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欧洲重任为何落在法西斯战败国德国身上?英法去哪儿了?

二战后,经过战火洗礼后的欧洲,百废待兴。同时,国际格局变化巨大,欧洲不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反而成了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有来自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德国虽战败,但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这令许多欧洲人恐慌不安。

在美国马歇尔计划下,欧洲各国获得了经济援助。同时,欧洲人自己也在积极地推进欧洲一体化。真正的欧洲一体化始于1951年。当时,为了限制联邦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总量,来控制德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基础,法国的舒曼计划建议把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这个计划的道路一些西欧国家的支持,与法国和联邦德国一起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也称为《巴黎条约》)。1952年,正式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也是欧共体以及欧盟的雏形。

而在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德国也非常积极。1957年,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1965年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德国的主导下,共同体升格为包括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的欧洲联盟,即欧盟。1999年,在德国政治精英的撮合下,“欧元”称为欧盟国家共同货币。德国在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重组和变革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在欧债危机中作用尤甚。

那么,德国为何要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嫩?云石君将做简要分析。

第一、德国处在欧洲的地缘中心,动荡的欧洲格局必将德国推到四面楚歌之地。

德国地处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处在东西欧中间。东边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西边是英法等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而德国恰好位于美苏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更是将德国分裂为了东德和西德。处在被欧洲国家团团包围之地,地缘格局成为了德国发展的牵绊。再加上现今的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等的超强破坏力,使西德难以承受其大规模战争的伤害。

在力不如人,又四面楚歌的地缘格局之下,西德最好的出路是融进欧洲区域经济广泛合作的大潮,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西德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繁荣。

第二、推动欧洲一体化,利于提升德国在欧洲的影响力。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以战败告终,国力衰败,国际地位跌落。特别是二战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国内工业体系全面崩溃,高额赔款,甚至后来被切断为东德和西德。身处美苏争霸的夹缝中,德国连自保的能力都欠缺,更谈不上国际影响力。

在欧洲列强普遍衰落的背景下,按理说,战胜国英法更有那个实力和影响力去整合欧洲,可是,这样的大任却落到了西德的手里。为什么?

战后的英法也受到重创,不过好歹家大业大,还有些残余的世界影响力给自己谋取利益。有句俗话“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英法才对整合欧洲的兴趣不大。可是,德国发家晚,二战也遭受严重摧残,家底已经要见底了,推动欧洲一体化反而是德国绝地反击的重大筹码。

虽然,德国大部分工业基础被摧毁,但技术人才积累和冷战中的区位优势还在,完全可以凭借此来谋取最大利益。

比如: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德国可通过工业竞争力以贸易顺差,让欧洲实体经济中的资本流向德国,同时德国又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大规模、低成本地吸纳金融资本,让国际热钱流向德国,再以资本输出的方式将巨额资金“二次分配”到其他欧盟国家,创造更多的增量财富,让其他国家也能尝到甜头,制造一个循环经济模式。在欧盟内部的这一资本循环中,德国始终掌控着欧洲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流向,扮演者“欧洲银行家”的角色。

第三、德国借助欧盟,可获得更多国际话语权。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变,苏美两极对立,欧洲普遍衰落,国际话语权也大幅下降。战败后的德国,政治和军事地位俱损,还有美国的钳制。在两极格局之下,德国无论靠向哪方,都只能是个跑腿的,难以有世界级的体量和地位。于是,整合欧,洲政治经济等,打造欧洲共同体,在欧共体有巨大的权力和地位,最终获得领导权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成就德国。

德国推动欧洲一体化,是现实的无奈,也是现实和未来的选择。德国要想再次崛起,推动欧洲一体化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权力是必然。经过时间的累积,德国在欧盟的地位举足轻重,也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大放异彩。不顾,欧盟毕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当欧盟的利益和成员国本身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成员国也就有单飞的倾向,英国脱欧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德国的国际影响力时建立在其与欧盟已深度捆绑之下的,一旦成员国脱欧成为了常态,德国还能不能维护欧盟的统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