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走进钢铁厂 | 甲子光年
把重工业做轻。
今年年初,钉钉6.0发布会上公布了其成立6年来的核心数据:用户数突破4亿,组织数超过1700万——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钉钉的主要用户群体。在诞生之初,钉钉的使命就是“帮助中国4300万家中小企业进入云和移动时代”。
今年开始,钉钉的战略逐渐发生变化。一位钉钉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告诉「甲子光年」:“钉钉今年业绩目标主要是增长和扩充ISV,加强产品服务大型客户的能力。”粗略估计钉钉已占据国内近40%的中小企业市场,需要新的增长空间;同时国家大力建设数字经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新的市场需求。
今年,钉钉在自己的企业客户中偶然发现了一家还未认证的大型制造企业:地处广西柳州市,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最大的钢铁企业——柳钢集团。原来,早在2015年——钉钉推出的第二年,柳钢集团就通过钉钉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尝试,成为了首批“种子用户”。
本月初,「甲子光年」等媒体参加了钉钉组织的“柳钢走访”活动,参观了柳钢冷轧厂的车间,并采访了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甘贵平,柳钢股份改善部管理专员高云英,柳钢集团东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海峰,柳钢集团冷轧厂厂长陆兆刚,以及多位一线工程师。
大型制造企业既有强大的IT部门做信息化支撑,也有资金实力采买各类业务系统。诞生于互联网公司的“轻应用”钉钉,如何承载像柳钢集团这样大型“重工业”的数字化转型?
1.单点与全局
钢铁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开始的“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在“碳中和”战略和企业自身精益管理的不断追求下,数字化转型有了新的迫切性。
柳钢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过去,钢铁行业的信息系统架构一般分为L1~L5(单体设备操作级、机组执行级、生产厂命令级和生产管理级、企业管理级、企业战略级)五个阶段,而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和应用,柳钢集团东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海峰将其简化为3层:基础自动化层、边缘层和云端层。
L1、L2一般指设备级别,比如广泛应用于控制和监督生产过程中的PLC和SCADA系统;L3一般指生产计划和执行(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QMS)、设备管理系统等,L4一般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L5一般指决策支持系统(DSS)
张海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在“十三五”之前,柳钢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分散。2015年,柳钢集团成立信息部,把散落在各部门的信息人员集中在一个部门,并在接下来几年研发了集团的MES系统、物流系统等。2019年,柳钢集团进一步撤销信息部,专门成立了东信公司来统筹柳钢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过去几年,柳钢的基础自动化层已经“全副武装”,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边缘层和云端层,并取得了诸多成果。
在边缘层,柳钢集团冷轧厂在5G、机器人等领域多有尝试:与华为、广西移动通过5G的SA组网和MEC边缘计算等技术,成功实现了在柳州本部远程操控千里之外的防钢冷轧的轧辊装载机;与佰能公司联合研发无人行车,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喷码贴标多功能机器人等等。
喷码贴标多功能机器人
在云端层,则是冷轧厂对钉钉的应用。冷轧厂用钉钉搭起了一个数字时代的透明工厂,任何设备异常可以自动通知到人,所有钢卷的产品信息都可以扫码获得,冷轧厂近90%的业务都搬上钉钉,并用低代码开发了上百个应用。
边缘层的数字化更像是“单点爆破”,而钉钉在冷轧厂起到了“全局统筹”的串联作用。
这是因为,虽然柳钢集团的自动化、信息化已经“全副武装”,但还是存在一些“进步空间”:不同的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构建时间、构建目的、构建厂商都不相同,具有完全不同的设计和数据模型,这就是“数据孤岛”产生的根源。
柳钢集团冷轧厂厂长陆兆刚表示:“冷轧厂有PES、MES等9个一级系统,这些系统虽然可以收集数据,但不考虑人的使用便捷性,数据也没有统一利用起来。而钉钉就是一种连接方式,能提升各类系统之间的连接效率,也能更好地连接人。”
钉钉如何串联全局?
2.从“全靠人盯”到日常工作线上化
冷轧是钢铁生产流程的重要一环,酸轧、退火、平整、重卷,每一道工序的安全、质量都要人盯。柳钢冷轧厂厂长陆兆刚是第二代柳钢人,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父母下班后身上都是油渍、汗渍,加班是常态,哪怕休息时间也随时待命。
柳钢最想解决的,是人力效率低的问题。
过去,柳钢冷轧厂每个工序之间的钢卷信息是通过人工抄写钢卷号来传递。冷轧厂有8个车间,总共11个部门,最初每个车间都有2~3个抄表工,专门负责拿着本子去每个操作台前面抄写产品编号。一个月下来,一个退火上料工经手的报表堆起来就有半个人高。
这并不容易。任何一个环节的数字错误,都会导致后面产品出库错误,造成客户损失。为了避免出错,产线工人需要每隔一小时换人录入。除此之外,录入员也有奖惩措施。“抄错一个数字罚10块钱。”冷轧厂自动化室电气技术员黄德文回忆道。
随着冷轧厂产量提升,人工录入数据不仅赶不上生产进度,管理层要想实时掌握一手资料也难上加难。陆兆刚表示:“我们曾经统计过从一线开始的数据收集到最高层完成汇总,至少要15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柳钢冷轧厂一直在探索数字化的尝试,最早的解决方式是自研。
陆兆刚在2008年开发过柳钢第一个移动应用。“我们第一台数字终端就是惠普出的一台PAD,像手机一样大。当时的数字化平台还比较少,发展也相对缓慢。之前的方案都显得很重,动不动就要弄一个庞大无比的机房和夸张的数据库。”陆兆刚告诉「甲子光年」。
不过,这次尝试并不成功。由于系统不稳定,迭代周期长,第一次数字化试水没能带来便利,“都宠成爹了,还是三天两头死机”。
此后,陆兆刚开始尝试市面上的软件工具。2015年接触到钉钉后,陆兆刚发现钉钉的前端很轻盈,后端数据平台和云服务又很强大,是他们急需的一种模式。
在最初选型期间,冷轧厂自动化室主任朱旋做了一项产品调研,对比市面上的协同办公应用,进行综合评分,最终选择了得分最高的钉钉。“很多应用我们可以直接在钉钉生态应用中找到,直接拿来就用,不需要自己开发”,朱旋说。
钉钉的使用解决了工作中的协同问题。过去自动化室和各班长的协同方式是,先出一份纸质任务单给到班长,班长要集中班里所有作业人员开会分配任务,现在可以直接在钉钉中分配每个人的工作任务,进程和结果都可以得到实时反馈。
钉钉的一些现在看起来司空见惯的功能,也受到了一线工人的欢迎。冷轧厂退火车间退火二班班长张亮表示:“我们日常的一些工作需要拍照做记录,比起微信,钉钉发消息和照片不占手机内存,也不会自动清理,回查很方便。”到现在,生活用微信、工作用钉钉成为了冷轧厂员工的习惯。
除了高效协同,钉钉还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把生产、安全、设备管理数据打通,陆兆刚称之为“透明工厂”。
“透明工厂的本质,是做好工业生产的动线管理,包括物质流、信息流、人物流。传统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更大的效益在于把各种动线管理做得更科学、便捷”,陆兆刚说,“生产黑匣子最大的坏处在于看不透产线,找不到最佳动线。”
钉钉的低代码平台派上用场了。
3.低代码打造“透明工厂”
在解决了日常工作的“线上化”之后,陆兆刚一直在琢磨钉钉的其它用途。
在钉钉圈子里,陆兆刚看到了其它企业对钉钉的用法——低代码开发,他由此获得启发,也开始尝试把钉钉从一款协同办公工具,当成一款应用开发工具来使用。
在冷轧厂中,自动化室担任了提高设备效能、改进生产工艺的角色。借助钉钉上的宜搭、简道云、氚云等低代码开发工具,冷轧厂自动化室搭建起冷轧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日常办公、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知识库六大版块的50多个特色应用,涵盖了所有业务流程办理、设备巡检、危险作业管理、物资管理等。
其中,“冷轧库管”系统是用简道云开发而成。员工用钉钉扫描钢卷上的二维码,就能完成对出入库、订单查询的全周期管理,客户也可以通过钉钉扫码了解产品情况。
柳钢冷轧厂库位工用钉钉扫描二维码获取钢卷信息入库
柳钢冷轧厂有3个退火炉区,181座炉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罩式炉区。退火区温度高,加热温度是640度左右,相对危险,属于封闭式管理,通过人脸识别才能进入退火区,并会通过钉钉推送到区域负责人,以保障作业安全。在冷轧厂自动控制室中,所有炉台数据可以实时呈现,只需要两个人在自动控制室中,就可以监控整个退火炉区181座炉台的温度以及相关参数。
这些系统与冷轧厂的一级设备管理系统无缝对接,通过API接口将设备运行数据接入,并集成在钉钉上。
产线上的异常信息也可以实时推送到责任人,实现设备状态的智能监控。比如冷轧厂在钉钉上用简道云搭起了消防器材年检、危险气体监控、危险作业管理等功能。如果出现数据异常,会通过钉钉精准触达辖区技术员,如果持续时间或者持续浓度达到预先设定的危险指数,钉钉上的推送会不断上升,直到核心管理群。
目前,冷轧厂已经在钉钉上用低代码开发出来一个数字驾驶舱,实时显示各类生产数据。
柳钢冷轧厂低代码搭出来的数字驾驶舱
冷轧厂自动化室主任朱旋表示:“低代码的搭建很简单,现在我们把钉钉上的开发权限下放到技术员和班组组长,他们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搭建一些业务应用”。
冷轧厂退火车间退火二班班长张亮,今年5月刚完成了冷轧厂的数字化培训,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低代码,两个月内他搭建了6个功能,把手边的工作随手数字化。“我们对现场比较熟悉,自己做一些功能可能会更好”,张亮说,“这些功能十分钟之内就能搞定,我现在觉得越做越好玩。”
冷轧厂自动化室电气技术员黄德文在钉钉上用低代码几分钟就开发出一个炉台清洁功能,这项工作以前需要拿纸笔去记录,再录入电脑的电子表格里。现在只需要清洁完后拍照在钉钉上传之后,就可以实现自动统计。“不需要我们再去统计录入,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蛮好的。”
这些虽然小却很实用的技巧,进一步开发了员工们的创造力。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后的第三天,冷轧厂就在钉钉上做了健康打卡功能,统计全员健康状况。此一役后,冷轧厂专门成立一个钉钉研究小组,探索创新应用。
以报销流程为例,过去柳钢的费用报销流程靠手写,逐级签字后才能报销。2020年冷轧厂自动化室花了两个月时间,在钉钉上用低代码开发出费用报销功能,通过拍照扫描就能自动识别明细,在钉钉上完成费用报销。这项创新应用不仅被推广到柳钢集团广泛应用,还在去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4.把重工业做“轻”
柳钢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把重工业“做轻”:
系统变轻了。以前自己做服务器、做应用,可能需要三百人的专业团队来完成这样一套系统,现在三个人就可以轻盈地实现数据自动分析和新功能的搭建;
体力劳动变轻了。工人在操作室里按一个按钮,或者输入一个参数,产品就能做出来;
人数变轻了。以前柳钢本部1万人,现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防城港基地只有5000人,成本降低一半。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柳钢的数字化转型让数据的价值很快凸显。
去年,通过分析库存和销售数据,冷轧厂发现,积压的产品基本都和汽车板相关,而家电板则增势明显,尤其是冰箱、烤箱、微波炉的板子。
冷轧厂的原本产能设计是200万吨,包含了所有品种。数据化精准定位后,厂里马上调整产线,集中生产家电板钢材。2019至2020连续两年,冷轧产量突破350万吨大关。今年1-6月累计完成综合产量184.37万吨,同比增产26.61万吨,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除了这些已经完成的数字化,还有一些工作正在筹备过程中:
比如,现在可以把钢卷数据收集上来,但是还不能对每一卷钢进行分析,未来会做钢卷质量智能分析,自动判断钢卷是否合格。
此外,钢厂的视觉传感目前还依赖于本地服务器,本地算力有限,而且难以弹性分配,会产生服务器闲置。“如果使用云端算力,就可以弹性分配算力,运算效率也更高。”陆兆刚说,“未来工厂希望全部用上视觉传感”。
陆兆刚认为,工厂应该是一个最不像工厂的样子,应该学习高端酒店,讲究视觉设计、气味设计、氛围设计,让人能够在这里享受愉快的工作,而不是一想到钢铁厂就是钢花四溅。未来加入柳钢的人,现在还在读初中,曾经钢铁厂的印象是难以吸引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