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寒丹.pdf
化寒丹
本发明是一种温经祛瘀散寒止痛的中药。
北方冬季气候寒冷,人们感受寒邪致病地较多,往往令人肝肾虚寒而寒凝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畏寒肢冷、腰腹冷痛、肾寒不育、宫寒不孕、痛经、闭经等血寒症,而目前已有的药物,治疗病症较单一,而且疗程较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因寒致病从病因入手治疗,能够标本兼治的,治疗疗程短的化寒丹中药,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吴茱萸120-150克、肉桂20-50克、附子20-50克、炮姜20-50克、乌药30-60克、沉香30-60克、当归80-120克、川芎30-60克、熟地80-120克、桃仁80-120克、红花80-120克、鹿茸30-60克、人参30-60克、阿胶80-120克。
化寒丹中药的制备方法,按重量配比取吴茱萸120-150克、肉桂20-50克、附子20-50克、炮姜20-50克、乌药30-60克、沉香30-60克、当归80-120克、川芎30-60克、熟地80-120克、桃仁80-120克、红花80-120克、鹿茸30-60克、人参30-60克、阿胶80-120克,将吴茱萸、肉桂粉碎成细粉末备用,其余除阿胶外的十一味药混合加水煎煮,过滤、浓缩,此时将阿胶加入浓缩液中溶化,再浓缩至稠膏状,低温干燥至干膏,再将吴茱萸、肉桂药粉加入干膏中粉碎成细粉末,过6号筛,混匀,即得成品。
本发明以吴茱萸辛苦大热,入肝肾胃经,辛则能散,苦能降泻,大热之性又能温散寒邪,肉桂辛肝大热,温肾暖肝,通利血脉,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之功更佳,共为君药;附子、炮姜辛热,入脾神经,温肾助阳,祛寒止痛;乌药、沉香皆辛温之品,行气散寒止痛;当归、川芎、熟地、桃仁、红花入肝经,补血活血,驱瘀生新,养血调经,共为臣药;佐以鹿茸,补肝肾、养经血;人参、阿胶养血补虚,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诸药相伍,温补肝肾、祛瘀行气散寒止痛,标本同治,使下元得温,寒瘀得散,瘀血得祛,气机得畅,诸症自消。本发明从病因诊治入手,达到标本兼治,本发明制作中,大部分药物无需煎煮,药效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疗程缩短。
实施例1:
制备化寒丹中药,按重量配比取吴茱萸120克、肉桂20-克、附子50克、炮姜20克、乌药60克、沉香30克、当归120克、川芎30克、熟地120克、桃仁120克、红花80克、鹿茸60克、人参60克、阿胶120克,将吴茱萸、肉桂粉碎成细粉末备用,其余除阿胶外的十一味药混合加水煎煮,过滤、浓缩,此时将阿胶加入浓缩液中溶化,再浓缩至稠膏状,低温干燥至干膏,再将吴茱萸、肉桂药粉加入干膏中粉碎成细粉末,过6号筛,混匀,即得化寒丹成品。
实施例2:
按重量配比取吴茱芋150克、肉桂50克、附子20克、炮姜50克、乌药30克、沉香60克、当归80克、川芎60克、熟地80克、桃仁80克、红花120克、鹿茸30克、人参30克、阿胶80克,将吴茱萸、肉桂粉碎成细粉末备用,其余除阿胶外的十一味药混合加水煎煮,过滤、浓缩,此时将阿胶加入浓缩液中溶化,再浓缩至稠膏状,低温干燥至干膏,再将吴茱萸、肉桂药粉加入干膏中粉碎成细粉末,过6号筛,混匀,即得化寒丹成品。
实施例3:
制备化寒丹中药,按重量配比取吴茱萸130克、肉桂30克、附子40克、炮姜30克、乌药40克、沉香40克、当归100克、川芎45克、熟地90克、桃仁100克、红花95克、鹿茸40克、人参50克、阿胶100克,将吴茱萸、肉桂粉碎成细粉末备用,其余除阿胶外的十一味药混合加水煎煮,过滤、浓缩,此时将阿胶加入浓缩液中溶化,再浓缩至稠膏状,低温干燥至干膏,再将吴茱萸、肉桂药粉加入干膏中粉碎成细粉末,过6号筛,混匀,包装即得成品。
治疗328因寒致病的病历效果如下:经中医辩证,男性106例因肝肾虚寒而致的小腹、腰冷痛,甚则睾丸冷痛,其中45例精少未育。女性222例小腹凉,痛经或月经延期,其中52例为原发性比孕合继发性不孕,最长者为婚后14年未孕,年龄为25至36岁,临床均表现有形寒肢冷、喜暖恶寒、得温痛减,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口服化寒丹中药,一曰三次,温开水或黄酒送下,服用1-3个月,病症均有明显好转,不孕症治疗率达70%,其它症状治疗率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