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固态硬盘读写3400MB/s、3100MB/s是什么水平?龟甲T3000测试
不论是无线还是有线,我们对数据传输速度的需求似乎没有尽头。
4G过后是5G,SATA通道又被PCIe弯道超车。
历史上,因为IDE接口的速度满足不了我们对于数据传输的要求,于是在2001确立了硬盘传输的SATA协议。
但因为我们对硬盘速度的不懈追求,仅仅到2009年,SATA协议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
但6Gbps的带宽远不是我们追求的终点,于是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速度更快的PCIe通道,绕过内存直连CPU,通过PCIe3.0,直接让硬盘速度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其中高端的消费级固态硬盘读写均可以突破3000MB/s,相比机械硬盘有了15~20倍左右的提升。
到了2021年,如果要装机,我首推固态硬盘,如果要在接口类型中选择一种,那一定是M.2接口,走NVMe协议的固态。
这次开箱的是国产品牌龟甲旗下的T3000 M.2固态硬盘。
之前在站内看到过T3000的好价爆料,还好奇点进过去,发现T3000主流容量速度已经到了PCIe 3.0通道下几乎极限的,这种产品并不多,更何况是一个国产品牌。
▼ 另外在历史上,固态硬盘各种颗粒混用的情况非常多,更换供应商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并由此产生各种大瓜)。
芯盛智能的解决方式很直接:扫描SSD上的PM编码,小程序上会直接显示手上这款固态的颗粒供应商,不知道会不会有其它品牌跟进。
▼ Turtle Armor 龟甲 T3000系列主要信息整理:
最大支持到4TB、主控为群联的PCIe 3.0旗舰 E12S、带外置缓存、大容量的性能接近旗舰款。缓内连续读取:3400MB/s ;连续写入:3000MB/s,几乎快摸到PCI-e 3.0通道的天花板。
▼ 这次开箱的是龟甲T3000的2TB版本。
撕开保护贴纸的过程还是挺愉快的(因为没有残胶),可以看到整块SSD的方案:
▼ 2TB版本的外置缓存为Uniic,也就是西安紫光国芯。
紫光做内存颗粒比较早,做DDR3L的缓存没有技术瓶颈,在2TB版本中能看到它我还是比较惊喜的。
我个人更偏向于带缓存的SSD产品,毕竟无外置缓存技术实惠的首先是厂家,消费者能否得到实惠得看厂家的态度(是否降价)。
▼ 主控芯片统一为群联PS5012-E12S:
▼ 再说群联的PS5012-E12S。
上代的E12,面世于2018年下半年,是当时的群联旗舰主控,台积电28nm技术。
至于PS5012-E12S,面世于2020年下半年,使用台积电12nm技术,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
▼ 银色的E12S和黑色E12的区别很明显,那就是主控上有一层的银色的金属散热层(后者为黑色),有网站实测过,有了这一层散热装置,可以降低固态满载时,因为过热导致出现降速情形的概率。
PS5012-E12S支持配别不足容的DRAM缓存,在T3000也使用到了这个功能。
另外群联也有无缓存方案:HMB内存缓冲技术。为硬盘(厂家)省去了配备缓存颗粒的成本,改占用内存了。
▼ 去年刷到新闻,M.2固态容量刷新记录达到8TB,用的就是这款主控的马甲板(因为它家还真顺带卖服务,铠侠的RD20用的是就是PS5012-E12的定制版)。
这款缓存芯片的特点是最大可以支持到8TB闪存,在加上速度在PCIe 3.0在中属于旗舰序列。容量的趋势不可避免,未来E12S一定还会有很多衍生版本。
▼ 这款T3000的采用是铠侠的原片。
关于闪存芯片这里做一个小科普。
intel&镁光、闪迪&东芝、三星,为曾经的三大闪存芯片供应商(前两家合资办厂,三星自己做颗粒),以上三家出厂的为原片,所谓的降级片、黑片、打磨片都是基于以上的翻新或次品。
其中,闪迪的固态硬盘业务被西部数据收购,闪迪的SSD以后都挂西部数据的品牌。
闪迪和东芝合资建有晶圆厂,东芝一方的固态硬盘业务出售,品牌更名为铠侠。因此溯源后,铠侠的原片依旧是曾经的闪迪&东芝系,闪存的质量依旧有保障。
▼ 在其它版本中,还可以看到封装由铠侠自己完成,原片原封,也就是自产品牌里最可靠的方案了。(因为晶圆厂的供应关系,闪存的具体批次可能会改变)
▼ 所以总结一下手上的这款龟甲T3000:
1.定制的群晖PS5012-E12S,PCI3 3.0的旗舰级主控,款式中最大支持到4TB。
2.铠侠的原片, TLC 3D NAND。
3.外置DDR3L 128MB~1GB的缓存。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芯盛自主研发的XITC2311主控。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7 5800X
主板:msi X570 ACE
显卡:华硕RX6800XT TUF
内存:ZADAK SPARK 8GB×2 3200MHz
硬盘:Turtle Armor 龟甲 T3000 2TB
电源:Antec HCG 850Extreme
首先是基准性能测试:
因为单一软件无法全方位地展示一款SSD的性能,因此基准性能主要参考了几款主流测试软件的成绩。
每款软件循环测试2次,不挑数据,避免了偶发数值。
基准成绩也是品牌标称在页面上的性能数值,涵盖用户多数情况下的使用情况。但因为测试的是SLC Cache速度(一般称为缓内速度),所以性能数字会高一些,下文也有缓外测试。
▼ 标称值是指这款SSD的整体,可以稳定运行在这个数值。如果连缓内速度都到不了主流的SSD,要不是主控差、要不是闪存颗粒差,要不两个都差,只能往低设置,这样会保险一些。
T3000的接口为PCIe-3.0×4,NVMe1.3标准:
1.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有着和AS SSD一样的特点,在NVMe1.3面前,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并无法挖掘出连续传输速度的瓶颈,但是凭借着面板参数直观丰富,和4K测试的可参考性,依旧成为本次测试的第一款软件:
2.Crystal Disk Mark 7.0.0 / 6.0.1
作为目前消费者用得最多的测速软件之一,Crystal Disk Mark 系列因其使用量大,经常被用于隔空横向对比。
但要注意有两个版本,这里同时提供6.0.1和7.0.0版本的成绩。
在7.0.0版本的测试中,T3000的缓内速度超过了标称值,达到了连续读取3428MB/s;连续写入3093MB/s:
▼ Crystal Disk Mark 6.0.1
在上一个版本的测试中,T3000的速度达到了标称数值,且在写入标称值比较保守:
3. ATTO Disk Benchmark
ATTO 测试因为其的标识方式用kb,意味着数据精确到kb,但因为在进制上比较划算(对比1024单位累进),所以它的成绩经常被用于做电商标识。但不排斥它依旧是一款小体积的优秀测试软件,此处同样测试2次
4. AS SSD Benchmark
在SATA3时代被使用最多的测速软件,速度较保守。
但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给出的分数还是可以进行横向对比的。SATA3时代,SSD目标是AS SSD Benchmark超过千分,走NVMe通道后有了质的的飞跃。
5.T×BENCH
这是一款我非常喜欢的测速软件,界面清晰明了,可以测试4K随机读写等数据:
同样是连续测试两次:在连读写入上和标称值差了1%,在连续写入上超过标称值比较明显。
另外这次测试中,4K QD32速度非常强悍,这和大容量也有关联。连续读写受限于带宽上限,但4K成绩可以通过提升容量来优化。
结论:根据4款主流SSD 测速软件的结果,T3000 2TB版本达到标称速度是没问题的,甚至还有一点超过,在测试中温度也处在可控程度。
缓外测试:
HD Tune Pro 5.75
硬盘的实际可用容量为1.86TB,这里直接写入1000GB数据,写入容量过半。
可以看到在一次性写入360GB后,用完了模拟SLC Cache,2TB版本的缓外速度为1000MB/s,这个成绩在我看来绝对是优秀的,同价位的SSD缓外速度多数在700~750MB/s左右。
1.在实际测试中,基准测试的成绩比电商标称会高一些。和某些抠到十位数成绩的品牌相比,标称还算比较保守。
2.原片原封,铠侠(原东芝)出品,在以亿为单位的闪存出货量面前,性能和质量可靠。
3.群联E12S主控,12nm工艺,属于群联的PCIe3.0旗舰级别主控。
4.缓内性能上和其它品牌的SSD的旗舰有得一拼,2TB版本1000MB/s的缓外速度也绝对称得上优秀。
从方案和实际的性能表现看,T3000在PCIe 3.0中可以排在第一梯队,甚至可以作为SN750这类旗舰产品的平价替代品。
写在最后:
2年前和一个台资品牌的市场聊过,同样是PC DIY产业。
作为竞品,他说XX品牌(大陆)的产品做得其实不错。不过他也直言,“国产”两个字是原罪,他们的品牌就是卖不上价——很高兴这种情况正在被改变。不只是在价值观上的,而且是在性能上真正不落后,甚至领先。
国产品牌的这些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正视,希望未来未来涌现出更多品牌和更好的产品,真正拉低我们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