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义取利自心裁——《论语》悟读【422】

取义取利,自出心裁。

《论语》第十六篇第十二章:

【原文】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译文】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了以后,谁都不觉得他有什么好行为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大家到现在还称颂他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悟读】

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夫子首先提出了“义利”之别,并把“求义还是求利”作为划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认为一个真诚的君子当以义为则,依礼而行。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取义,还是取利自出心裁。勿庸置疑,这一抉择,关乎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三观之选择又关乎到人生格局,甚至关乎人生幸福和人生结局,不可不慎也。

首阳,山名。夷、齐居首阳,采薇而食,故曰饿。夷、齐让国而饿,齐景公踞位而富。然民之所称,在彼不在此。正如《诗经》上说:为人称述,并不在富呀,富亦只是有以不同于人而已。

齐景公与伯夷、叔齐的人生际遇不同,是追求富贵与追求道德之差异。在夫子看来,财色名利皆身外之物,若一辈子汲汲于此,无异于水中花、镜中月,或将一无所成;道德之追求则是形而上之追求,把个体生命与文化生命合二为一,追求的是“外适内和,天人合一”的美好和谐,探寻的是生命的永恒价值,故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正如臧克家诗中所说:有的人活着,它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见利思义”抑或“见利忘义”,一直是衡量人品高下之重要准则。孟子曾言:“义,人之正路也。”夫子本章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鲜明对比,警示世人慎谨思考“取义还是取利”的人生问题。

取义取利,自出心裁。这里主要涉及三点:

其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决定人生的,从来不是环境,而是你面对环境的心情和态度。生活以痛吻我,我报生活以歌。无论何时何地,不因小利所误,心中皆存大义,是真正意义的生命智者。

其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人生之修心养性,始终要求自律和慎独

其三,求仁得仁,亦复何怨。当一个人真正的看清了生命的本质和真谛,就不会为一时之成败得失而懊恼痛苦。

(0)

相关推荐

  • 论语日课115:保持一份永不抱怨的心态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5.23) 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是大儿子,但是庶出:叔齐是大儿子,但是嫡出.孤竹国君将死时, ...

  • 人生匆匆,每个人都只是过客

    如果有一天,周星驰和吴孟达再一次合作,不管演什么剧,都会有人喜欢. 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也定会买一张观影票,哪怕挤在角落里,也要默默表达这份喜欢. 我相信,在很多80后.90后影迷们的愿望清单中,还有一 ...

  • #每日学论语#8.3【2017-1-10】

    #每日学论语#8.3[2017-1-10]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 (báo)冰.'而今而后,吾知(zhī)免夫 ...

  • 处世还将义为先——《素书》悟读之【14】

    立身须以信作本, 处世还将义为先. <正道章第二>悟读[3] [原典] 义足以得众. [译文] 行事正直恪守大义可以得到众人的拥护. [悟读] 心标日月,义贯乾坤. 此雍和宫关帝殿之对联. ...

  • 古今通用,致富经——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一代大商孟洛川> 对于钱财,古今一致的看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上任何事情几乎都和钱有关系 ...

  • 取人为善与人善——《论语》悟读【172】

    与人为善,愿将独乐同众乐: 律己以严,常把自心比他心.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互乡(地名)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 ...

  • 能取其长皆可用——《论语》悟读【1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论语>第六篇第五章: [原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q ...

  •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时言义取管仲适情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时言义取管仲适情 题文诗: 子路也问,成人子曰:其智能若,臧武仲者, 不欲能若,孟公绰者,勇若卞庄,艺若冉求, 文以礼乐,可为成人.今之成人,其何 ...

  • 以义取利,点亮商业文明之光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于世,追求高质量的幸福生活,追名逐利是世俗生活最基本的常态,一个人要建功立业,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厚实的经济基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友以义交情可久——《论语》悟读【296】

    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 <论语>第十二篇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 子贡问老师,与朋友相处之道. ...

  • 放利而为多致怨——《论语》悟读【76】

    君子重义且轻利,放利而为多致怨. <论语>第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放(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