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与作答

从两三岁起,我们就会提问,向不同的人提问,好比是我家孩子吧,经常性地会向我提问,出门的时候,遇见不懂的东西就问我,也会在我轻声阅读之时,旁边玩耍的他,听到某个不懂的词汇,也会向我咨询,仰头问我说,妈妈,困惑是什么意思呢。我则用脑思考,而后尽可能地用他能懂的句子来去注释它,这注释本身就是概念来着。

不仅孩子是这样,我们成人也会如此。遇见不懂的,有疑惑的部分,都会去询问他人。在我看来,能询问是好事儿,但频繁询问却并非好事儿。询问就好比是向他人索要食物,被询问者则是给我们食物。人,不论成人还是孩子,都不该是只是简单地伸手向他人要食物,我们要学会创造食物,抓捕食物,乃至于想法让自己具备捕食之力。
也因此,我认为,在有些时候看来,我们得到怎样的食物与答案,并不重要,我们或被询问者是怎样得到食物与答案,并能用我们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重要的。
如同丁老,我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就曾生发好奇,他一个小学毕业生,是怎样成为“百事通”的。大江南北的普通人,若只有小学文凭,再是勤奋阅读,刻苦学习,也不大可能会是成为“通才”。然,几乎各领域的东西,丁老他都懂,乃至于能与领域精英对话。
可以这么说吧,他回答我们的问题,解了大家的心中之惑,并不关键。核心是,他是怎么回答的,他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儿,是怎么知道那些答案的,他老人家可是生长在旧时代的人儿。以教育为例,有些答案,我得是翻遍教育专著,都未必能够找到精准答案,但他一张嘴,就可以。
不管他有怎样的传闻,但这点是我所敬佩的。这让我不由想起《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我们普通人若要获得知识,就得去学习,很努力很刻苦地学习,单一个三岁前的儿童教养,就有一大堆的资料,值得我们去深究,并过滤其中的矛盾冲突部分。当前社会,很多育儿书籍的观点,都是矛盾对立的,我们很难能够有足够清透的眼睛来去辨别真伪。
说真的,若是走着普世的这条“为学日增”路径,丁老不大可能成为“通才”。据我所知,各领域的各种问题,到了他的面前,似乎都不是有很多的问题。他三言两语,四两拨千斤,就能搞定绝大多数的寻常问题,而有些相当专业的顶级问题,他都能回答一二。也因此,这些年里头,有不少的各领域精英,都上了他的屋,向他询问心中之惑。而他却不傲娇,他很平实,也很低调。他不会有任何的我是“问啥啥懂”的天才那样的傲气逼人。

那唯一的可能,大概就是“为道日损”了吧,如同老子所说的那样,“损之又损,直至于无”。在为道之前,就先让自己的学习习惯给打破,不要老是向书籍学习、向他人索要答案、去各等地方上课,转而去找到捷径,发现隐藏在某个角落的,那老子笔下的“为道”之径。早发现,早出发。可我们也都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也不大可能会是三天两日就抵达目的地。不然,丁老会是遍地都是。终究还是阅读快一些,问人快一些。我若有了困惑,向丁老发条微信就搞定了,去当当找几本书就行的了。
想来,丁老早年所走的学习之路,这大概就是世人所说的“慢即快”了吧。倘若老子记录是真的,那我们一旦是掌握了这为道之法,那,我们的家中,也便少了很多的书籍,我们的眼睛,也就不必过分疲惫的了,我们的嘴巴,也就不需老张口,向他人索要答案的了,我们也不用到处搜集课程,勤恳上课进修,而后过滤杂质的了。
若要学习,那就去思量什么是“道”,怎么为道,并穷尽一生心力,找到“为道之门”的那个钥匙,插进去,打开它,走进去,深入而精进,不惧不怖地往前走。如此一生,及至年老,就是不成精英,大概也比年轻时的自己,要多一点智慧,多一些睿智,多一点渊博了吧。想到这,我便欢喜。且不管这路是怎般的样子,我都愿意一试,失败也不打紧,错了也没关系。我有几十年的余生,来去试错,错得越多,那被隐藏了起来的对的旅途,也就越容易被发现。
说明
1、公号文章,除却特别注明文章来源,余者皆为安水如所写,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转载需授权;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