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你想知道的脾胃问题,答案在这
脾,为啥在中医里面占据这么重要的位置?
中医里的脾≠脾脏,而是一个运化的体系。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血、精、气、津等等物质,都依赖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对于脾的作用有二:
一为运化
运化什么?是脾将我们吃进来的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为全身提供一个生理基础,它也是这个系统的核心。脾胃合力,给脏腑和皮毛以滋养。脾也需要动力,那就是脾气,脾气向上为心肺生化气血,肺再宣发、肃降散布全身;脾胃自己也是一个“小宇宙”,它自己的轮转,把精微输送全身。
说一个人脾胃运化好,吃嘛嘛嘛香,身体倍棒。如果脾失健运,那么吃进来的东西会受到影响,运转不出去,容易产生腹泻、便溏、腹胀、没食欲的情况。脾胃还会运化水饮,就是津液,脾气一推动,向上到肺,肺气传送给五脏六腑和皮肤;再“以灌四旁”,滋润周围脏腑;向下给到膀胱,变成尿;以自己为中心,源源不断提供津液。脾“气血生化之源”“后天根本”,《脾胃论》总结得更为精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二为统血
“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脾气强劲,对血的统摄作用就越强。我们说尿血、便血这类情况,有时候不是肾的问题,而是脾不统血,不统血出现什么,气虚,四肢无力。脾气在左边升起,胃气在右边下降,这一升一降才能保证气血运化。一旦升降出现问题,上半身容易出现视物昏花、精神疲累;气卡在中间段,则容易腹满腹胀,下半身如果精微下流,就便溏。另外,脾气如果虚弱是托不住脏腑的,这也是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病症出现时,中医要健脾的原因。提升脾气中医一般用补中益气汤。
脾,最烦的是什么?
脾喜欢燥,烦湿,脾失健运,会“痰饮水湿”,这些黏着的湿气会抑制脾气生发,受伤害的就是脾阳。临床上对脾湿的治疗,秉承的是健脾利湿,字面上很好理解,先让脾气升起来,再去除水湿。中成药补中益气用补中益气丸,而祛湿则可以用参苓白术丸。日常除湿泡脚可以选用温胆汤,百草君也将此方附在这里。
那痰湿是啥呢?
嗓子眼里的痰是有形的痰,主要存在于肺部,痰湿的这种,其实是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有粘滞、阻滞的特性,是无形之痰。一个人身体里要是有痰湿,会呈现舌胖大、有齿痕,面色发黄,容易困倦、腹部肥满松软,痰多,容易患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痰有“痰核”,痰湿重的人,身体还容易长脂肪瘤等小疙瘩。对于痰湿体质来讲,比较好的药食是茯苓、薏苡仁、山楂,自古医家也会广泛使用,比如《圣惠方》例得茯苓麦冬粥、《本草纲目》中的以薏仁粥、山楂茶等,渗水利湿,祛痰除湿。
健脾第一方不用百草君多言,当属四君子汤,常用于脾胃气虚导致的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临床还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症,由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组成。如果想增加脾胃运转能力,单加一味陈皮,就变成了异功散,如果有痰浊,再加一味半夏,就叫六君子汤。主要用于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脾寒怎么办?
吃冷的东西就胃寒,恶心、胃痛、呕吐,食疗可以吃胡椒羊肉汤,中成药可以吃理中丸。
以上方剂用量都是参考,实际要依照个人体质进行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