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诊断分析与手法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疾病,梨状肌是髋关节外旋肌肉群中最上层的一组肌肉,坐骨神经大部分需要经过梨状肌下缘出骨盆,然后走行于大腿后方,支配大腿后侧及膝盖以下区域的运动和感觉。
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解剖
梨状肌是臀肌中较小的肌肉,位于臀区中部,位置较深,位于小骨盆的后壁,成三角形,起自骶骨第S2~S5骶椎前侧面。肌纤维向外集中,经坐骨大孔出小骨盆至臀深部,绕过髋关节囊后面,止于大转子尖端。
当梨状肌收缩时,可以使大腿外旋并外展,是最重要的髋关节外旋肌。
梨状肌有上下两个孔,上孔有臀部上动脉及臀上神经通过,下孔有臀下神经、臀下动脉、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从其经过。
病因
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疾病,由于坐骨神经越过坐骨切迹一般在梨状肌前下,于该肌下缘和上孖肌之间的梨状肌下孔中穿出,该处卡压引起梨状肌综合征。
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肌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
大部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都有外伤史,如臀部扭伤、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外伤是诱发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局部的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增厚,均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从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此外,少数患者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但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往产生坐骨神经慢性损伤。
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侧臀部疼痛,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从臀部经过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
疼痛剧烈是会出现疼痛性跛行,甚至行走困难。
盘腿坐、弯腰、举重都会导致疼痛加重。
梨状肌触诊可有触痛,并触及肿胀、僵硬的肌腹。
腰臀部的上抬和弯曲加剧疼痛。
随着病情进展,如不及时治疗,患侧臀肌和下肢可出现无力最终可导致肌萎,所以当发现臀部反复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时,应当及时就医。
检查
查体
体格检查包括坐骨切迹的触痛。坐骨神经处的Tinel征阳性,尤其见于该神经穿经梨状肌下方时。直腿抬高实验可表现为阳性,也对梨状肌综合征有提示作用。
影像学检查
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局部畸形、骶髂关节及髋关节病变。
肌电图可用于鉴别腰部神经根和梨状肌综合征。背部、臀部和骨盆的平片可用于排除潜在的骨性病变。
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常被误诊为腰部神经根病或归根于原发的臀部疾病。臀部的影像学检查和肌电图有助于区别神经根病或臀源性疼痛。
对于腰部神经根病的大多数患者来说,背部的疼痛常常伴有神经反射、运动和感觉的改变以及颈部疼痛,而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可仅有继发性的背痛而无神经发射的改变。
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改变仅限于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分布区。需要注意的是,腰部神经病和坐骨神经卡压可并存,即所谓的“双重挤压综合征”。
如上所述,梨状肌综合征可引起步态的改变,导致背部和神经根的继发症状,这些症状可与神经卡压并存。
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维持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法治疗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疼痛。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侧卧,胎儿位。
揉抚手法
(1)触摸梨状肌,并对此肌施行收缩-放松与交互抑制肌肉能量技术。
(2)垂直于梨状肌纤维走行,施行一系列提拉的、挖取式手法开始于髂后下棘和大转子中间的肌腹。先进行一系列朝向大转子的按摩,然后进行从肌腹中部到髂后下棘移动的另一系列的按摩。
双手松解梨状肌。从髂后上棘开始按摩,直到大转子处
(3)在坐骨结节、大转子和股骨后面之间整个区域,以自下向上的方向实施一系列按摩。
(4)沿着坐骨结节的上缘和外侧缘实施一系列闭孔内肌的按摩。以自下向上的方向用一系列按摩提起软组织。当治疗师接触到坐骨结节的上部分时,沿着骨的轮廓,从外侧到内侧做圆周运动进行深层按摩。
拇指技术释放闭孔内肌。以圆周运动方式提起软组织,沿着坐骨神经的上缘和外侧缘从外侧向内侧使用挖取式手法
(5)用拇指在由内到外的平面,从坐骨结节的外侧面到大转子施行一系列1英寸长的深部按摩。若患者存在放射至小腿的轻度麻木与刺痛感,而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不是阳性,这些按摩也将松解这个区域内卡压的坐骨神经。
从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形成的凹陷处松解坐骨神经周围的包绕物
(6)当松解坐骨神经时,卡压的坐骨神经通常表现为放射至小腿的轻度的麻木感与刺痛感。如果按摩增加了刺痛感,按摩不能超过6次。
饮食
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注意适当摄入全谷物和含钙的食物,例如,绿叶蔬菜、燕麦、海带、黄豆、鸡蛋。
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
预防
注意保暖
纠正不良姿势,避免去做导致增加髋部肌肉负担的动作,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要保持身体正常的脊椎弧度,还要注意不要维持一个姿势太久,应当及时放松,活动身体。
日常锻炼中还要注意,适度锻炼,不要去做超出自己身体极限范围之外的活动,一旦发现某项特定活动导致了疼痛加重,应当立即停止,并且规避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