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作者:国学生活·樱桃
境界越高,越是柔软。
《道德经》中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地间最柔软的东西,往往却能攻克驾驭最坚硬的东西。
滴水虽柔,但历久可穿石;绳索虽软,但长锯可断木。
柔软不是弱小,而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柔软,是好好说话
《荀子》有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好好说话,比给人穿件衣服更温暖;恶语相向,比长矛利戟伤人更深。
一个内心柔软的人,他不会逞一时口舌之快, 肆意出口伤人,只图自己一时痛快,而是出言有尺,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
和这样的人往来,如春风拂面,舒服得恰到好处,不会有丝毫的压力。
曾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在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人独居,早年曾心仪杨绛的费孝通前来拜访。
两人分别时,杨绛对恋恋不舍的费老淡淡地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
就这样一句温和的话,费老瞬间领悟了她的言下之意,彻底死了追求的心。
杨绛并没有直言拒绝,但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顾及了对方的颜面和情绪。
作家王蒙说:“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主要表现在说话上。”
若是言语生硬,关系便岌岌可危;措辞要柔,交情方可细水长流。
任何一段感情都需要细心呵护经营,再好的关系说话也要把握分寸。
温言软语,折射的是内心的风度涵养,更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情商。
柔软,是适时变通
《孙子兵法》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意思是说,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根据外在变化调整自己,时深时浅,时快时慢,时清时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柔软,是能伸能屈,不固执鄙陋,不一条道走到黑,懂得适时变通。
曾国藩被史学家评为“外儒内圣”,一直以其低调内敛的处事风格流传于世,但在他30岁之前,也是一个横冲直撞的蛮人。
起初带兵时,曾国藩愤世嫉俗且行事强硬,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得罪诸多同僚,甚至与地方绿营军发生火拼。
外有太平天国之困,内有官场排挤之忧,偏偏此时曾国藩父亲去世,要回家丁忧。
曾国藩想起自己,不遗余力操练湘军,却事事掣肘,报效朝廷一腔热血,却四处碰壁,已是心灰意冷。
而让他从一个可有可无的中级官僚一跃成为“半个圣人”的,是他读懂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与其正面较劲,不如温和借力。
想通了这点,曾国藩复起后,一改固执强硬的作风,而是放低姿态,努力包容他人难处,这才得到了众多同僚支持。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遍寻古今,雄才大略者数不胜数,但只有那些适时变通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们遇到不顺的事,能审时度势,灵活处世,以柔软心除挂碍,人生自然通透豁达。
当我们收敛了自己扎人的锋芒,你会发现,柔软不是懦弱圆滑,而是一种真正的强大。
柔软,是心怀慈悲
蒋勋 在《舍得,舍不得》一书中写:“柔软是智慧,有柔软就有包容,有柔软就有慈悲。”
凡事想到自己,是本能;把别人放在心上,是慈悲。
柔软的人,都有一颗慈悲如水的心,能容世间万物,容他人所不能容,对生命理解和回护。
梁启超先生去世的原因,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
他的死亡源于协和医院的一起医疗事故:医生错误切除了他健康的右肾,而不是病灶所在的左肾。
知道真相后,梁启超没有咒骂医生,反而在临死前叮嘱家人:“千万别和媒体公布我的死因,如果让老百姓知道,难免对西医产生怀疑退却。“
这是何等的境界,生死之际,心里还始终装着别人,不忘众生苦乐。
作家林清玄说:“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柔软的人,胸中有沟壑,心中有大爱,命运不济之时,仍然善良如初。
予他人宽恕,自身可解脱;赠世间慈悲,众生皆安乐。
因为慈悲,所以宽容;因为慈悲;所以高贵。
▽
孔子曾向老子问道,两人有过一段经典对话:
老子张开嘴,指着自己的牙齿问:“你看我的牙齿怎么样?”
孔子说:“已经掉了。”
老子又问:“那我的舌头呢?”
孔子说:“还好。”
舌柔常存,齿坚易折,一颗柔软心,是让生命更坚韧的大智慧。
境界越高,越是柔软,保有生命的本真,有着心怀若谷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