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真如

上海武宁路北,一条南北向的兰溪路,就是真如古镇的所在。

一条小河,名叫桃浦,与兰溪路平行,蜿蜒北去,接桃浦路,那边有上海西站。

真如之地,约成陆于五、六世纪,古称桃溪,因桃浦得名。元代迁建真如寺,缘寺发展,遂名真如。

兰溪路上,一条仿古步源轩,几个仿古大门楼,已经找不到我想象中古镇的模样了。倒是一个真如寺,能让人流连忘返。

上海真如寺也叫普陀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兰溪路399号,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上海著名的佛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普陀区境内,历史上曾有不少寺庙,但绝大多数都已废毁,留存下来的寺庙,以真如寺为建寺最早、影响最深。

此寺原在官场(今大场附近),称真如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和尚永安改院为寺。元延祐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

寺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寺内横梁对联有“佛日增辉崇盛世群咸悟真如”之句,点出了寺名的来历。

与一般寺庙黄墙金瓦不同,真如寺没有重金加身,走的是白墙黑瓦素雅风,处处透着古朴之风,这在上海真的不多见。

寺外车水马龙,寺内却闹中取静,佛音缭绕,超然世外,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是上海市内难得的一方净土。

一进内院,便能看到真如寺之宝——元代大殿了。这个“大殿”来头可不小,它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好的元代木结构庙寺之一,也是上海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构。

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当代建筑大师北梁(思成),南刘(敦桢)及中外建筑专家均慕名前来参观、考察、勘察、研究,在建筑和佛教史上均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历史价值,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1979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对该寺大修,发现殿内额底部写有“时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乙巳二十一日巽时鼎建”字样,因此确定真如寺殿为元代建筑而列为保护建筑。

漫步寺内,真如方塔、圆觉殿、地藏殿、藏经搂、钟鼓楼、东西配殿、僧房......每座殿宇佛堂,都透露出历史的凝重感。

院子里还有两棵巨大的银杏树,跟寺庙同寿,历经800多年沧桑,依然枝繁叶茂。

寺庙的最北端,就是闻名于世的真如佛塔了。远远看去,耸立天际,巍峨庄严。

真如佛塔为四面方塔,高53米,外9层,内10层,加上地宫共11层。地宫内供奉有上海地区唯一的据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

江浙一带难得一见的经筒,就在佛塔下面,一共108个,绕塔一周。

不少人来真如寺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转转经筒。想象一下自己是仓央嘉措笔下虔诚的信徒,一边转动着经筒,一边虔诚地祷告,心灵备受洗礼。

一条200米左右的木构书画长碑廊,里面矗立着各种石碑,还有许多当代的禅意书画作品,也算是真如寺的一大特色了。我却以为,这一廊的大铁钟也是极少见的,其中还有一口来自江西余干县。

一条静静的桃浦,傍寺而过,伴着小桥流水的惬意,伴着秋风如歌的悠然,坐在长廊边休憩,能悠闲地度过一下午。

整个真如寺不算大,一个小时左右便能逛完了。但是寺内一步一景,布局规整,佛教的庄严感十分浓厚,适合慢慢闲逛。

心情浮躁的时候,来真如寺走走坐坐,诵经祈福,尘世中疲惫纷扰的心灵,顿时有了片刻的宁静。

(2018年11月,手机随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