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中冉古桥
如今古桥已经向西迁移,本文图中是迁移后的石桥
文章摘选:
https://m.sohu.com/a/362299412_120485479/?pvid=000115_3w_a&scm=1002.44003c.fe017c.PC_ARTICLE_REC
清苑中冉村北,潺潺流水的金线河,业已断流六十年。昔日,一群光腚顽
童相拥着从石桥上跳入河中顺流戏水,惊得那三五成群的皇姑鱼儿纷纷跃
出水面察看,吓得那远处的几只水鸡急忙潜入水底,连那倒映在水中的两
岸堤坝和歪脖柳树也被搅得一塌糊涂。那些戴草帽拿锄头种田的、背渔网
赤双足打鱼的、南来北往进城下乡的客商,每天在石桥上穿梭而行,络绎
不绝。
如今,这条43公里长的金线河,绝大部分已变成良田。只有那座万历年
间重修的古石桥,依然孤寂歪斜地静卧在故河道上,不厌其烦地向过往路
人们诉说着往昔的沧桑。
太行北端,有一座挺拔秀丽,直刺云天的狼牙山。从狼牙山沿着山深林
密,峰峦峻峭的太行山脉南行,很快便进入今天的顺平县境。
顺平,史称曲逆国,亦称蒲阴国。
蒲阴东南,有一条五狼沟,和太行山脉相连。沟内巨岩层现,涧曲泉清。
在那蜿蜒起伏的山涧里,泉水从各个狭小而深邃的山石间,不断地往外喷
涌。一股股涓涓细流从山谷中不停地转出,越聚越多,越流越湍,越湍越
急,撞到山根的石头上,立刻像千千万万的珍珠四处散花。忽然,一块貌
似巨鱼的大石,拦腰挡住了河水的去路,逼着河水不得不“曲而西流”。这
就是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到的曲逆河啊!
史称其“枉渚回湍,率多曲复,亦谓之曲逆水。”后因曲逆不善,改称蒲阴河。
曲逆河也好,蒲阴河也罢,它一头向西南逆行,经过千回百转,拐来拐
去,最后还是乖乖地向东南方向流去。在方顺桥村西,汇流泻入金线河和
百草沟。
方顺桥
据清苑县志顺治十七年所载(1661):(金线)河之上流有二,一自满
城之方顺河,一自庆都之龙泉河,至魏村两水汇为一,东流至此(中
冉、北大冉)成巨津也。
金线河流经清苑的魏村、白团、中冉、北大冉、赵庄、石桥等村,从莲
花闸注入府河,与漕河汇流后,通过白洋淀入海。金线河,河道弯曲,穿
村较多,总长43公里。
金线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源于蒲阴。
随着高山平湖、沧海桑田的剧烈变迁,据明朝嘉靖年间的《清苑县志》
所载,金线河已成为旱则干枯,雨则泛涨,汛则漫溢的季节性河流。一
遇暴雨,漫溢成灾。
金线河,仅据1954年至1964年统计,就有7年漫溢决口,造成不同程度
的损失。1963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后,随着清水河、龙泉河的治
理,将京广铁路以西的所有水源导入龙泉河,金线河成无源之水,旧河
道慢慢被填平。
金线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从中冉村北边缓缓流过。说它美丽,除了
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外,它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趣闻。
金线河,河床不宽,河道不深,堤坝也不很高,河水时有时无,时高时
低,却被三里五乡的百姓们誉为“铜塝铁底”金线河。
笔者小时候,听村里老人们念叨,金线河是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在
清苑故居招兵买马时,开凿的一条运粮河。最早修建的“太平桥”,大约
在1000多年前的宋太宗登基后的太平兴国年间。
以上图片为未迁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