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远:五月香 | 就读这篇

五月香

潘志远

一到五月,各种香气,仿佛憋在心头已久的话语,纷纷吐露出来,挂在乡村的风中,挂在你的鼻息,深呼吸一口,直沁入肺腑。

细碎而浓郁的金银花,一蓬一蓬开在田间地头,借着细长的藤向前爬,爬上池塘边小树,先银白,再微黄,倒映在清水里,隔着粼粼波光,把绽放的花影送入你的眼眸。有时隔得很远,那香却耐不住寂寞,牵着微风的衣襟,扑到你的唇边。我赶着老牛,绕过塘埂,来到花旁,掐一束带回家中,于是案头酒瓶便举起金银花苞,母亲发髻上也开着金银花苞,香也弥漫了一屋。

此时,屋檐下、窗扉边的栀子花,更是一树花骨朵,藏在青枝绿叶间,先是小指尖大小,不出两日,就大拇指般翘起,青里泛白,给人特纯的感觉。采一把花骨朵用清水泡在碗里,一觉醒来,花开满碗,一朵挨着一朵,如簇拥在一起的笑脸,抑或微张的嘴唇,喃语着彼此的心事。栀子花浓烈的香味,总使我想到乡村延续千百年的方言。母亲喜欢将栀子花挂在蚊帐里,栀子花香便甜了我们兄妹的梦;我将栀子花夹在书页里,那花香浸入到故事中,再开卷,花香裹着书香,迷醉着我缤纷的遐想。

迫近端午,母亲从菜园里砍回艾蒿,扎成两束,放在大门左右,出门进门一股清气,直惹你的鼻孔。父亲从池塘里挖回菖蒲,悬挂在门上,如绿剑把门,但那香明显带着水和淤泥之味,十分刺鼻,所以我们又将菖蒲叫做臭草。只是那草缺乏硬度,经不起玩耍,拿在手里,虽作剑状,也是个摆饰。

还有月季,孤零零开在菜园一角,煞是冷落;还有端阳堇,开得虽盛,色也似火,但香气与月季一样,偏细偏淡,不曾打动过我的心脾。

新麦也一捆一捆割回来,铺在晒场上,连枷噼里啪啦拍落之后,风干扬净,晒上几日,磨成新面,擀出面条,与瓠瓜一起下锅,满屋清香。若摊成面饼,又夹着葱花之香;包成饺子,更是混合着韭菜、鸡蛋、生姜多种菜蔬香,让人垂涎。那时母亲热情,左邻右舍也热情,碰上饺熟之后,只要你在场准能吃上一碗,有时还送上你家门,我就不止一次享受过各家饺子的美味。

在乡村诸多吃食中,粽子香最经得起咀嚼,它能迅速膨胀,强烈渗透到乡村角角落落,渗透到你五脏六腑,乃至你的骨骨髓髓。那是一种综合香,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对此都十分敏感,隔半头村子也能嗅出其中况味。

每逢五月,家家户户从街上买回粽叶,放在锅里一煮,一股山中野香,扑腾腾飘在村头巷尾。拖出澡盆,一片片擦洗晾干,择好糯米,反复淘洗,漂走稗粒,摘尽零星的稻谷,装满一盆。切一把稻草,除掉枯叶,捶打之后,用水煮开,这样草才有韧性,包扎时才能用力将粽子缠紧,不至于在煮熟过程中松散。包红豆粽、绿豆粽比较方便,掺进一些红豆绿豆则可,包枣粽就相对麻烦,每只粽子中只能放一枚两枚,否则过于甜腻。若包肉粽,则更费事,需要事先切好肉丁,肉丁必须均匀,过大粽子易腻,过小粽子又不得肉味。果仁粽,我只听说过而已,没有见人包过,更不曾吃过。

端午节前两天,农家主妇们,便三家两家联合起来,围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她们手拿一片,或两片粽叶,在手心里一卷,成圆锥状,灌进糯米,用筷子捣实,三角状收叶盖住,一手拈草,一头咬在嘴里,三缠两绕,一只轮廓分明的粽子便扎好脱颖于盆中。五个一小串,二十个一大串,排在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煮。当水温升到能冒出蒸气时,便有香气从屋里溢出来,接着香味渐浓,也渐分明,粽叶香、稻草香、糯米香、红豆香、绿豆香、枣香、肉香,接连蹦出来,在悠悠的风中徜徉,在淡淡的暮霭里扩散,在银白的月光中氤氲。此时你若在田间劳作,或正骑牛晚归,大老远就能闻到这种混合香味,一下子吊起你的胃口,让你疲惫的身子顿时抖擞精神,加快脚步,叩响长长的田埂。

灯下,剥开粽子,蘸上古巴糖,美滋滋啃着,只是古巴糖微微苦嘴,算是些微不足。若能凭票买回晶莹若雪的白糖,让粽子在白糖里打一个滚,再往嘴里一咬,那份津甜,从舌尖漫至全身,脸含笑,心惬意,活脱脱掉进蜜罐的感觉。

除吃粽子,偶有零星的美食绿豆糕。绿豆糕晶黄油亮,上面沾着糖粒,成橡皮块大小,一人分一块,塞个牙逢,不能解馋。虽如此,也总算是在清贫的岁月中,尝到了一种新的口味。

岁月就这样在花香里、粽香里,一年年推移,将我推成少年、青年,推出乡村,推入城市的怀抱,推成今天头发斑白的中年,但那种简单愿望实现后的愉悦,一直伴随着我,使我愈来愈成为一个易于满足、易于幸福的的人。作者简介

潘志远,男,安徽宣城人。作品散见《文苑》《青春美文》《作家村》《辽河》《作文新天地》等,收入《行走宣城》《中国网络文学精品年选》《中国人文地理散文精选集》,获行走天下全国美文大赛三等奖,出版《鸟鸣是一种修辞》《心灵的风景》《槐花正和衣而眠》。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中国好散文诗主持人之一。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端午节的祝福语

    端午节的祝福语图文:网络 编辑:蕙质兰心1.今日端午,让我托诗人的福,请你多吃些粽子:偶尔的繁忙,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祝端午节 ...

  • 端午节粽子别买了,教你在家自制三角粽子,孩子说比买的好吃十倍

    每到满街粽叶飘香,就知道端午节快到了.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包粽子,这些天朋友圈完全被粽子刷屏了.看着还真是眼馋呢.这不,百忙中还是做 ...

  • 文学纵横 | ­­­第4期同题:望乡 / 潘志远

    望乡 作者/ 潘志远 当望乡成为一种时髦,成为一种痛. 我不赶时髦,但也摆脱不了,它带来的阴影,悒郁,和每一根毛孔都隐隐作胀的乡愁. 望,乡已不在:不望,乡又完璧于记忆. 我们何其不幸:乡愁劈头盖脑, ...

  • 潘志远:豆腐花 | 就读这篇

    豆腐花 潘志远 打豆腐是农家准备过年的前奏.农妇们将自家地里收获的黄豆晒干收藏,一直放到腊月,再拿出来,放在木桶里,用水浸泡.大约一两天,黄豆泡胀后,即可上磨. 磨黄豆是一件累活,下午开始,一直要磨到 ...

  • 潘志远:弄墨记 | 就读这篇

    弄墨记 潘志远 我弄墨的历史源于写对联.那时,我刚上初中,也就是描过几月红,写过几学期毛笔字的底子,突然要写对联,真是难为我了.但没有办法,偌大一个村子,有初高中文化就那么寥寥几人,总不能年年陪着笑脸 ...

  • 潘志远:小鸡啄壳春夜闹 | 就读这篇

    小鸡啄壳春夜闹 潘志远 春二三月,又赶上农家母鸡下蛋的高峰季节.每天母鸡抢着下蛋,"咯咯嗒.咯咯嗒"的歌唱此起彼伏,听着心里乐滋滋的.这样一来,鸡笼上的老窝就不够用了,要另做新窝. ...

  • 潘志远:关雎 鱼鹰 爱情鸟 | 就读这篇

    关雎 鱼鹰 爱情鸟 潘志远 说关雎是爱情鸟,你肯定信,且会信到内骨子里去.因为<诗经>中就是以此为起兴,而叙写缠绵悱恻爱情的. 说鱼鹰是爱情鸟,你定然不信.之后会鄙夷,会想骂人,会说哪个无 ...

  • 潘志远:完整地看一次落日 | 就读这篇

    完整地看一次落日 潘志远 完整地看一次日出,得准备,得起大早.而看落日,就比较简单,比较随便.为此,我有太多看落日的经历和体会. 童年时,我放过几年牛,而这最方便我看落日.当牛劳作一天至傍晚,大人收工 ...

  • 潘志远:乡村的印章 | 就读这篇

    乡村的印章 潘志远 乡村的印章就是每天划过天空的太阳,它的权柄抓在上天的手里,岁月的手里,很公正,绝不假公济私,徇情枉法.早晨它盖在东边的地平线上,傍晚又盖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两个鲜红的印戳,宣告一天的 ...

  • 潘志远:亲吻稻谷 | 就读这篇

    亲吻稻谷 潘志远 每每想起稻谷,谦逊地站在田间,安闲地躺在老屋的粮囤,我心里就有些惶然.我感觉我早疏远了稻谷,一如疏远了我乡下的亲人. 每天在路上穿梭,村庄在我身边,田野在我身边,稻谷也在我身边,但我 ...

  • 潘志远:城市蛙鸣 | 就读这篇

    城市蛙鸣 潘志远 宛溪河从远方带来乡野的气息,由南向北,朝敬亭山麓款款流去.虽然它脚步迟缓,但我喜欢这种慢,我认为正是这种慢让它得以偎依一座千年古城,作些许逗留,像休憩,像打盹.等揉开惺忪的睡眼,再迈 ...

  • 潘志远:过道里的燕子 | 就读这篇

    过道里的燕子 潘志远 我曾看见过一对燕子,无处可栖,只好寄居在一个公共过道里. 过道很宽,向里通入一个小区,向外连接一条大街.大街终日车水马龙,嘈杂之声震耳,可真苦了这一对燕子.过道里每天有贩运香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