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两对仗联的写作技法

律诗两对仗联的写作技法

律诗分五律、七律,每首律诗八句,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按写格律诗的写作章法“起承转合”,我们可将律诗的

首联叫起联:可以因事,因景或者直接破题写来;

颔联叫承联,主要是承接第一联;

颈联叫转联,可以转入主题情感的抒发,也可以继续由第二联细致描写;

尾联叫合联,是结语。

写律诗,要有中间的两对仗联作为支撑,这样,想写好律诗,写好中间的两对仗联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两对仗联(承转联)写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律诗的成败。

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间这两对仗联写得非常工整漂亮,这就给这首七律增光添彩

颔联写:在红军脚下,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

颈联写: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写好承转联是写好律诗的第一步,那么,律诗的承转联该如何写?

根据诗的内容来说,诗一般有四种表现方式,分别是写景、抒情、叙事、议论。律诗的中间两联(承转联)也多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其实,律诗的中间的两联无外乎两种组合:一种是情景;一种是叙议。

承转联的表现手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全是在写景;二是移步换景;三是移思换景

一、全是在写景。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承转联:从耳中听到的,然后写到眼中看到的景物。这些景物正好串成了一副完整的画面。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歌》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承联写出了历史的沧桑,转联写出了山河的壮丽,定格成了一副壮阔的画面。

崔颢《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

这个景物描写的顺序,是由全景远景,写到近景时细节描写。

二、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根据感官所看到或者听到的去描写景物。

如,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承转联的景物描写,由地上写到天上,由千里之外,写到身边。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典型的移步换景。

曹雪芹《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这也是典型的移步换景。

三、移思换景
移思换景是根据思绪起伏而变换情感去描写景物。
温庭筠《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承联“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过去19年经历的艰辛,全在这场景中体现了。
转联“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没直接写感慨,而是写了两个场景的对比组合。写看到现在的景物,已经物是人非,而当年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这样的景物描写是跟着思绪的起伏而描写。虽然是一组组画面,但是完整的表达了一个主题。
根据思维而变换场景,还可以用作描写过去的事
例如,韦庄《忆昔》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中间承转联全是过去的场景,描写的都是过去的种种美好的场景。可以理解成是一副画面,也可以理解成一组画面,根据情思的起伏描写景物,也可以描写出一副画面来。
移步换景和移思换景要记住三个要点:
1、景物构成一副完成的图画,重点突出,动静结合。
2、景物的描写顺序有致,不能杂乱无章。
3、虽是在写景,要把作者的情感藏在里面,这样的景物描写的诗句才有生命力。
(0)

相关推荐

  • 山居妙闻:香菱学诗第一“引子”

    "香菱学诗"出自<红楼梦>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

  • 七律诗二首蜂腰体和偷春体

    [蜂腰体]:按照齐梁及唐代"近体诗(格律诗)"诗律正体,律诗除开首尾两联不做要求,中间各联都是要求对仗的,但是由于严格对仗可能因为声律形式而损害内容意义的表达,或者干脆就是有意用特 ...

  • 平平仄仄平平仄的七律诗句

    最佳答案:首先,韵脚存在重大问题,a.an.ang多次换韵,是律诗大忌.其次,对仗问题,律诗颈联必须对仗,而其他要求则宽松些,单从词性对偶这点来说,首联对仗最为工整,而颔联.颈联都有瑕疵.(颔联缱绻与 ...

  • 颜子楠: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丨【学术研究】

    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文/颜子楠 基于一个长期的经典化过程,在现今的文学史框架下,学界对于中世诗歌的认知已经非常成熟,针对诗歌文本的分析方法也较为完备,从传统的文献考证.知人论 ...

  • 对联分类写作入门之四——书院联的写作技法

    ▲有一本期刊最中国--<对联> 2021年04期<对联>杂志 作者简介: 宋少强,网名尘封记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楹联研究院发展部主任,四海楹联研究院院长.2016 ...

  • 书院联的写作技法

    ▲有一本期刊最中国--<对联> 2021年04期<对联>杂志 作者简介: 宋少强,网名尘封记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楹联研究院发展部主任,四海楹联研究院院长.2016 ...

  • 律诗的对仗与律诗写作技法

    广告 诗词格律概要 诗词格律十讲(校订重排第3版) 作者:王力 京东 广告 <诗词格律三十三讲> 作者:申忠信 当当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 ...

  • 阅读经典,指向写作,两处写作技法

    [阅读经典] 曹操与张辽引百余骑,在火林中走.背后一军赶到,大叫:"曹贼休走! "回身看时,却是吕蒙.曹操催马向前,留张辽断后.却见前面火把又起,一将冲出大叫凌统在此!" ...

  • 吴国顺宋德水律诗对仗联选

    吴国顺,河南中牟县人,大学文化,转业军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郑州诗词学会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编有<时代放歌>等诗文选.作为执行主编,协助姚待献 ...

  • 【诗词学堂】律诗的对仗

    诗词学堂 律诗的对仗 对仗,也就是对偶.在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 ...

  • 《诗词格律》第二章 诗律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对仗的讲究)

    《诗词格律》第二章 诗律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对仗的讲究)

  • 这是一首罕见的六言古诗,总共四句,两两对仗工整,出自杜牧之手

    古诗里,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都特别常见.这里介绍一首罕见的六言古诗,它是杜牧的<山行>. 说到这诗题,一些喜欢杜牧的诗词爱好者肯定立马会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quo ...

  • 雨霖铃词牌写作技法

    ​<雨霖铃>词牌写作技法 燕式:附录<雨霖铃>规范格律及写作要求.        平平平仄.                            (韵)        仄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