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贤 | 说说当年求学时的那些逸闻趣事(上)

写作此文的目的,不是“老狗记起陈干屎”,而是想通过今昔对比,让子孙后代了解前辈们读书求学之艰难,从而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时光,而倍加努力奋斗。

我上初小,已是解放后。我们村没有小学,要步行二三里路到村北的萧史宫小学去上。学校设在一座叫“报本寺”的庙宇里。在那儿呆了四年,我读完了初小。现在回忆起来,有如下几件事情还历历在目。
我去学校,必须经过封家新城。但新城的大门口拴着一只形体庞大凶狠无比的黑狗,我们这些小孩子很胆小,不光担心它会冲着我们不停地狂吠,而更担心的是怕它挣脱铁绳跑出来咬我们。在这种恐惧心理支配下,我们会憋足劲,一口气飞奔而过。庆幸的是在四年中,这种担心始终没有发生。
我记得这所小学的校长是一位姓鲁的男老师。每次上早操的时候,同学们整好队形,绕着操场跑外圈,老师们在里圈跑。别人都是摆动双臂跑,而鲁校长跑步时,他总是倒背着双手。校长这个怪怪的动作,至今我弄不清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刚解放初,旧中国的惩罚不人道的教育学生方式方法还未得根除。如若把课文没背会,或没做作业等,老师会亲自或让班长用板子打手掌。我有一次没有把乘法口诀背会,就亲自享受过一次被打板子的待遇,就亲自尝试过一次挨板子的滋味。不过也好,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出现过背不会的现象。
那时我们班的班主任很注意培养学生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许多学生生怕上学迟到,早晨起床后就顾不上洗手洗脸。班主任老师清早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学生手呀脸呀干净不干净。我记得我们村一个叫金保的同学,不知什么原因双手乌黑,老师就让他在教室外面的石条上去磨掉手掌上的污垢。现在想起来还弄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不让他用水洗,而用另外一种不人道的方式去折磨同学呢?!
最后还有一个事需说一说。那时,上小学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大,多为十多岁了,女生更是如此。我们村一位高年级女生与一位青年教师谈恋爱,被曝光了,当时在社会上震动影响很大。在当时,人们封建礼教观念还十分浓厚,包办婚姻的落后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而这种开创自由恋爱先河的新鲜事和“梁秋燕”式的人,当时还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认可,所包容。因而,这件桃色新闻在师生和村民中被闹得满城风雨,被炒得沸沸扬扬,不亦乐乎!

高小我是在东关小学上的,因为萧史宫只设初小。东小设在敬诚会馆里。上学的路比较远,大约有三四里。途中我们要从团庄西边经过,那儿转弯处的一孔窑洞里,安放着一具红色的棺材,棺内有一具死人。我们每次上下学要路过时,心理上都十分恐惧,都要攒足力气,一口气呼啸而过,嘴里还大喊着“鬼来了”,以给自己壮胆也同时吓唬别人。今天回想起来,其心理和行为十分可笑。
其实也不可笑,因为那时大多人们有封建迷信思想,是有鬼论者。我记得大人们平常闲谈中就有“鬼”的内容,比如某某被鬼缠住了,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某某又碰上了鬼,差一点被吓死了等等。我记得我的一位姑婆,就是一个典型的相信鬼神存在的老人。她家在太相寺,每次回娘家,晚上就给我们讲猫姑精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有鼻子有眼。我和弟妹们对她的故事既爱听又怕听。爱听,是因为很神秘很新奇;怕听,是因为晚上常常做恶梦,吓得哭喊着醒来。当然她不光讲猫姑精的故事,还有其它小动物如蝎子等成精的故事,她像个聊斋先生似的,满肚子里装满各种离奇古怪的故事。因为人们生活在那样的文化氛围中,小孩子怎么能不相信鬼呢?
在放学回家的途中,还要经过杜家门前西边的一处坟地。坟地长着一棵较大的柳树,它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因为每次下午放学后,特别是炎热的夏季,这棵凉伞似的老柳树是我们半途的休息玩耍的驿站。那时,我们迷恋于玩扑克牌,就在树下玩几个回合牌。打着打着,就忘记回家了。当发现玩得有点时间多了,害怕母亲做好晚饭等得心急,就匆匆忙忙起身就往家里跑。因慌忙所致,往往忘掉带上脱下的布衫或草帽,为此不少挨父母的训斥和打骂。
东关小学的校门是朝北开的。学校的最南端有一处古迹,叫“春秋阁”,是纪念关公的。当时那阁因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了,我曾和同学们冒着危险上去过几次。现在这座“春秋阁”,已迁移到东湖景区内并重新建造加以保护。
在东小上了两年,有一位音乐老师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在严冬的一天,有一次,我上课迟到了一二分钟,他就不让我上课,恶狠狠地瞪着眼,让我在室外罚站了一节课,冻得我浑身发抖。这位老师姓翟,因“翟”与“贼”谐音,我们在背后叫他“贼吃鸡”。现在想起来,很内疚,不应该给老师起绰号。
那时,学校没有学生灶,只有教工灶。离家近的,就回家吃早饭;离家远的,早饭不回家,吃些来校时带的馍。我是属于离家较远的。早上上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我们就先在教工灶附近踢踺子,等教工们吃完早饭离去后,我们就涌到灶房里,让炊事员师傅给我们每人盛一缸子面汤。我们蹲在灶房外的空地上,一边吃着又干又硬的馍,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面汤。这位好心肠的师傅至今我不知道他姓什么,哪里人,但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END

作者简介
周志贤,教育战线的一位老园丁,坚持教学第一线,1972年起依次在宝鸡市38号信箱(即宝成仪表厂)子弟中学和凤翔县三所高中(即凤翔中学、彪角中学、西街中学)任教。爱好文学、爱好读书、爱好写作,毕生写书14册。梦想是成为一位学者型、作家型的优秀教师,但穷其终生大部分时间也未能完全达到,这不免令人有点遗憾。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