多课堂讲解恐怕还都是不入流的语言),难怪学生自己读一篇课文会很喜欢,被老师一分析讲解,就不喜欢了。

  读一篇课文是这样,读整本的书也是这样,我看2017年新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已经非常强调读整本的书了,假如我们大学语文还只是限于单篇的课文,那恐怕连“高四语文”的资格也没有了。

  关于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非常好的设计,譬如金庸先生在浙江大学招博士生,他设计的招考题目都是这样的:

  ■郭靖第一次请黄蓉吃饭共花了(   )两银子。

  ■下列人物与段誉没有血缘关系的是:A. 阿朱 B.阿紫 C.阿离 D.本相

  ■对男友最温柔体贴的是:A.木婉清 B.阿紫 C.建宁公主 D.东方不败

  ■以下毒物中最毒的是:A.情花之毒 B.冰魄银针 C.三尸脑神丹 D.七星海棠

考生如果不细读金庸的小说,真的回答不出来。

  我在《母语高等教育研究》一书中还举过一个国外的例子,即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王小波曾大力推荐,认为大学的文学课要这样讲才对。我觉得我们大学语文课也可以借鉴。这本书设计的《包法利夫人》的阅读题目都是这样的:

  1.郝麦对爱玛的服毒是怎样说的?描述这个事件。

  2.简要描述福楼拜在农村集市一场中使用的多声部配合法。

  3.分析福楼拜在农业展览会一章中使用的手法(人物的组合,主题的互相影响)。

  4.回答下列五个问题:

  ①《基督教真谛》的作者是谁?②赖昂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③罗道耳弗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④布朗皆是如何将他的最后一封信转给爱玛的?⑤费利西?朗普勒是什么人?

  5.《包法利夫人》中有诸多条主线,例如“马”,“石膏牧师”,“声音”,“三个医生”等。简要描述一下这四个主题。

  6.举出下列场景中“多声部配合法”的主题的细节:①金狮,②农业展览会,③歌剧,④大教堂。

  7.讨论福楼拜对“以及”(and)这个词的使用。

  8.《包法利夫人》中的哪个人物在有些相似的情况下,与《荒凉山庄》中的一个人物采取极为相同的行动?主题线索是“献身”。

  9.在福楼拜对白尔特的孩提及童年时代的描写中,是否有狄更斯式的气氛?(具体描写。)

  10.范妮?普赖斯和埃丝塔的相貌是模糊的,但这种写法令人感到愉快,爱玛的情况则不同。描述她的眼睛,头发,手及皮肤。

  11.①你是否认为爱玛的本质既冷酷又肤浅? ②“浪漫的”但非“艺术家的”? ③她会喜欢布满废墟和牛群的景色,还是与人群不产生任何联想的景色? ④爱玛喜欢她所处的山间湖泊有一条孤零零的轻舟,还是没有轻舟?

  12.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四部作品及其作者。

  13.《包法利夫人》的所有英译本都存在不少错误,你已经纠正了其中的一些。描述爱玛的眼睛,双手,阳伞,发型,衣着以及鞋。

  14.跟踪描写半瞎流浪人在《包法利夫人》中的足迹。

  15.什么使郝麦这个人物既可笑又可憎?

  16.描述农业展览会一章的结构。

  17.爱玛努力要达到的理想是什么?郝麦努力要达到的理想是什么?赖昂努力要达到的理想是什么?

  18.尽管与狄更斯的前期作品相比,《荒凉山庄》的结构是一大进步,然而狄更斯仍旧继续不遵守连载作品的种种苛求。福楼拜写作《包法利夫人》时置与艺术无关的所有因素于不顾。举出《包法利夫人》的几个结构特点。

  学生假如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就证明他们确实对文本细读了。

  读一篇课文,读一本书,假如既能说出主旨,又能说出细节,那就可以了。假如再要增加一个方面,那就是背诵。一般以为文言文才要背诵,白话文没有什么好背诵的,这个认识不对,起码说明你教材编得不好,好的课文,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都有可背诵的东西。譬如我们都知道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话: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好的白话文里总能找到这样的精彩段落,甚至整篇课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当然这在中学已经背过了,我们大学语文也要有适合大学生背诵的课文。大学生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精力最旺盛,你不让他背诵,他们自己也会找东西背诵,譬如前些年大学里很流行的《大话西游》,下面一段话当时的大学生几乎都会背诵: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我女儿读大学的时候,听她说女生中还有背《道德经》的,说背了就能练“九阴真经”还是九阴白骨爪(忘了)。

  所以不让学生背诵一些正经的东西,正能量的东西,实在是浪费了他们的精力。

  背诵,或者叫诵读,其实是最重要的语文学习,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文学教学不同,文学教学要搞大量作品分析什么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语言教学,是提升学生的母语能力,所以背诵是最好的方法,能够背诵的东西,才能真正进入自己语库,自然而然融入自己的语言。古人说:三天不读《道德经》,觉得舌头都发硬。(《世说新语》里的记载)民国时候,辅仁大学的陈垣校长,就最主张学生诵读和背诵,他的教学方法是:“选出数十章,熟读如流,不啻若自其口出,则出笔自易。”

  概括起来,大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说出主旨;二,说出细节;三,背诵段落。假如能够这样,也就够了。

  下面我再讲一下作业设计。去年我完成了《民国大学国文研究》这本书(出版时书名改为“现代大学国文教育”),这本书里介绍了民国大师教大学国文的有很多很好的办法,譬如钱基博(钱鍾书的父亲)教大学国文课,与学生做同题文章。班里有个女生因为家贫中途退学了,钱基博就让大家给她写“赠序”。(赠序可以是独立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钱基博自己也写,然后把自己写的和学生写的一起送刊物发表。这不但是一种写作训练,也是很好的寄托师生情谊、同学情谊的方法。再譬如北大胡山源,他提出“以教英文的方法教国文”。这一下子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即语言教学。我们看英语教学,课堂上从来不搞我们这样的繁琐课文分析,也不搞什么人文性思想性,然而“颜色革命”照样悄悄地进行,很多人被洗了脑。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课文本身,文以载道——“文已载道”,既然如此,我们的母语教学为什么还非要文外论道呢?假如非要文外论道,不如此便不能看出所载之道,那只能说明这个“文”选得不好,载道载得不清不楚,这个教材要重编。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教材没问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画蛇添足。还有辅仁大学的陈垣,燕京大学的冰心,他们教大学国文课,都用了“异性激励教学法”,譬如陈垣把学生好的作文贴上墙,男同学的作文贴在女生宿舍墙上,女同学的作文贴在男生宿舍的墙上,产生了特别有效的激励效果。冰心教大学国文课,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为《理想的美》,男生写《我理想中的美女子》,女生写《我理想中的美男子》,还有《初恋》的题目。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大家可以找我这本书看。

  下面再介绍几个我尝试过的语文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法。我讲《论语》,不限于内容,还让学生学习课堂笔记的方法。《论语》是语录体,本来就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集体整理的课堂笔记,我们同学也记课堂笔记,但是记了几十年,有什么价值没有?都是标准答案、考试重点之类,只有考试的价值,考试结束,再也没有保存的价值。大学语文已经没有必要再搞这样的应试教育,课堂笔记的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能不能像孔门弟子那样,只记老师讲课的重点要点,尤其是老师的精彩话语,师生互动的精彩一刻?当然这要老师备课时就有所设计,设计一些亮点,精彩话语,假如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句精彩话语也找不到,那说明你的课太乏味。我给学生布置的是,一堂课起码记下5条精彩话语,那么一学期十几次课就有50多条,期末整理成一篇作业,可以只是按时间的排列,更好的是像《论语》那样按主题排列。然后由课代表把全班同学的笔记汇总起来,我教的不止一个班,那么几个班的课代表到一起再汇总,就非常可观,每个学期都汇总,积累,那就更可观。我们还有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群,还可以搞跨校际的汇总,不相信最后不能汇总出《论语》那样有价值的文本,连书名我也想好了,就叫《大语》。

  ■网络聊天法。我非常重视网络聊天,五四以来几代语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统一,怎么说就怎么写,在以前都只是设想,不能真正实现,譬如叶圣陶、朱自清都尝试写过这种怎么说就怎么写的文章,朱自清写的是《致亡妇》,叶圣陶写的是什么我忘记了——但是我们找来这些文章读读,终究还是书面语体,和口语有很大差距。只有到了今天的网络聊天,才真正既是书面语,又是口头语,我认为将来更好的现代汉语将在网络聊天语体中实现。我自己就有这个体会,在网上和学生,和同行聊了十几年的天,自己的语体变轻松了,写东西不怎么累了(当然也有人觉得不好,譬如我的论文,我的书稿,编辑老是想改,觉得我的语言太随意了)。所以我上大学语文课,第一堂课就把班级QQ群建立起来(那时候还不流行微信),在群里和学生聊天,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譬如聊天的主题,学生往往没有主题,所谓无聊才聊天,老师就应该引导,譬如学学孔夫子,让学生“盍不各言其志”?大家怎么来到这个学校的?为什么选了这个专业?在大学四年里有些什么打算?毕业后打算干些什么?这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内容。除了主题,还有语言风格,学生的语言可能粗糙、不规范,甚至八卦,爆粗口,那就要引导。宋朝时候,苏轼、柳永等人就是进入歌楼舞馆,对流行文化不离不弃,参与流行小调的创作,然后才能提升出一代之文的宋词。

  在作业设计上,QQ软件有很方便的地方,就是输入一个同学的名字,他的聊天内容可以集中出现,下载下来就是他的作业,我曾威胁学生,期末我要这样批作业,所以他们不敢不聊天,也不敢乱聊天,只是我实在没有时间,最后并没有这样做。

  作为课文设计,编教材时我选了龙应台的《亲爱的爱得烈》,是她和两个儿子的聊天记录,她在台湾,一个儿子在香港读书,一个儿子在美国读书,有很多严肃的话题,譬如聊“失落的一代”,聊“绿色环保意识”。可惜龙应台这些年和大陆互怼得很厉害,恐怕已经进入“敏感名录”,这篇课文要拿掉了。

  ■图文并茂法。有人说如今是“读图时代”,意思是如今人心浮躁,没有耐心阅读文字,这个说法太悲观了。公平的说法应该是:如今是“图文时代”。中国人把书籍叫做“图书”,图,历来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易学有“河图洛书”,《诗经》有“名物图说”,诗歌和图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各门学科莫不如此。所以易经说“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象”就是图像,古人又称拥有图书资料丰富为“左图右史”,这些图画主要并不只是起装潢美化作用,更是重要的文献资料。今天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绘图(及贴图)与写字同样方便,图文的结合空前紧密,于是把这一传统推到极致。所以与其说今天是“读图时代”,不如说今天是一个“图文时代”,后者说法无疑更积极,更准确。

  所以我编教材,选入了张爱玲的《对照记》。《对照记》是张爱玲晚年最后一部作品,确切地说,是一本“图配文”。图,是张爱玲从小到大的一系列照片;文,是张爱玲为每一幅照片所作的文字解说。这实际上就成了一部“图文并茂”的自传。非常具有可读性。然而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研究张爱玲生平,而是引导同学学习这种“图配文”的写作方法。现在学生都有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也都上传有自己喜欢的照片,但是很少有为这些照片配上文字说明的。假如也能学学张爱玲的做法,给这些照片配上适当的解说文字,不但能增加可读性、可欣赏性,还能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

  这个作业我让每个学生都找三五张照片,老的,新的,给每张照片配上文字,因为有班级Q群,所以作业交在群里,上传文字和照片都非常方便。学生们也非常踊跃,我要求每张照片不少于100字,很多同学都写了好几百字,三五张照片就是上千字。我挑好的作业做了电子书,书名叫“我们的对照记”。院长看见了说很好,给你点钱把它印出来,就印了出来。我想假如每个学期都能选择一次作业做这样的工作,坚持几年就会有好几本,教学组的老师都这样做,就有更多,大学语文就有了看得到的成绩,无论领导检查,还是同行交流,都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最后,我设计作业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开放性。一个作业不是一次性做过拉倒,而是能持续进行。譬如学会了孔门弟子那样的课堂笔记,语录体的写作方法,后面每堂课都可以这样做,甚至其他课也能那样做。网络聊天、图文并茂的写作方法,也都是可以长期做的,甚至一辈子做的,关键是我们语文课要给学生这样的意识,这就能从时间和空间上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我们国家语委有一本绿皮书,叫做《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每年一本,这是很好的题目,我们的教学也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大学语文的成绩就大了。

  (注:因为会上有时间限制,只讲了一个大概,在此补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