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一、近郊农业园区模式
特点:通过土地流转,在城市周边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区域,并融入休闲、娱乐等元素,同时打造田园风光以吸引受众。
作用: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功能;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一个很好载体;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的问题。

二、农业综合体模式
特点: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功能,以农业为依托,集合工业、旅游、创意、研发、商贸、储运、地产、娱乐、会展、博览等三种以上的相关产业为一体,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经营的同时,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而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产业综合体。
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传播现代农业理念,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形成产业集聚、功能互补的良好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城市田园模式
特点:可以是一个乡镇、一个村落或者一个园区 ,在规划上却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功能,而农业是作为提升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版块;国内侧重于对城市周边乡镇的改造,使其保留农业田园元素,在不破坏当地风土环境的前提下打造出具有城市功能的乡村田园。
作用:是解决城乡统筹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提升了区域的城市功能和地块的品质与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保留了田园元素,维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沟域经济模式
特点:利用“一沟一品,-域一景”的特色农业景观,并以此为模式扩展至其他地域经济,利用地理优势开发特色农业项目,依托特色农业项目开发旅游业,并通过旅游业撬动当地经济发展,一般在沟域内规模化开发鱼塘,或者大面积种植果树等赏花摘果,立足农业、林业或者渔业,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通过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和品质提升,打造特色休闲农业。
作用:是北京及河北地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模式;是集生态建设、沟道治理、生态产业培育和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创新型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此为借鉴,针对特殊地域寻找特色,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功能完善,既可打造出更多经济模式,如水域经济、河域经济等,在更广泛的区域应用。
五、农业小镇模式
特点:“大园”是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的或者正在规划的大型农业园区,而“小镇”则是符合园区特色和整体风格,满足园区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配套功能的新农村建设、旅游地产开发,或用以突出园区特色的重点项目。
作用:避免在景区规划过程中涉及农村拆迁和农民转移问题,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的同时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渠道;对于合理利用园区资源,统筹规划农业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丰富园区特色与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向你推荐几个优秀乡村振兴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