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编辑部:读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背后的新境界

曾仕强学堂编辑部

大家好,我是曾仕强学堂编辑部诚易。

国家领导人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一段话在中国互联网上刷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有着近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国家元首,他近年来在出访途中说的一些话直抒胸臆,他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

3月22日下午,他在罗马会见了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临近会议结束时,菲科提问到:“您当选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

面对提问,他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这一句铿锵有力又温暖的回答感动了中国人民,引发了国内外热议。

“我将无我”体现了他作为大国领袖的责任意识与无畏担当,而这句话,也蕴含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理念。我们看看曾仕强教授是如何解读“无我”“不负人民”。

一、何为无我

在曾教授所著的《易经的智慧》中,第十四卦大有卦就有所解释:大有生于无,只有无私、无为、无我、无欲,才有办法变成有公、有智、有仁、有则。我们要凭良心,按照天理去走,才能够使大富有的局面维持长久一点。

第三十一卦咸卦《彖》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意思就是天地感应互动,万物得以生长,圣人要知道感动人心,让百姓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无心,也是无我的一个方面。《道德经》中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道理。

曾教授在《曾仕强详解道德经中》是这样说的:第四十九章,老子首先就讲出一句很奇怪的话,他说,圣人无常心。但很多书把它写成“圣人常无心”,这两个我们都尊重大家的选择。

但是我们这里还是用“圣人常无心”,他常常是没有心的。“心”这个字在老子的书当中,代表一种意志,一种欲望。老子讲过“圣人之治,虚其心。”你要把心虚掉,不要有心。

你要以亲近来面对老百姓的心思,不要有自己太多的主张。《道德经》第十二章老子也讲过“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你一天到晚搞这个搞那个,那老百姓心里就很不安,不晓得你下次又要出什么花样。所以常无心,就是说你不要有自我,不要有私心,不要有成见。

二、为何无我

我们来看圣贤之志,圣贤之志就是无为之志,就是功成不居,人究竟应该如何为人,《道德经》第七章有一句话: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圣人懂得甘居人后。

那么,既然是甘居人后,怎么又会“身先”呢?就是说你退到众人的后面,众人反而更加敬仰你,认为你了不起。

你有功劳,但是从来不居功,虽然你是领导,但是你很谦虚,如此必能获得人们的爱戴。

所以,你要懂得往后退,你一退,大家就跑到前面去了。虽然你位居其后,虽然你功成不居,但是大家更敬仰你的大肚量。

三、如何不负人民

《大学》给我们三大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亲民,朱子把“亲”改成“新”,曾仕强教授坚决不赞成。

因为新民按照以前的意思,就是新到我们这里来的人,让他的品德有更新,那才叫新民。

为人民服务,当然要亲民,因为民为贵,民为本,所以当然要亲近他。但是亲近他不是全听他的,这是我们跟西方观念不同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不负人民。

老子把具体的方法提出来了,以百姓心为心。用百姓的心来当做你的心,用百姓的意志来当做你的意志,以百姓的欲望看成是你自己的欲望。如果说这就是现在所讲的顺应民意,那各位又错了。

老子没有主张我们要顺应民意,因为民意如流水,经常在变。你听哪里的?听谁的?就算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点,民意还是经常有正反两面,甚至有好几种杂乱无章的意见,你听谁的?

我们这里所讲的以百姓心为心,不是西方那一套。所以圣人,就是君王,最好没有自我,没有私心,没有成见。

四、我们如何做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信仰,就是道德,就是良心,叫做“天良”。天理良心是一条线。你说:“天理何在?”就是你良心不见了,你怎么还敢说“天理何在”?

很多人说“天理何在”,就是不知道孔老夫子老早告诉我们,不要怨天,怨天没有用。天理何在?良心跑到背后去了,拉回来就好了,所以要正心,心要正。

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正心而已。把良心找回来,恢复这一道黄线,叫做人人心中有一把尺。你这把尺歪掉了,自己调就好了。

要调心、养心、正心,然后凭良心,我们现在所说的品质问题,就解决了,其他都不是办法。

现在社会好像很多地方都在求新求变,其实是要我们随时去留神,随时去调整,这才叫做日日新,又日新。不是变新花样,而是追求那个动态的合理点。

但是不管你怎么做,你只要记住三句话就可以了。第一句话,凭良心;第二句话,立公心;第三个,先力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