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人生感悟之八
人生感悟之八
——切莫讳疾忌医
李品刚||海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题记
成语讳疾忌医,为人们熟悉不过,它出自于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的散文《扁鹊见蔡桓公》。
战国时的名医秦越,被人们称为传说中的神医扁鹊。蔡桓公因不听扁鹊的数次劝说,以致自身病情不断恶化,终于病入膏肓,不治身亡。
可悲的还有一代枭雄曹操,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后,怀疑华佗提出的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的治疗方案,是要借机杀害他,致使自己的顽症得不到有效救治,还将一代神医收监拷问而屈死狱中。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讳疾忌医者。我有位同年入伍的战友,据说退休后关门创作,不大和战友来往,连每年例行性公费体检都懒得参加。某一天晚上,他突然感觉胸部不适,老伴催促赶紧去医院,他说明天上午再说吧,结果耽误了及时诊治而不幸病逝。
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人吃五谷杂粮,岂能百病不侵?有病当应及时治疗,切莫错失良机。而讳疾忌医,只能是自食恶果,甚至葬送生命。
我在五十岁那年,曾经两次吃饭的时候感觉吞咽有点异常,于是赶到医院通过朋友请专科医生做了一番检查,发现贲门有一个绿豆粒大小的息肉,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随即摘除干净。
六十岁退休后不几天,参加年度例行体检时发现右肾有一个阴影,B超医师建议我作进一步检查。我既不立马慌神,也不置之不理,经过多家医院检查,决定住院手术治疗。在商议手术方案时,我不抱一丝侥幸心理,主动提出左肾全切除。痛不欲生的三天三夜与死神决斗,我成了赢家。手术主刀的院长到病房看望我时,夸我“老军人,刚毅,果断!”
三年前,我因偶感风寒闹起肠胃炎,白天黑夜频繁跑厕所。尽管时值新春佳节,我在家人的督促下还是住进医院,经过心电图、B超、胃镜、直肠镜和胸部 CT 一番检查,仅仅发现直肠炎症,对症治疗后很快康复。我当时写下一首“住院有感”的打油诗:
人吃五谷和杂粮,小灾小病也难防。
体质有强亦有弱,抗病能力不一样。
可恨环境多污染,人类健康受重创。
科学认识生与死,切莫有恙就恐慌。
战略藐视意志强,战术重视早检查。
讳疾忌医实痴愚,勿视医院为牢房。
尽管小恙莫大意,珍爱生命保健康。
积极配合查和治,高高兴兴把家还。
对人生,我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以上所述的几次经历,可以看出我对待小灾小病的态度是认真的。
深思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我觉得虽然是劝喻人们正确对待疾病,但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同样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其实骨子里都是讳疾忌医的蔡桓公,他们既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也不情愿听取别人的逆耳忠言。殊不知,讳疾忌医,小到可以使一个人难以成才,大到可以毁了一个国家。
古人说得好:“一针不补,十针难缝”“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承认自己存在不足甚至过失,都要正视自己的缺点,而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我们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能掩饰缺点、错误,更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听不得批评意见。闭目塞听的人,往往自视甚高,自以为是,结果却背道而驰。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军旅二十六年,转业地方后,从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作品多见于《冬歌文苑》《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等公众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冬歌文苑》名誉顾问。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