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三百七十七年

一六四四年正月初一,明末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李自成自称西夏国奠基者李继迁后人,尊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立年号永昌。

一六四四年正月十六日李自成亲率五十万大军东征,除在代州遭到山西总兵辽东将领周遇吉(原辽东总兵祖大寿部将)及所部关宁兵(锦州兵)抵抗战死七万人以外,其他各处明朝官兵皆不战而降。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军攻至明朝帝都北京复兴门外。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遣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北京城与崇祯皇帝谈判。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惊人的历史细节,这个细节就是李自成不打算攻占北京城灭亡明朝。李自成给崇祯皇帝开出的条件是:明朝册封李自成的大顺国,大顺割据西北以及河南,明朝以劳军名义为李自成部提供军饷,李自成助明朝镇压国内其他各路农民军并抵抗关外的后金军,对明朝皇帝李自成不奉旨不觐见。

明末帝崇祯以刚愎自用、顽固不化、多疑乱断、不妥协、宁折不弯著称。李自成开出的这个条件其实就是当年关外后金给明朝开出的和谈条件。当年努尔哈赤就曾提出明朝承认后金,后金割据关外双方和平共处的条件,崇祯以与贼不两立拒绝,还以勾结后金为名千刀万剐了明末名将袁崇焕。

这一次,崇祯再一次以与贼不两立的坚定信念否决了李自成的提议。此时明朝在全国还有百万大军,崇祯最信任的将领,明辽东总兵吴三桂驱关宁铁骑入援京师已行至半途。

观明史,始终感觉崇祯皇帝长了颗花岗岩脑袋。如果他当年和后金达成协议不杀袁崇焕,如果仿南宋旧事在后金和农民军分割中退守陪都南京,如果一六四四年三月十八日答应了李自成的条件,明朝都不会在一六四四年灭亡,历史就会彻底改写。但是崇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人,所有的决策他都选择最差的那个。

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开正阳门投降,北京二十万明军齐解甲,没有一个是男儿。崇祯急招百官,无人响应,最终孤独吊死景山,明朝灭亡。史称甲申之变。

观史得知,没有崇祯的不懈努力,明朝还真亡不了。在崇祯吊死景山之前无论是李自成张献忠之类的流寇还是关外的后金皆没有取明朝而代之的宏伟理想,是崇祯亲手把大明交给了他们。

主场变成了李自成。

从李自成给崇祯皇帝开出的条件看,李自成没打算成为全天下的皇帝,估计也没那个自信,他只想割据西北。他原本是来讨封的,结果崇祯自己把自己给解决了。据称崇祯临死前把自己最宠爱的九公主亲手砍死了,可见崇祯的冷血与决绝。李自成入城后见到死去的公主的尸体还叹息,说崇祯你这是何必呢,我们共同坐江山不好吗?!很显然入京后的李自成还没有从角色迅速转换中清醒过来,他没有搞什么登基,但是他流寇的本质很快就显露出来。他在京城对官员豪绅地主知识分子大规模镇压和抢劫,这说明李自成根本就没有建立全国政权的打算、能力和见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中国历来是由皇帝和豪绅地主知识分子共同维持政权,李自成的所为毫无疑问是在自取灭亡。《甲申三百年祭》说李自成亡于腐败,是值得商榷的。李自成一直就是流寇,江山还未到手呢,根本还未来得及腐败呢好不好!

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是原明朝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前明辽东总兵祖大寿外甥,其所部号称“关宁铁骑”,为明军最强悍之部队。北京城破时,吴襄家将飞马山海关,在河北丰润截住吴三桂,告知北京城破,崇祯亡,全家陷落北京的消息,吴三桂勒军返还山海关。

李自成也知道吴三桂的重要性,派不久前投降的明朝密云总兵唐通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犹豫不决。因为家人都在李自成手里,吴三桂也没有拒绝李自成。

民间传说,吴三桂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顺汝侯吴宗敏给纳了妾,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传说的依据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在《圆圆曲》中写道“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实际上这个传说是不靠谱的,吴三桂并没有因陈圆圆起兵,而是在李自成和后金之间摇摆不定。据《李自成》一书作者姚雪垠考证,此时陈圆圆在宁远吴三桂的老营里,根本和刘宗敏没有任何交集,这种考证是可信的。吴三桂的司令部和家眷在山海关外的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不可能把妾留在父亲家。此时吴三桂的亲舅舅前辽东总兵祖大寿正在后金享受王爷的待遇,其他舅舅也都有后金封爵,父亲吴襄则在李自成手里,吴三桂两边为难,无法抉择。骑墙观望的吴三桂也给后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条件,以长江为界割据。多尔衮的答复是:不存在割据,可以招降,可封爵吴三桂为平西王。

这时李自成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在没有搞清吴三桂真实意图的情况下贸然发兵二十万亲征山海关,双方前哨战后坐下来谈判。这时候的吴三桂还并没有确定投降谁,但是雄才大略的多尔衮看到了历史的机遇,突然驱动八旗精锐“库伦铁骑”如风卷狂沙般向李自成的军队发动进攻,李自成这时候又作出了历史性的错误判断,他以为这是吴三桂的安排,判断吴三桂已投降后金,当场斩杀了吴三桂父亲吴襄并向吴三桂军发动进攻。吴三桂见父亲被杀后路已断“怒发冲冠”尽起关宁铁骑和后金夹击大顺军。大顺军大败,逃到北京时仅剩三万余人。

最后就剩下历史演员们的结局。

李自成逃回北京后于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在紫禁城武英殿再次宣布登基,这已经是李自成在不到四个月之内第二次登基了,登基的第二天李自成就逃往西安。逃跑前在紫禁城和北京还放了几把火,尽显流寇的本质。最后李自成一说被农民用锄头锄死了,一说当了和尚下落不明,总之结局不佳。吴三桂在康熙年间再次造反,最后造反途中病死,成为明清两代叛徒成千古骂名,只是和陈圆圆琴瑟一曲成千古佳话。多尔衮于狩猎时骑马摔死,其为清朝正统不容,死后被清顺治帝挖坟掘墓。最惨的还是那个崇祯,一棵歪脖树死不瞑目,最后还是清朝为其国葬大规模修建陵墓并派人保护(明思陵)。那么大的江山最后折腾的让自己的敌人给收尸,可谓讽刺至极。清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给前朝皇帝修建陵墓的朝代。

明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崇祯当了皇帝,换个人还真不一定灭亡,至少不会亡于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的失败并非如传说中的腐败,一个让人追杀的屁股都没坐稳的人那里有时间腐败?况且当时的李自成颇受民间拥戴。他失败的原因是他以及他的部下根本就没有从一个流寇阶层向一个统治阶层成功转型。清朝成功入主中原也不是因为清朝就廉洁,而是把握住了历史机遇,自己所有对手又恰好都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内战内行之辈,再加上决策者有宏图大略。美国出版的一部清朝开国史名称就叫《宏图伟业》。乾隆东巡时曾总结清朝入关的历史,在山海关老龙头留下“胸襟万里”的笔迹,赞其先祖目光远大,心胸开阔。要是明朝洪武大帝、永乐大帝那样的人物在,女真还不老老实实在东北挖人参打野猪纳贡称臣,那有可能入主中原!时也,势也!人也!


公号:穆克敦儿   原创:三郎君

(0)

相关推荐

  • 清朝历史最烂(上)

    观前提示 以下人士火速离场 痴迷清宫剧 喜欢清朝 不带脑子只带偏见 1 想我华夏,泱泱大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前有"虽远必诛"的大汉,后有"万国来朝"的大明, ...

  • 认知世事(三百七十七)

    生活中是很需要挫折的.几乎是挫折教会了我们有勇有谋, 是挫折教会了我们独立.我们应该感谢它,而不是憎恨它. 它只是一家通往成功的梯子.

  • 十万个冷知识(三百七十七)

    古埃及人使用一种叫做moum的糖.水和柠檬制成的糖糊或蜡来除去体毛.膏体沿着头发生长的方向涂上,用一块细布覆盖,冷却后拉扯. 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非常偏执,因为他很怕吃到被人下毒的饭菜,所以他就只吃他 ...

  • 第三百七十七章 生日礼物

    第三百七十七章  生日礼物 林阳缩回了身,把头靠在枕头上,腰顶着床铺的铁杆上,伸手到抽屉拿烟,可是摸了好久没找到,倒是摸到打火机. ****** 这个打火机是一次生日上哥们送的. 一起走过的日子,林阳 ...

  •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

    赵泰 袁廓 曹宗之 孙回璞 李强友 韦广济 郄惠连 赵泰 晋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也.祖父京兆太守.泰郡察孝廉,公府辟不就.精思圣典,有誉乡里.当晚乃仕,终中散大夫.泰年三十五时,尝卒心痛,须臾而死. ...

  • 《画斜红》三百七十七、束于教入

    待郑贵嫔得报前堂正在议立储之事,已是是拓文帝驾临合欢殿一个多时辰之后. 她自是忍不得先要喜一喜.做一做"苦尽甘来"之叹!然喜完了她便要比不知情之前更为忧急--此事来得突然,陛下又像 ...

  • 陈杏珍(白蓝)对联集(三百七十七)

    上联:何处笛声追月影 下联:几时箫韵伴松声 上联:一杯哄月篱前睡 下联:半盏勾风榭后眠 上联:话说说话分轻重 下联:言语语言辨假真 上联:时常寂寞择联对 下联:偶尔孤独选赋吟 上联:一棹春风诗化雨 下 ...

  • 【九思三平斋(三百七十七)】

      九思三平斋·小议 377.九思三平斋<"人生之识"小议> 进则识于汪洋恣肆, 退则识于大浪淘沙. 静则识于山空水定,     动则识于风雨交加. 简则识于孤灯残夜, ...

  • 你是一束光,负责照耀好光阴 | 雪小禅最美微刊第三百七十七期

    你是一束光 文字 @ 雪小禅 头图摄影 @ 清可 插图摄影 @ 李菁   语 录 特 辑   你是一束光 负责照耀好光阴 一个人的丰富来自于后天诚恳的修炼.她需要不断打磨光阴和自己,让自己变得坚硬而柔 ...

  • 【九思三平斋(二百七十七)】

      九思三平斋·小议 277.九思三平斋<"人生了然"小议> (明)莲池大师偈云: "达宿缘之自致, 了万境之如空, 而成败利钝, 兴味萧然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