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往大城市跑?从刘强东说起,不仅是赚钱多少的事
我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去大城市奋斗,哪怕留不下来,也一定要去尝试过才行。
为什么?
因为你只有去过世界,才会有世界观。没有亲身经历过,你就不能真正体会到梨子的味道。
记得多年前,有次去县城见客户,他说女儿毕业后想留在上海创业,他去看了后,硬逼着女儿回了老家——几个年轻人瞎胡闹,住的条件很差,吃也吃不好,太苦了。
老爷子很得意,觉得自己很明智,给女儿安排了好工作,生活条件也是出门在外不能比的。但我跟他女儿聊天,她说县城太熟悉了,什么都很平静,话里话外都是不甘心。
可她现在也没办法,有了工作,结了婚,马上要孩子,只能是继承家里的生意,安安稳稳过日子。
有句话说得好,子女不是父母的续篇。但很多人都是无可奈何。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往大城市跑,有人为了留在大城市,不惜住地下室,吃很多亏,上很多当,受很多骗,吃很多苦。
他们自己或有意识或没有意识到,他们只是在本能地寻求突破,突破家庭的桎梏,突破自己的局限。
当然,父母是爱孩子的,家庭也是温暖的,但如果孩子到了应该自己去飞的时候还不去飞,那他们的“翅膀”如何变硬呢?
父母可以保护孩子一时,但当孩子以后不得不吃苦的时候,你已经无能为力了,那岂不是害了孩子?
不是每个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都会成功,现实是残酷的,大城市好比丛林,淘汰掉的很多,胜出的很少。
不过你要知道一句话,变化未必一定能进化,但一切进化都是从变化开始的。
有变化就有进化的机会,进化是生命的本能。年轻人如果留在父辈生活的环境里,重复上一辈的生活方式,或许生活不错,可没有新环境的刺激和逼迫,进化的速度慢了,机会也少了。
我看福原爱的纪录片,福原爱的母亲在她十来岁的时候就送她去中国训练,这是很伟大很深沉的母爱。福原爱母亲不是不想留女儿在身边,但她知道远方才有女儿更好的前途。
其实年轻人三观塑就的时期很短,他们去大城市,去国外,去远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嘴里品尝到的,身体感受到的……都不一样,这种对比会拓展他们人生的广度和格局。
而如果没有这个经历,那等他们人到中年时候,就很难再突破父母、家庭给他们的局限性了。
刘强东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到县城见到电灯都会感到惊喜。他考上中学时候曾独自去南京,第一次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从而深刻意识到了自己学习和奋斗的意义。
人生只有一次,“愿做出海蛟龙,不做南河刀鳅”,他不想过父辈那种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后来刘强东对家里人和公司员工,都强调见世面、开眼界的重要性。
见识比知识重要。人是这样一种生物,在安稳的环境里时间久了,人就越来越固步自封,作茧自缚,这种环境就会局限住自己。
这就是接受改变和不确定性的原因,我们需要变化来克服自己的“固化、僵化”,年轻人去大城市,会真正意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活法不只有一种。他们见到的人,看到的事,接受到的信息是很不一样的,而这种环境也会倒逼年轻人认知和能力的提升。
不要忽略、轻视这点,你看身边人做一个职业久了都会带上职业的烙印,官员有官气,文人有酸气,商人有铜臭气——你不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同化你。
叔本华说,人类总是把自己目力所及的边界当作这个世界的边界。
我们必须主动去见识这个世界的复杂和广阔,然后才有突破自己局限的可能。特别是对那些穷苦出身的年轻人来说,出来闯荡有风险,也可能不如意,但总比原地踏步要强。
大城市意味着大平台,那里汇集了最多的聪明人和各种人才,有丰富的资源,有很多的机遇,有不一样的人生。单从赚钱来说,你在家里辛苦很多年盖了一套房和在大城市辛苦很多年攒到一套房,差别也是很大的。
年轻人喜欢大城市,不仅仅是赚钱多少的事。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重复你父辈的老路,而是为了开辟新的道路。
记住,一定要突破过去和自己的局限,不要安稳而平庸地活着。要知道,这个世界永远是喜新厌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