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做病人“主心骨”的时候 不要退缩!
纳洛酮:
作为专业人员,医护人员必要的时候,要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做好患者和家属的“主心骨”,为护佑生命尽心尽责。
案例一
张医生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乡村医生,其妻侄三十多岁,喉胧痛得吃饭吞咽都困难,因此他上姑父张医生家来,要求姑父给他输几天头孢消消火。张医生见到侄儿赶紧准备侄儿的中饭。
张医生给侄儿用了4.5克头孢,用500毫升液体滴注,输完250ml后中饭就熟了,姑母知道侄儿盖楼房家里事忙,为了节药时间,患者一边吃饭一边输液。
侄儿这么多年未回家,今天难得在家吃顿饭,再说那侄儿也好那囗,不喝洒光吃饭也觉没意思,他们开了几瓶啤酒,边吃边喝边聊,也还尽兴。当他们饭吃完了,针也打完了,事情就发生了。患者觉得脸上发热,看起来满面通红,同时头晕心慌。他姑父见事不妙,应急拦了一辆面包车赶送医院,农村路面硬化,但从家到医院二十几里路,走山路也得半小时,赶到医院之时,人已快不行了,经过一番抢救但还是无回天之术,人就那样死了....最后通过家长和村干部再三调节,张医生拿出三十万现金作为赔偿,对于医生来说也是倾家荡产——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案例二
某医院急诊留观室,一个50多岁的患者过来输液,第一瓶液体是100ml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护士转身去治疗室配药的时候,药还没配完,这边患者家属已经过来喊换液了。
护士换液的时候,发现刚才自己调好的输液调节器全开,吊瓶挂得老高,显然,这是患者和家属私自调的,换好液,调好滴速,给患者交待,护士调好的滴速,患者不要乱调。
再次巡视病房,护士发现,患者和家属不仅不听,还把输液架放到凳子上,益发的提高了吊瓶的高度,滴速益发的快了。护士赶紧放下,调慢,给患者和家属“上课”,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左氧100ml,最安全的滴速是控制在40分钟以上,你们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原来,患者是急于回家接孩子。
在护士的严密监督下,患者总算是完成了整个输液过程,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这两个临床案例,一个是明知道输头孢不能喝酒,但囿于亲情和人情,没有坚持原则,放松了对患者和自己的要求,违反了医疗原则,造成了遗憾,最后自己也倾家荡产。一个是在护士的严密监护下,监督着患者和家属完成了整个输液过程,使其安全的离院,确保了患者在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安全,防范了药品的不良反应,对医患双方都有益处,也算是一种双赢的保护。
案例一中,张医生困于人情观念重,才导致了不按规范治疗,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不管对谁,哪怕亲朋好友也一定要讲原则,要尊重科学,不要讲人情,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总认为事情没发生在自已身上离自已很远,一旦出事了那是悔恨终生。
患者和家属不懂,无知者无畏,或是不在乎,抱着侥幸的心理,违反了诊疗护理原则,作为医护人员,受过多年专业教育和临床熏陶的专业人员,见到这样的情景,就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制止或防范,即使有时我们掌控不了局面,但原则是一定要坚持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医生护士的手中掌控了别人的生命,我们要抱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事实告诉我们医疗违背了医疗护理原则那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已。
一眼望去,浮世中的英雄个个落魄,镜中的美女悄悄迟暮。我为了死,才一次又一次地活了下来,而其他人却随处羞愧。——仓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