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体道悟道可以迅速提升能量;兴趣和行动力都是伪命题
一位孤寡老人比较喜欢清静,他的门口有一只大大的废弃油桶。村里一帮孩子每天都过来踢油桶,玩得不亦乐乎,老人家赶也赶不走。后来老人家想了一个办法,对这群孩子说,现在喜欢听你们踢油桶的声音了,你们一天不来,我就吃不香睡不好,所以只要你们每天都来踢油桶给我听就有奖励。并真的分发给每个孩子一些小零钱。一开始孩子们还都按时来踢油桶,过了几天,老人家告诉孩子们,我也没什么钱,只能给你们更少一点的零钱了。孩子们很多不乐意了,来踢油桶的少了很多,又过了几天,老人家对剩下的几个孩子说:“我现在确实没有钱给你们了,但还是希望你们每天来踢油桶给我听。”可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孩子过来踢油桶了。
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结合庄子达生篇的寓言来理解。有一个棋艺精湛的人,棋艺可谓出神入化,当他和别人以瓦块作为赌注,只是纯粹娱乐的时候,他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总能反败为胜,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可是换成了碎银两作为赌注的时候,他的棋艺一落千丈,大不如从前,明明可以赢的一盘棋,也能输掉;当赌注为黄金的时候,他不仅仅是棋艺下降,简直是头晕目眩,失魂落魄,不能自己,其结果无疑是满盘皆输,从未赢过。
踢油桶的孩子们是因为贪婪而分散了他们的兴趣,本来是能愉悦自己的事情,反而变成了负担。因此我们击碎一个人的兴趣点和行动力,只需要使得他有了外在的欲望和贪婪。同理,如果想激发一个人的兴趣,只需要向内引导。就像一个真正爱学习的孩子,不是引起让他对大学的向往,这并不是他学子的真正动力。也不是将来美好生活的愿景就可以让他乐在其中的,一个学霸一定是学习的过程中切身感觉到身心愉悦和放松的。在别人看来是意志力和坚持,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哪里需要这些?不让他们学习才会让他们烦恼。我们从中得出结论:兴趣和喜悦与欲望无关,欲望只能毁了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和泯灭人的天性。
从庄子的“瓦注者巧,钩注者惮,黄金注者昏”的寓言故事,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会因为患得患失的恐惧感而烟消云散。这种挂碍和恐惧不仅摧毁一个人的能力,也必然摧毁人的身体。
庄子用一句话帮我们做了总结:“凡外重者内拙”。凡是一切外在的力量都是在堵塞人的心窍和天性的,比如踢油桶的孩子们,他们真正的原因是转移了本有兴趣,而关注外在的利益去了。庄子寓言的玩棋者,也因为外在的得失而忘记了“下棋只是为了兴趣和娱乐”这个本身问题。
我们只要着相了,就一定会蒙蔽自己的心窍。着相本身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精气神。踢油桶的孩子因为给予的报酬越来越少,从而产生了不良情绪,要对抗这种情绪,就必然会消耗一个人精力,而精力在单位时间内的输出也是有限的,当超过一定临界点的时候,就开始了内耗,只有用这种内耗来对抗持续的令人不爽的情绪力。这个代价是巨大的,是一种透支行为。不良情绪是伤人的利器,这个利器是外物带给我们的。因此庄子说“外物不可必”。一切向外的执着都是自毁长城。
一个人的兴趣是可以带来美好感觉或者美好情绪的,一个人的内心喜悦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兴趣和行动力其实都是有个伪命题,都不是根源。
庄子告诉我们:“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是具体的,每个人做的具体事情一定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从外部找原因,要回归以人为本,回到根本上去,这叫“名止于实”。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这辈子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没有贵贱之分,只有身心是否自由的区别,这叫“义设于适”。只有承认尊重内心安定的寻求,才是真正唯一的福报,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当人的身心自由解放的时候,就会挖掘出无穷的潜力,比如有的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危难关头,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有力的肌腱,而是因为心中放下了一切挂碍和恐怖,身心得以解放,从而自然激发的力量,用庄子话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躺平的甚至抑郁的人,有体力劳动者,也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人,他们躺平甚至抑郁的根本原因是内耗太重,因为外在的环境变化,引起了喜怒好恶的情绪,悄悄夺走了自己的精气神,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付外部再给予的压力。这是身体本能在保护自己,他们其实内心很痛苦。我们不应该对这样的人横加指责,而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我们都会规劝他:一个人活着需要成功,需要行动力和执行力。这些道理他们难道不懂?可是当你说的利益是在和他的生命作为交换的时候,他身体的本能和潜意识不答应。
道理都懂,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归到体道悟道的修行上来。朝闻道夕死可矣。悟道的本身就是在积攒自身的能量,在逐步地打开自己的心结。“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人身就是一个皮囊,当这个皮囊充满精气神的时候,自然可以浮游于江湖。
庄子曰:“从容无为,万物炊累焉。”当你通过渐悟和顿悟来提升能量的时候,感觉身心从内到外以及整个世界都明亮起来了。这世界一花一草都是美好而又美妙的,你做什么事情都是身心解放的感觉。这种境界,所谓的兴趣和行动力,连小弟弟都算不上。
庄子对待情绪的看法是这样说的:“喜怒通四时,与物相宜,而莫知其极。”喜怒哀乐本应都是那么可爱,自己不会真心生气,别人也不会真心恼怒,都是为了你好,为了我好,为了大家好。对,就是这种感觉。
最后祭出庄子的心斋坐忘之道:循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