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国画,大师手笔!
。
《道德经》中说: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中国人信仰的极简,
虽简约,却不简单!
说到“极简”,
在中国画里绝对可以找到相同的语言,
尤其是写意花鸟画。
它远不止
一朵花、几只鸟这么简单,
它只是拿这个题材来做一个借口,
正如佛语所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在历代大师们的极简画作中,观者完全能品味到“少一笔觉欠,多一笔则余”的高深造诣。
【南宋·梁楷】
宋 梁楷 疏柳寒鸦图页 绢本设色 26.4×24.2cm 故宮博物院藏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梁风(疯)子”。
南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属于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与妙峰、智愚和尚交往甚密,虽非僧,却擅禅画。南禅之说,强调佛祖在人心。梁楷受其影响,似乎也参弹入画,视画非画了。
南宋 梁楷 太白行吟图纸本墨笔 1.2×30.4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他的人物画很简单,很概括,也很生动。这三者都能体现在他的用笔上。画中险笔很多,起粗落细,急缓轻重,变化多端;金错刀作墨竹,山石大笔扫出。画中有一种意念贯穿着,此念意深澹远,故能平复笔墨的运动变化。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纸本水墨画 48.7×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读梁楷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南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纸本墨笔 73×31.8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宋 梁楷 布袋和尚图绢本设色 82×33.2cm日本香雪美术馆藏
南宋 梁楷 枯木水鸟图页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南宋 梁楷 泽畔行吟图 22.9×24.3cm 大都会博物馆藏
宋 梁楷 雪景山水页 日本私人藏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图 绢本墨画淡彩 110.8 × 50.1 cm 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牧溪】
牧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俗姓李,佛名法常,生卒年不详,南宋末理宗、度宗时 ,在杭州西湖长庆寺当杂役僧。南宋灭亡后圆寂。
牧溪作品
水墨皆禅,万法唯心,对牧溪而言,他也许从未定义自己是个画家,而首先是个僧人,是个禅师。他的画被归为禅画的范畴,禅画将生命的解脱视为最高存在意涵。画中幽远超然的留白,似乎天地之间,只剩你与他笔下的一只蜻蜓、一颗萝卜、一只小燕。生命原本就是这么简单。
牧溪《芙蓉图》日本东京大德寺藏
他画了一幅被世人公认为禅画中的经典之作《六柿图》,简逸的笔法,分明的墨色,随意排陈但不凌乱的柿子,留下一片简约、朴拙,静远的禅思。信手拈来,无非是道,浑然天成,无迹可寻。
《六柿图》
从这张《六柿图》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六个柿子随机的摆设,用在每个柿子上不同的笔墨、虚实、阴阳、粗细间的灵活运用,作品呈现出静物作品的“随处皆真”的境界。
牧溪 《烟寺晚钟图》
牧溪 《渔村夕照图》
牧溪的《潇湘八景图》,以最为朴素的材料——水和墨,最大限度地利用二者所产生的变幻丰富的晕色,绝妙地展现了潇湘地区的湿润之气与空濛之光。
牧溪 《远浦归帆图》
牧溪 《平沙落雁图》
“无画处皆成妙境”,仅以点滴之水、咫尺之树,表现江山万里景象。这种空寂和清淡,是当时生活在富饶繁华的宋朝文人所感受不到的。而八百多年后的今天,再看牧溪的作品,我们会为之深深打动。因为,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从来都不分国界,更无关时间。
牧溪《叭叭鸟图》 日本国立美术馆藏
鸟
虾
枇杷
石榴
南瓜
鸟
螃蟹
燕子
牧溪 《竹鹤图》
牧溪《柳燕图》
【元·倪瓒】
若是许多画作放在一起,倪瓒的画绝不会是最抢眼的那一幅。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其笔简意远,你一定会记住倪瓒,那疏林坡岸,没有一丝云翳,也不见一痕鸟影的倪瓒,那笔墨都素净得几乎透明的倪瓒。
倪瓒的画寒烟清静,很少有人,他宁愿偏执地画上一堆点。
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
倪瓒 《容膝斋图》
有人问倪云林为何山中亭中不画人?云林说:“世上安得有人也!”
《渔庄秋霁图》 上海博物馆藏
倪云林的寂寞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浪花,没有花朵,没有云彩的飘动,没有鸟儿来细眠,他几乎要把人间的一切“色”的内容都拿去。
《六君子图》 上海博物馆藏
倪云林创造艺术的寂寞世界,不是他喜欢孤山、瘦水、枯树、空亭,也不是他觉得这样的风格更有欣赏价值,他的寂寞的世界记载的是他关于生命的顿悟。
《幽涧寒松》北京故宫博物院
《紫芝山房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亭嘉树图》
《墨竹》
【明·徐渭】
徐渭,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
《花瓶图》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
《自梳羽毛立高枝》
他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芭蕉竹叶图》
《墨竹牡丹》 立轴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牡丹》 立轴
花鸟作品
【清·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极简画可谓是国画的最高境界。由于是亡国后裔,又不愿与新王朝往来,所以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画家朱新建曾在《打回原形》的文集中,对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极简画风有着这样的描述:“八大后来画的一些鸟,真的就是一个世界。从八大的鸟你能看出来,八大有那种愤怒、清高、孤傲……”
鳜鱼
除此之外,八大的画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瓶花
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数量的多少和体型的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却神情毕具。
八大山人 鸟石
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做到的。
芙蓉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到这里,我们或许才能稍稍理解这位画家的伟大!
猫
小鱼
水仙
玉兰
花
葡萄
荷花小鸟
【清·郑板桥】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客舍新晴》
郑板桥画了40年竹子,终于悟出绘画须去掉繁杂提炼精髓的道理:“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
《清风疏竹图》
我们常常提笔做文时,会想到他的“删繁就简三秋树”;临窗习字时,会想到他说过“不做前人墨奴”;心情郁郁时,会想到“吃亏是福”“难得糊涂”。
《晴竹图》
隔了200多年的时光,体会郑板桥的所思、所惑、所感和所悟,竟然还是如此亲切。
《十笏茅斋竹石图》
《墨竹图》
《竹石图》
《三友图》
《兰竹图》
《竹石图》
【近现代·齐白石】
齐白石对于国画艺术有一句著名的画语:“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册页小品
“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妙趣,和齐白石“平正见齐”的观点一样,是这位既能极工,又能极简,分别地在两个极端上有所创造,而最终又不肯拘泥于任何一个极端的艺术家所选择的造型尺度和审美的中界点。
齐白石册页小品
晚年的齐白石日趋简化的画风,是日益强化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强化了“神”的主导地位,臻于“笔愈简而神愈全”的境界。
齐白石册页小品
以下精选几幅齐白石册页小品之作,也许只是一片树叶,一个瓜果,一只蜻蜓,一枚红柿,一条丝瓜,都在老人的笔下,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册页小品
【近现代·潘天寿】
潘天寿先生是一位极重形式美的画家,他对于花鸟画的形式结构的布置,有着独到的创造和成就。
他认为,虚实疏实是布置中最重要的问题,“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所以,画事布置重在布虚,即着眼于空白。于迫塞之中求空灵,空灵之中求气韵。
这是一组潘天寿笔下散发着浓浓田园风味的花鸟小品,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笔勾勒渲染,但细细品来却趣味横生,韵味无穷。
潘天寿《夕雨红榴柝》
潘天寿《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潘天寿《农家清品》
潘天寿《葫芦菊花》
潘天寿《塘西名种》
潘天寿《草虫》
潘天寿《荔枝》
潘天寿《一篱草色长鸡雏》
潘天寿 石鹰
潘天寿 梅花小鸟
如果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那么极简绘画正是
用最纯朴的笔墨描绘出的高贵灵魂,
用最简约的线条勾勒出的大美之境。
点到为止,意犹未尽;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以上列举的这几位大师,您更喜欢谁的极简作品?如有补充和更多意见,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