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5至道迩易诚感天人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5至道迩易诚感天人
题文诗:
孟子有曰:至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也,
而求诸难.人人亲亲,能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又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百姓不可,
得而治也.获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
信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悦亲有道,
反身不诚,不悦于亲.诚身有道,不明乎善,
不诚其身.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也者,
人之道也.至真诚而,不动人者,未之有也;
不诚未有,能动人者.至道至情,真情精诚,
情通有无,诚通天人.诚心亲亲,仁民爱物.
孟子有曰:伯夷辟纣.居北海滨.闻周文王.
作兴而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居东海滨,闻周文王,作兴而曰:
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也者,
天下大老,二老归之,于是天下,之父归之.
天下父归,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政者,
七年之内,至精至诚,必能为政,于天下矣.
【原文】
孟子曰:“道在迩1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2,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
孟子说:“〔怕就怕〕真理在近处却往远处求,事情本容易却往难处做。只要人人都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
孟子说:“职位低下,又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是不可能治理好的。要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不能让上级信任了。要使朋友信任,也是有方法的:侍奉父母不能让他们高兴,也就不能让朋友信任了。让父母高兴,也是有方法的:若自我反省孝心不诚,也就不能让父母高兴了。要让孝心出之于诚,也是有方法的:不明白什么是善,也就不能让孝心出之于诚了。所以'诚’是天定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出于至诚而不能打动人心,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而不诚心,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注释】
(1)迩:音ěr,近。(2)获于上:获得上级信任。
【原文】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1,闻文王作兴,曰2:'盍归乎来3!吾闻西伯4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5,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译文】
孟子说:“伯夷避开纣王,住在北海边上,听说文王兴起来了,便说:'何不到西伯那里去呢!我听说他是善于赡养老者的人。’姜太公避开纣王,住在东海边上,听说文王兴起来了,便说:'何不到西伯那里去呢!我听说他是善于赡养老者的人。’这两位老人,是声名卓著于天下的老人;他们归向西伯,这等于天下的父亲都归向西伯了。天下的父亲归向西伯,他们的儿子去哪里呢?如果诸侯中有践行文王的政治的,顶多七年,就一定能治理天下了。”
【注释】
(1)北海之滨: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2)闻文王作兴,曰:作兴,兴起。此句不能断为“闻文王作,兴曰”。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3)来:句末语气词,无实义。盍,何不也(朱熹注)。
(4)西伯:即周文王。
(5)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太公,姓姜名尚;东海之滨,在今山东莒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