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祥 | 大美无形 大方无隅
归去来兮!
我们的回归必定与美好相伴。
刘寿祥 | 大美无形 大方无隅
水彩在中国·系列专题片
康颂中国 中国水彩
刘寿祥,1958年4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师范专业,并留校任教,从事水彩画的教学与创作。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原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主任、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收藏,其作品连续在“全国第六、七、八届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全国第九、十、十一、十二届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展评委,“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水彩粉画展”评委,“全国第三届青年画展”评委。
“乐”之萦绕 “情”之浸润
赏读刘寿祥水彩风景画
文/蔡绍山
2017年阳春 于潜江
当今中国的水彩名家当中,刘寿祥无疑受到了广大人群的喜爱。何以故?是因其“表现了最为广大的审美同情”!作为刘寿祥水彩艺术的仰慕者,笔者长期关注他的创作活动,认为在他的题材中,风景与静物有不尽相同的意境追求。静物画正大雍容、气度非凡,是“光明莹洁”的形相姿容;风景画诗意隽逸、情深魅人,则有“如真似幻”的情节气韵。因此,风景画是刘寿祥在艺术中所追求的另外一种意趣结晶。
刘寿祥生长于城市,除去下乡当知青的几年外,一直生活在大都市中。滚滚红尘极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焦虑沉治。所幸艺术的绿荫屏蔽了闹市的喧器,庇护了痴情的画家。其中,对音乐的喜爱尤是重要。听音乐,以乐修身,这是刘寿祥的雅好。每当绘事之余,阅读之后,他都会在音乐的滋养中小憩。音乐所呈现出的一方净土,织成了为内在而自足的小宇宙——那是既侍于外又悟于内而自成意义的丰盈的世界,是由点、线、音、韵汇聚而成的“心形”,是刘寿祥的牽挂与思恋......
江南丝竹
梦里水乡
丝竹声声、琴韵悠扬。空灵的乐音萦绕在刘寿祥的心头,诱化成痴迷相思和万般钟情!水乡古镇、船影人声、房含田园、湖光柳影……,他笔下的水乡图景既充实深邃,又丰实空灵,有阳光普照,有海雾氤氳,表现了“神出古异,淡不可收”的艺术境界,是诗意化的人间仙境!
尼采把构成艺术世界的核心元素总结为“梦”与“醉”两种精神。“梦”演为形象,“醉”释为激情。在梦与醉的境界中,艺术则能“赋情独深”“万感横集”,直至最终实现“醉与梦中美的互镜”
这就是那幅表现农家临水而居的《梦里水乡》。时值正午,因阳光在顶而不见斜荫。池塘水清如镜,恰巧有舟船离开摇起涟漪阵阵。像是船动的声响止住了蝉鸣,池水好生安静!白鹅悠然在水、白云自在青天……如晚清词人况周颐所说:“境至静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恩之恩之,遂由静而见深。”“静”并非无响无声,而是人间烟火,心远之静;“深”则是画家用情之深,情之所至必然“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刘寿祥说:“画家在画风景的时候,他就是景里面的风景。” 可见他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是将自己毫无保留地融入了画中。化己为景,以此而达到完全意义的感情投入。而画中事物即可对应为“亦尝忘我之为我”的状态。“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在“移我之情感入画”同时,也得到“化万物之相入心”的回报。这种状态,就是古人总结的“移我情”和“移世界”,也正是画家“浩荡之思、奇异之趣”得以不断生发的因缘。
“江南丝竹、梦里水乡”。画家以情驭技、借景抒情,音乐与绘画声情并举,达到其写景抒情的最胜妙处。他的描绘似乎不经意间就触碰到了我们的痒处,撩拔起了我们心中最为情切的向往与思恋。
的确,生活就如眼前之景这般美好,我们就曾经这样平实而自在地生活。但曾几何时,我们的生存空间竟然变成了“扁平的构成”。生命中的诗意被现实的喧嚣綮盛所淹没,“忙碌”成了生活之中亳无意义的常态,“烦心”堆砌成了巨大的心理失落!我们何时才能结束这“精神的流浪”开垦出一条心路,回归到我们曾经的“梦”与“醉”的乐园?
田园牧歌
渔舟晚唱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每当我们唱诵陶渊明的这一诗句时,对他乡故土的深切怀念就会油然而生!是啊,物资富足,温软甜香。而人之欲望却永无休止!我们已被异化的都市人就由此甘心沉沦,堕落为“生命机器”吗?而留存于我们心中的皈依愿望就如同火柴的磷头、蜡烛的线心呀,它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们,点燃和唤醒我们心中延绵不绝的善念啊!
于是,便有了刘寿祥画作中的“江汉田园、渔舟夕阳、牧童柳林、草原苍茫……”都是节奏化了的自然。生机盎然中让人顿生岁月静好之感。想到郭六芳《舟还长沙》中“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的句子,更生出无限感慨:这些美景正是图画中我们的家呀!刘寿祥的画境温馨亲切,仿佛可以引导我们走入其中,去跟头顶上飞过的鸟儿讲话,跟田园里鸣叫着的虫儿讲话,跟天空中飘过的云朵讲话,跟徐徐而来,哞哞鸣叫着的老牛讲话……作品中漫溢着勃勃生机和天真赤诚!轻松的笔画是那般尽情达意!折射出的画者心胸何其自在敝亮!
渔歌晚唱,田园召唤。归去来兮!就让我们回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诗意之地吧!音乐浅吟低唱,回旋婉转。画家用绘画的方式唱和着这雅乐的旋律。此时,他不再受凡庸的羁绊,空明澄澈,心境已达到庄子所说的大自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画家オ思泉涌,翻然不绝。情之所至,挥笔成画。这样的回归该有多么惬意呀!
悲悯怜惜
人文情怀
袅乐音跨时空而来,着落在古村、老宅、戈壁、雪域……之上。在《老宅阳光》的农家小院中,明亮的光线透过前排房屋的阴影投照在当面的粉墙上。阁楼的向阳处,竹竿挑晒着红红白白的衣衫,稀疏伸出的木条把光影搅弄得斑驳生动并似有声响。左侧立放的树木、地上泛着冷光的青石板……所有景象都笼着薄纱般的光韵,演化成梦醒时分的迷蒙美感。场景中虽无人物活动,但处处荡漾着人的气息。斑驳的墙体和老旧的青石叙述着老房老院的历史与沧桑,传导出对农耕文明世代传承的怀旧情绪,在少许的悲苦感中表现了画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顾与眷恋。
音乐声情并集,影音交替,幻化成徽州《老巷》中提篮往返的邻家大婶,《三月婺源》中赶牛扛犁的蓑笠老农、甘南藏族群众在冬季的《转场》和《雪域放牧》等画面。这些作品让底层人物走入风景,在热情洋溢的情绪中加入了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感叹。他既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又感受到普通人生存的不易,以恻隐之意、慈者之心,熏染了古典中国浓浓的人文情怀。
台湾学者蒋勋说:“要看到美,我们首先要看到生命存活的艰难。”这便是我们当今迫切需要的人文教养。画家用悲悯的目光洞察世情,用艺术的形式传播美善,引导大众在赏鉴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领悟到“弦外之意、画外之音”,从而达到引领“人性向善”的目的。这正是艺术之于我们人类文明的价值所在呀!
反思当下美术创作中所出现的某些病态(艺术语言低俗粗鄙,形式风格因循抄袭,思想内容慘白空泛,学术态度强势狰狞……),尤感画家的这份真诚弥足珍贵!在繁富热闹的当今,用沉静超迈的心去关注人的生存环境,认真思考人的存在立场,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所思所想。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他将悲悯情绪转向沉静,再转为高蹈的灵魂升华。他的作品以传统文化中“仁”的精神为支柱,用柔情深沉去打动读者,因而具有了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正是引起读者深刻认同的核心内涵。
交响叙事
意国情绦
音乐从容舒缓,正演绎着交响乐行板叙事的乐章,行记着画家数次旅欧的历程,叙唱着托斯卡纳(tuscan)原野上厚重的历史风情和水城威尼斯古建上跳动着的金色阳光。
威尼斯的美艳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这颗镶嵌在“亚得里亚海的明珠”果然名不虚传:走入画境就听得见阳光发出的哔剥声响!古城水巷、楼堡蓝天、小桥泊船都在阳光的凃抹下有序展现,近暗远明,把我们的神思引向高远。它仿佛在告诉我们水道里沉淀着的写绘不尽的文明故事和叙述不完的鼎盛繁华。画中的物景作为一个视觉存在和外显之相,只是充当了展示阳光和色彩的载体,阳光的华彩才是她精粹的灵魂!在画家的描绘中,景物清亮目、光彩嫣然。俨然呈现了我们童年岁月中所有关于西洋童话的想象!
与威尼斯水城的华丽、斑斓的风格不同,托斯卡纳( tuscan)的乡树则是厚重、朴实的式样。画家行走在原野上,脚底触到这神奇的土壤一一这诞生了伟大的达·芬奇的地方。他用心聆听候鸟飞过的声响,心中的激情就展现在他的画上:丘陵上农庄古堡错落,绿色厚如织毯。那橄榄树的绿,葡萄园的绿,麦苗的绿与褐色的土壤和空中奇伟诡谲的云象共同组成了凝重低回的旋律,就在画面的空间中鸣呜奏响。这正是西洋绘画中那浑厚无比的色彩的源头啊!
画家敏锐地发现了这块土地上的最美时刻——入画时间或早或晚,是曦光初探或日光将暗的微妙时段。他说:“这个时段有着美妙的光影律动和无法言说的美感。”在这美妙的时刻,曦光从大地上掠过,跳起了一丝一丝的光亮,就好似蜿蜒曲折的乐谱。而这曲调正好描绘出了这异国大地的形色,集成了醇厚凝重的欢乐坦然和从容不迫的高贵美感。
结语
不知不觉,我们已随着画家的脚步游观了水乡、江汉天山、甘南……,寻访了西洋文明的源头,探查了威尼斯古城的阳光,受用到了艺术之美带来的无尽滋养!归来无眠,仍觉有余音绕梁。画家“乐绕情润”的佳作让我们体验到了“高明愉快境域里的人生境”,在我们的心中激动起了无限喜悦的波澜。人说“摹物易,状物难,而写情更难”。那是对一般画者的技术性评判。在观赏刘寿祥的水彩画作品时,我们感受的则是“大乐必易”的畅然。
归去来兮!我们的回归必定与美好相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