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浙西”建德行(白沙夜色)

从大慈岩出来,车至建德市区(县级市),已近黄昏,下榻新桥宾馆。安顿之后,找了一家小饭馆点上俩菜,一盅小酒下肚,便出门逛逛去。

建德市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可谓是古老的县域,年轻的县治(市治)。其古为越地,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年),分富春置建德县,县城在今梅城,建德之名自此始。1960年8月,建德县城由梅城镇移白沙镇(今新安江街道);1992年4月,建德撤县置市,市治新安江镇(今新安江街道)。

沿望江路南行不远,即来到新安江边的江滨路。放眼江中,一桥横跨大江,其霓虹闪烁,若三道长虹卧波。这是新安江大桥,于1991年12月开工建设,1994年5月竣工。

桥下奔腾的新安江,在建德市境内,由西部的芹坑埠入境,由西向东流经新安江城区,在旧县治梅城与兰江汇合后流入富春江;境内全长41.4公里。问桥头散步闲聊的老人,得知桥上游4公里右岸有“农夫山泉”,上游5公里即新安江水电站大坝……

新安江大桥集交通和观赏为一体,是浙江省首座中承式不等跨钢管混泥土拱桥。桥全长375m,跨径布置为84+120+84(m),桥面净宽为10m。

桥上,车往人来,由66根吊索吊起的桥梁,感觉有点微微的颤动。

江滨路外,自然是江滨公园。

提起新安江,李白有诗曰:“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可见自古以来新安江清澈见底、风光秀丽、声名远扬。但那时闻名的只是“水清”,而如今却是特有的“三绝”:水清、风凉、雾奇,尤其在夏天她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别具一格的风采,赢得广大游客的青睐。

风凉,源于水凉,新安江是一条“寒江”,新安江水从105米高的新安江大坝坝底流溢出,一年四季保持在14—17度的恒温,冬暖夏凉。即使是在炎炎盛夏,新安江水也是冰凉透骨的,有人这样说道:新安江的水绿的可爱,新安江的水寒的可怕。一般人在江里坚持不了60秒就得上岸。由此而产生的风湿润清新,透出一阵一阵凉爽。

白沙奇雾,是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新形成的景观。电站百米高的坝底流出的江水,不仅调节沿江下游20公里范围内的气候,还在大坝下游的白沙城水面上织起飘忽莫测的江雾,尤其夏季更为诱人。这种江雾在气象学上称平流雾。

可是,没有看见白沙奇雾,想必是此景夏日才常见的。也后悔当时没有打的去往上游5公里,在新安江水电站大坝之下,或许能一睹江雾奇观。

像是要下雨了,江滨公园游人寥寥,倒是休闲漫步观景聊天在好地方。

路灯下,他唱出了苍凉的歌声。

路灯下,他漫游在自己的世界。

江滨公园滨江临水,与江滨路有数十米高差。我数了数,从公园上下要走上70多级台阶。

江边的白沙亭。

亭中石碑上“白沙奇雾”四字,为沙孟海题。沙孟海(1900年-1992年),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梨岳亭。纪念唐代诗人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李频一生诗作甚多,《全唐诗》载李诗208首。历代评李诗“清新警拔”、“清逸精深”。李频著作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清代建安人郑修楼曾有诗赞曰:“千载嫡仙携手笑,李家天上两诗人”,把李频和李白并举。

隔江相望,对岸苍翠的山上亮着彩灯,那边是南山公园。

下游,远远望见白沙大桥,为青石大桥,建于1960年 。

该桥长362米,高24米,面宽11米,正桥六孔,主孔各跨50米,略成弧形。桥堍有迎客亭,亭中“白沙桥”三字汉白玉石碑为郭沫若题。此桥建筑技术总结了我国古代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而有所创新,轻巧明快,气势雄伟。

这是当时建造的全国最大的一座石拱桥,造桥工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

桥头和栏杆望柱上安装有石狮,除了南北桥头两对大石狮在外地加工外,其他的石狮全部由工地上的石工雕刻而成。雕刻的260只大小石狮,形态各异,或蹬或跃,或卧或戏,石质不同,栩栩如生,为白沙桥增色不少。在以后各地桥梁专家来考察验收的时候都对这些石狮子赞叹不已,“北卢沟,南白沙”也是他们的称赞之词。

白沙大桥的建成,从此结束了新安江“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隔江如隔海,渡江似登天”的历史。

晚9点已过,广场舞者意犹未尽。

肯德基里低头一族。

新安路上车流不息。

唯有新桥宾馆一侧的香烟水果店像是无人问津。

(2017年4月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