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18期
2017年12月9日上午,我有幸在八甲口中学参加了县局组织的阳城县中学课程改革“六要两自,专家报告”落实研讨会。一上午的活动结束后,心里却出乎意料的不平静。其实,像这样的教研活动,以前参加的不少,但真正触动心灵的不多,有的只是当时一激动,之后就无声无息了,有的当时都没感觉,激动不起来……而今天的活动却感觉不同。首先,听了第一节的历史课,我感觉这是一节既实用又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好课。课堂教学丝毫没有以往的刻意和作秀,甚至连作为公开课必要的多媒体都没用。整节课围绕老师课前板书的学习提纲,首先进行了时间充分、货真价实的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将群学成果进行了展示。
展示这个环节真是精彩!
学生的表达和陈述,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互动,都自然流露出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让在场的老师都相信这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平时真实贯彻课改,长期坚持的结果。在这个课堂上真切感受到课改的那些理念绝不是一些空洞而抽象的理论化语言。
这是学生们的课堂,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全班共享的课堂;在这里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教师仅仅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组织者。我是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新课改的课堂是多么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
其次,课后的评课环节,县局教研室的老师们也在追求形式和实质的创新。这次在限定的时间内,教研室梁老师让课堂的主人学生留下来作为发言人,回答各位听课老师的问题,这做法真好!由于和梁老师坐的位置近,他让我也准备问题提问,但我当时正处在一种震撼和钦佩的回味之中,一时想不出合适的问题,在此顺便向梁老师致歉。再次,第三环节的全体大会上,首先播放了八甲口中学的课改介绍专题片。如果没有早上听课的环节,我真是对此有点不屑一顾。由于喜欢视频编辑,也做过专题片,我知道摄像机镜头里的画面也是可以摆拍的。先听出来是燕建斌老师极富魅力的配音,画面工整,编辑合理,配合着雅尼大气的配乐,立刻让八甲口中学的课改显得很是高大上。之后听八甲口中学王校长的报告,注意到他们坚持课改,五年成绩不断上升,我才意识到坚持中改进的伟大。专题片可以摆拍,而现实是他们的确坚持做了五年,真的成了纪录片了,这点让我真的心服口服。王校长交流之后,局领导再次肯定了八甲口中学持之以恒的课堂带来的改变和进步,并再次呼吁大家认识到课改势在必行,只有课改才有出路,坐在会场里的我此时也深深的认同了这一点。活动结束了,我们踏上归途,回到学校,不禁有点汗颜。自己从前只是表面的认同课改理念,心里却认为传统教学有其优势,课改只是形式主义的花架子。而今天却彻底颠覆了这种“固执”的想法。是闭关锁国还是改革开放?是墨守陈规还是开拓创新?答案不言而喻!“六要”是县局针对课改提出的具体要求,宗旨在于推进课改。“两自”的观点不是什么新话题。曾经光临阳城的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其讲座和著作中总是提这两个观点,并且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做法。以前我读他的著作、听他的讲座也认同他的观点和做法,也曾经模仿学习过,可惜的是未坚持、未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未在坚持中改进。回头一看,曾经买回来翻看的魏书生的著作很久没看了,曾经在网上下载的他的讲座视频很久没看了,当时有幸在县城剧场里现场录制的讲座视频很久没看了,一时激动尝试后遭遇挫折,由于惰性重走熟悉的老路,一时表面尝试的课改遭遇挫折,由于惰性重走熟悉的老路。问题在于老路如今越走越难走了,一言堂满堂灌的低效课堂的后遗症越来越严重!时代在变,学情在变,怎能刻舟求剑,盲目自大,墨守陈规呢?我也很害怕这次又是一时的激动,平淡之后再走老路,特写出这篇随感来激励自己。因为八甲口中学用鲜活的事实证明了什么叫与时俱进,什么叫坚持能创造奇迹,什么才是真正的出路。
真正的出路就是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来到学校,走进学室,拿出学材,开始学习,(魏书生语)要让学生充分自学,之后群学,之后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提升自己,表现自己。
教师的职责在于组织课堂,给学生时空,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体味到学习交流的乐趣,树立信心,相信我能行,我可以!教师在课堂上不在于表现自己有多优秀,而在于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这或许是课改最实质的地方。
正如报告中王校长提到他们的课改是通过问卷调查倾听学生的心声,在统一要求下,又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特色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和发扬教师的个人特色。“求同存异”这个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的提出的方针,在这里得到发扬,这需要管理者的开明和包容,这需要有不拘一格的气度。比如上作业本是否是唯一的形式?教案是否真的要每年一本?电子教案是否不准用?公开课是否必须用多媒体或学案?……或许这根本不算问题,没有什么绝对的可以不可以,战国时期商鞅说过“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条条大路通罗马,没必要在形式上刻意,正如今天的历史课堂,没有多媒体,学生一样学的精彩。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活动,组织形式近期就一直在变,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越来越关注到了主体了,由一人讲到让一线教师发言,再到今次的让身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回答听课老师的提问,真是值得点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东西有没有用,不是短时间能验证的,亦如课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坚持是最难的,坚持是最可贵的,在坚持中不断改进是难能可贵的。我忽然间更理解了魏书生为什么要让他的学生坚持写三年日记、坚持办班级日报,坚持长跑了……原来,不是课改没有作用,而是我没有去用,更没坚持深入的去用,所以认为它没用。向八甲口中学致敬!向教研室老师和县局致敬!备注:“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战国时期商鞅所说。“治世不一道”,是指治世的法则不是死板的。"便国不法古”,是指使国家安适不效法古人。“便”,读pián,是会意字。金文从人从鞭,会使人服帖之意。篆文从人,从更(指烙饼时不断翻动按压,使饼与鏊子平贴),会妥帖、安适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便。故“便”的本义是指妥帖、安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即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法家提倡效今不法古,是说在旧方法(即古法)已经失效的情况下,就不应该死守了,必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