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健委 | 一家3人被咬2人身亡!又到这“毒虫”活跃期,家有小孩宠物必看

老卫我掐指一算,嗯!确实到了这货,出来散发“骚气”的时候了,这货不仅“馋”动物的血,还特“馋”人血。

五一快到了,不少人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不满足于朋友圈美景5日游,非要出门寻找诗和远方,但出去玩也要小心,别招惹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回家——去年6月,武汉6岁的伢贝贝(化名)跟着爸,妈一家三口来了个“山林游”,好不惬意。

夜晚,贝妈在给贝贝洗澡时,发现孩子后腰多了一粒芝麻大小的黑点。一开始,贝妈以为孩子长痣了,没在意。结果第二天,贝贝告诉妈妈——她发现“黑痣”比昨晚大了些,更可怕的是,会动!贝妈心头一紧,盯着那颗“痣”看了半天!哎妈呀,这哪是什么痣啊!有手有脚,是虫子!只见虫子一头扎进了贝贝的肉里,露出半截虫尾!

贝妈吓死了,来不及思考就直接伸手去拔,不料这虫子虽然个头小小,咬得倒还挺紧,以至于贝妈只拔出了虫子后半截,前半截留了孩子体内。无奈,贝妈只能将贝贝送到医院。到医院一查,是蜱虫!残留在孩子身体内的,是蜱虫的口器和腿......最后,医生将贝贝身上的残留物取出,让贝贝回家观察。

但第二天,贝爸又过来了。没错,他脚上也发现了一只蜱虫......

这么个小东西要去医院处理,有人觉得小题大作?呵呵,你对蜱虫的力量一无所知——2019年5月,浙江温州林女士的脖子被蜱虫咬了一口,当时没感觉不舒服,就没太在意。没想到一周后,林女士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右小腿肿痛。

林女士手臂上出现大面积的瘀斑

医院检查发现,她肝肾功能损害、肺部感染、白细胞低,血小板跌到正常人的五十分之一,经过半个月治疗,林女士才脱离危险。

江苏宋先生的小舅和岳母,先后都被蜱虫咬伤,造成多器官衰竭后不治身亡。而宋先生为家人办丧事时,也被蜱虫咬伤了,随后高烧不退、头晕、神志不清,在医院抢救了半个多月才出院。

像这样的惨剧,每年夏天都在上演,因为——

2020年5月,浙江宁波一家医院一个月连续接诊了十几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蜱虫,究竟是种怎样的存在?

01. 蜘蛛的“亲戚”

虽被叫成“虫”,但它跟昆虫没啥关系,它属蛛形纲蜱螨亚纲,所以是蜘蛛的“亲戚”。

02. 绿绿的地方,是它的“地头”

蜱虫通常在草丛、灌木丛、森林、草原或者山地出没。

所以,那些喜欢去树林、草丛玩耍的孩子和宠物,更容易被蜱虫“赖上”。

03. 不讲“武德”的阴险小虫

它专挑人们皮肤较薄又难被发现的部位“下手”,比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

更过分的是,它的唾液有麻醉成分,通常等你发现它后,它已经饱得打嗝了。

04. 喜欢“暴饮暴食”

蜱虫不仅是“吸血鬼”,还是“饿死鬼”。

吸血时,它一头扎进皮肤,吸饱了血后,雄性蜱虫很少有膨大,但雌性体积会增大3-400倍。

蜱虫吸血前后对比

05. 产卵不输小强,寿命堪比乌龟

硬蜱一生只产一批卵,产卵时断时续,连续十多次,总产卵量从千余粒至万余粒不等。

蜱类一般生命力较强,耐饥饿,其中非洲软蜱不吃不喝最多可以活30年。

06. 吸血就算了,它还“放毒”

它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人一旦“中招”,可能会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等等。

严重者如治疗不及时2周内可瘫痪或致死,死亡率高达30%以上。

深圳气候温暖潮湿,正是各类蚊虫出来“放风”的时候,如果此时要外出郊区野外,尤其注意——

01. “武装”到脚指头

去郊区野外玩,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能把裤腿扎袜子里就扎袜子里,别穿凉鞋、拖鞋、露趾鞋。

02. 涂驱虫产品

比如避蚊胺、避蚊酮等,喷在皮肤和衣服上就行,别喷伤口、眼、鼻、嘴、耳这些特殊部位。

但两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能喷含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

03. 少往草丛草地跑

如果非要去,就不要在这种地方逗留太长时间。

04. 回来后全身检查+清洁

重点检查胳肢窝、肘窝、脖子、耳背、腹股沟等,另外也要重点检查头皮,看看有没小红点和肿包。

如果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反复确认是不是蜱虫。

05. 定期给家里宠物驱虫

蜱虫的宿主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动物。遛完宠物,记得定期仔细洗澡、做检查、驱虫。

01. 能直接拍死、捏爆身上蜱虫吗?

不能。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嘴腹连接处也很脆弱。直接拍打或捏爆,头部可能会进一步扎入体内,释放更多毒素。

02. 直接硬拔呢?

不能。曾经有人这么干过,然后......引发感染了......

硬拔很容易使它的口器折断并留在皮肤里。处理不及时,轻则皮肤过敏、溃烂、发炎,重则引发感染。

03. 用火烤总行了吧?

还是不能。这样做不仅可能烫伤自己,还会刺激蜱虫分泌毒素。

满分操作是——

01. 自行处理要这样做

  • 先给蜱虫叮咬处擦上酒精
  • 用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头部,不要夹腹部
  • 别手抖,垂直向上拔出
  • 取出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02. 去医院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

最后提醒,取出了也不是万事大吉——

  • 仔细检查全身其他地方,蜱虫可能不止一只;
  • 如果蜱虫携带了病原体,部分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
  • 接下来要留心观察,如有发烧、头疼、呼吸困难等症状,要赶紧去医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