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沐浴云隙光—万佛塔之二十三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 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处的兰毗尼花园、成道处的尼连禅河、首次说法处的鹿野苑、安居处的祗陀园,从忉利天下处的桑迦尸国曲女城,化度分别僧处的王舍城、将入涅盘处的毗耶离城,涅盘处的拘尸那城,建造了八大灵塔,依次称作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胜利塔、涅槃塔,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

在青海塔尔寺建有善逝八宝塔,西藏布达拉宫建有如来八塔也都是为纪念释迦佛八大事迹而建造的。

印度在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被列为国教,塔的建立达到了空前的高潮,在孔雀王朝所统领的小邦国内分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这时期始造覆钵式的塔。

塔分两种,有舍利者称塔,无舍利者称支提(caitya),现存时间最早的塔始建于阿育王时期.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中国的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佛像﹑佛经等。

云隙光俗称耶稣光,是从云雾的边缘射出的阳光,照亮空气中的灰尘而使光芒清晰可见。照耀地面的云隙光,在西方国家被称为耶稣光或上帝之梯。许多电影、画作、动漫画也常使用洒落地面的云隙光作为神圣、崇高、救赎的象征。

对地面的观测者而言,只要有云或雾遮挡住太阳,就有可能看到此现象,但最重要的还是水汽与灰尘的条件。因此云隙光在多云的天气比较常见;晴朗的日子里,则常发生于日落。比较好的观测地点在海滨或湿气重的山谷地区。偶尔云隙光会伴随着反云隙光一起发生。

云隙光大多是红色或黄色的,因为在日出及日落时的光线通过大气层比正午太阳的光线次数超过四十倍。通过瑞利散射,在空气中的微粒分散的较短的波长光(绿色和蓝色)比较长的红光和黄光波长多。

云隙光是因为大气中有雾气,或者灰尘,刚好太阳投射在上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阳光被分割成一条条,有时一大片,所以显得特别壮观。这种感觉,会给整个画面带来静谧神圣的感觉,让人感觉福音降临。

因为雾气,所以,我们能看到云隙光比较多的会是在山间,树林里,海面上。时间上,比较多的会是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但其实,只要周边的雾气,灰尘有所变化,在城市建筑群中,我们也会见到云隙光。

2020年4月9日拍于盘锦市兴隆台区吴屯法藏寺,现予分享,敬请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