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死亡率63%,你敢花30万赌命吗?
周末忙里偷闲,我终于看完了深圳卫视最近推出的一部医生观察纪实片《我的白大褂》。
豆瓣8.1,无特效,无明星,甚至为了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没有高清的完美画面,却因为真实地记录了年轻规培医生的酸甜苦辣、医院里上演的温情与残酷而备受好评。
这种真实,让无数人泪崩,甚至“哭得喘不过气”,即使从医多年,我看完也十分动容。
其中有个案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一、赌命的抉择
一天夜里,急诊室来了一个吃了很多黄豆引发急剧胸痛的患者(实际病因是高血压引起的)。
当医生还在排查病因时,发现患者两侧脚压不对称,立即诊断为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出血,随即下了病危通知。
死亡率63%,远大于生存率,还要花30万。
救人,这钱铁定要花出去,但有63%的可能人财两空;不救,人很快就会没了...
救还是不救?
因为胸痛入院,竟要马上为老公的生或死做决定,突然的变化让患者家属猝不及防,陷入痛苦的纠结中。
“那他要保命,大概有几成能活下来?”
患者对于成功率的追问,是想从医生那获取一丝丝花钱能把人救下来的底气。
但这也是医生最难回答的问题,因为63%的死亡率是针对过往病例的统计,但具体到某个人是不能确定的。
不救人肯定没了,救就还有一线希望。
家属打了一圈亲戚电话后仍然做不了决定,最后拨打了二十多岁的儿子电话。
当电话那头传来斩钉截铁地决定“治”时,这位家属仿佛有了充足的信心,医生立刻紧急手术。
最后手术成功了,花费25万,社保报销10万,患者自负15万元左右。
可以说,这是一场赌命的抉择,幸运的是他们赌对了,花15万救下了家人的命。
生和死这个大命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会去考虑,然而当需要马上做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被打懵了!
救命谁都想,可前提是自己花不花得起这个钱?会不会最后人财两空,自己还要负债?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如果能负担得起,谁都有要求医生马上做手术的底气,不会纠结于计算钱与生命哪个价值更高。
二、医保不是万能的
(共计160262种药品)
那些疗效好的、起着治疗关键作用的昂贵靶向药80%都是进口的,现有医保资金是无力承担的。
有些人会抱着侥幸心理,忽视风险,却不知道一旦赌输,输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挚爱的家人!
不说绝大多数家庭能否常备几十万闲钱来应对大病,辛苦打拼半辈子,谁愿意来医院走一遭就回到解放前?
当最爱的人进了ICU才理解用钱买命到底是什么感觉,或许已经晚了。
此时用钱若能换回健康,哪怕倾家荡产也会有人要争取一线生机,最怕有病却没钱,只能任由生命在眼前一点点流逝!
就像我私下整理的这份看病不花一分钱配置思路:
大病花费:约80万
病后收入损失:50万/年*2=100万
社保报销:15万(平均)
商保赔付:165万
一场大病三甲医院花费80万,经过社保报销和商保赔付后,没花一分钱。剩余100万拿来补偿患病后2年家庭收入损失,即使生场大病也没影响家人正常生活。
说白了,这是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杠杆来保护你的钱、你现在拥有的资产和你的生活状态,是普通人预防风险的最佳选择。
三、如何避免踩坑?
甚至能给每个家庭规划出一个适合自身的、性价比高的保障方案,这才叫省钱又省力的高性价比。
他们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只站在你的角度量身定制保障方案,规划师不会为推销而错误引导,不会强迫购买,更不会喋喋不休骚扰。
其次,他们敢于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辅助人工智能来量化每个人的财务情况、保障需求,个性化定制保障方案,真正做到“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