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本草:绿豆
整编:京城老半
微信:beijing7788123
日期:2021年02月23日
感悟:中医是一回古文化之旅,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有诗有远方。
绿豆,为豆科豇豆属植物绿豆 Phaseolus radiatus L.的干燥种子。据传绿豆原产于印度、缅甸地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了。最早使用绿豆入药的还是东汉时期张仲景先生。张先生在论述“大病瘥后劳复”时,强调用“清浆水”煎枳实栀子豉汤治疗。此处的“清浆水”,据考证就是绿豆加水浸泡,未经发酵之后澄清的浆水。仲景以此做煎药的底料,取其清热生津的功效。而且至今在河南南阳还有酸软可口“浆面条”乡间美味,有“浆面条”的地方一定有卖绿豆凉粉的。这也为“清浆水”就是由绿豆碎浸泡而来提供了佐证。中医圈学术界为此的“争鸣”可以休矣。不过,绿豆在药物学历史上被古代本草学专著收录却是后来的事情,最早记载绿豆的是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尽管如此,绿豆在药物学专著及方剂学、历代医案中还是属于比较少用的饮食类本草。
宋代刘翰等人官修《开宝本草》载绿豆“味甘,寒,无毒。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经验认识到绿豆具有“清暑解热”的作用,清代《调疾饮食辩》称之为“诸豆中第一佳品也”。绿豆中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可以补充暑季高温下人体多汗导致的营养物质丢失,从而达到“清热生津”的作用。绿豆“清热生津”的同时,其含有的低聚糖(戊聚糖、半乳聚糖等)还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含的热量值也较其他谷物低,比较适宜糖尿病患者,所以长期试吃积累的经验认为绿豆还可以“治消渴”,这一功用也被记录在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内。明清时期的本草中多记载绿豆具有“利小便”的功效,如明代李中梓《本草通玄》、清代汪讱庵《本草易读》。清代杨时泰《本草述钩元》有载用绿豆治疗老人淋痛的案例,“绿豆二升,橘皮二两,煮豆粥,下麻子汁一升。空心,渐食之,并饮其汁,甚验。”
绿豆的“解毒”功效广为人知,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中载扁鹊三豆饮“治天行痘疮,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用绿豆、赤小豆、黑豆各一升,甘草节二两,以水八升,煮极熟。任意吞豆饮汁,七日乃止”。不仅如此,绿豆还用来解中药毒。南宋洪迈《夷坚志》记载“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现代研究发现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绿豆解毒,据《调疾饮食辩》中经验记载“退热、解小毒宜煮汁饮。解大毒宜生研末,冷水调下”,这可能是生绿豆浆蛋白含量颇高,内服可有效保护胃肠粘膜的缘故。古代还用绿豆粉外用促进创面愈合,《本草从新》记载“绿豆粉,新铫炒紫色,井水调厚敷,纸贴,杉木皮札定”用以治疗骨折,疗效颇佳。
不事先站队,不预设立场。
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VX:beijing7788123
绿豆 Vigna radi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