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赏梅追梅乐无穷 (文/张垣)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赏梅追梅乐无穷

文/张垣

梅兰芳是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扬名五洲四海,作为一个从田野走上三尺讲台的戏迷,居然赏梅追梅七十多个春秋,有很多故事可讲。

早在童年时代,从戏迷父亲口中知晓梅兰芳大师。父亲年轻时期为养家糊口在上海滩打工学手艺,从嘴边抠出点小钱进大世界看九腔十八调,还从老戏迷那里听到了梅兰芳的精彩故事,等我懂事时跟他看草台班的戏时,他当了二传手,给我讲梅兰芳的故事,还带我看《梅兰芳舞台艺术》电影,因此我早在中小学时期就记住了梅兰芳大师。

乡村小地方难看到梅派的戏,难道就不能看介绍梅兰芳艺术的书刊吗?我盘桓于新华书店的书架前寻寻觅觅,寻得了梅兰芳之子梅绍武著的《我的父亲梅兰芳》,觅到了《梅兰芳与故乡》。江苏省剧协副主席梁冰了解到我的美好追求,寄赠了2000年10月由泰州市梅兰芳研究会创刊的《梅兰芳》杂志供我阅读收藏,我常在书刊中的精彩故事中徜徉,不仅了解到梅大师的精妙绝伦的艺术,而且知晓了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的爱国情怀,明白了这位与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茉希特同创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大家,是个博采众长的拿来主义者,居然自卖戏票观看河南梆子《穆桂英挂帅》,向主演马金凤求艺,移植为同名京剧,向国庆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呢!

2005年,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首创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歌颂的就是梅大师认认真真唱戏,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由于魁智和李胜素联袂担纲梅兰芳和福芝芳夫妇,梅葆玖弟子胡文阁扮戏中的虞姬,于当年的7月22日献演于南通更俗剧院,我冒雨赶到南通观看演出,见到了谢幕时上场的梅葆玖。又赶到后台,请于魁智、李胜素、胡文阁在戏单上签名,并与他们合影留念,梅兰芳的精神鼓舞我前进。

梅兰芳大师于1961年8月8日永远谢幕于人生舞台,当然我永远不能现场看大师的表演了,无疑是人生的遗憾。但是梅大师的艺术早就走进电台,飞进电视,我就从收音机里聆听,从电视屏幕观赏,一遍遍地听《贵妃醉酒》,一次次赏《穆桂英挂帅》,看虞姬的舞剑,赏天女的散花,得到无限美好的享受。我把自己的赏析梅艺的体会写成文章,在自己独家经营的校园戏曲报《补天戏苑》上推出梅兰芳专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亮相,宣传梅兰芳,在自己得到洗礼的同时,也陶冶了戏迷的情操。

有道是花香有蝶恋,报好有人赞。由我主编的《补天戏苑》报通过媒体的宣传,竟跻身于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优秀报刊行列,荣获德育报首届全国校报一等奖。泰州有个号称“梅痴”的收藏家闻德诚先生,带着他的收藏成果《梅兰芳与"梅痴"闻德诚》一书找上门来,与我促膝长谈交流。

那是 1956年春,梅兰芳回故乡泰州献艺扫墓,泰州的领导特地挑工作负责的闻德诚服务梅兰芳一行。风华正茂的闻德诚零距离接触梅兰芳,亲自感受到大师德艺双馨的高风亮节,因此成为梅兰芳艺术的收藏家。其收藏的梅兰芳珍品分照片、邮票、书画、报刊、连环画等门类,独一无二,被人誉为"扬州第九怪"。2008年8月8日,为迎接奥运会胜利举行,他于上海云洲古玩城举办“闻德成收藏梅兰芳珍品展”,获得国内外同好一致好评。2010年为迎接上海世博会,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城市生活》杂志推出了《梅兰芳与"梅痴"闻德诚》专辑。闻先生送书上门,大开我的眼界,我除了回送由我独家经营的《补天戏苑》报外,还让他参观我的戏剧收藏,请他在我收藏的《我的父亲梅兰芳》一书扉页上题词:“我虽只和梅兰芳大师生活了八天七夜,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要把学习梅大师的品德作为我的终身目标。”并且与他一同登上讲台,为补天戏曲社的小戏迷作了"梅艺飘香"的戏曲讲座,把梅兰芳德艺双馨的良种播撒到校园。

2014年10月29日至31日,由梅葆玖率领的梅兰芳剧团来南通更俗剧院献艺,三天六台戏,台台不相同,场场换新鲜。29日下午,我赶到南通更俗剧院,看的是第一场,由胡文阁担纲的《穆桂英挂帅》,戏前,举行了梅兰芳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由梅葆玖揭牌,井讲话,表示了把南通伶工学社作为梅兰芳教育基地的支持。接着就看戏,胡文阁担纲的穆桂英,英姿飒爽,唱做俱佳,落落大方。戏毕,我赶到后台,见到了南通梅派票友金笑兰老师正与“穆桂英”交流,我抽暇递上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出的《补天戏苑》专版,胡文阁含笑接过,金老师抢拍了这个镜头。然后,他又为我题了“补戏补文,功不可没”的词,温文尔雅地递我手中,我很激动。事后,我把此情此景,写了《我与“穆桂英”合影》的文章,既刊于由我主编的《补天戏苑》,又被南通日报录用。我把这些资料遥寄胡文阁,与他沟通交流,煞是开心!

2014年4月25日,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因病与世长辞,这是梅派艺术的重大损失。我除了在5月号的《补天戏苑》报头版上报道了此新闻,还在二三版通版上做了个追悼专辑,还以一副"仙姿兰韵美誉四海传无愧京剧艺术家;培桃育李高足九州芳堪称梅派掌门人"挽联悼念。

赏梅追梅七十春,赏到了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梅艺花枝俏,追到了满满正能量,也使我成长为独家经营主编校园戏曲报的戏报人,成为不唱戏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我好幸福也!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0)

相关推荐

  • 张德林:靳以谈梅兰芳

    一 文艺界中年以上的人士,大都知道靳以是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编辑家.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华东作协副主席:但很少有人知道,靳以酷爱京剧,称得上是个学者型的戏迷.他是 ...

  • 我的戏迷生活:我心目中的梅兰芳

    资料来源于:yanyangtian6博客 首先要写的当然是梅派和我心目中的梅兰芳先生.     我有幸看梅先生的演出有两次,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大致是59年之前.先是在天桥看的<霸王别姬>, ...

  • 《百年巨匠 .梅兰芳 》1-3集纪录片:惊梦-散花-挂帅

    他生逢乱世,他一生扮演过180多个女性形象,有人说他是美的创造者,还有人说他就是美的化身.他巾帼的妆容站出一派,不同寻常的英雄姿态.他就是梅兰芳,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第一人--"梅派艺术&quo ...

  • 【人物】绝代梅派名伶言慧珠(上)

    言慧珠是20世纪在京剧舞台上一位很有天赋和造诣的京昆表演艺术家,曾被公认为是中国戏剧美的创造者.她艳美绝伦又酷爱京剧表演艺术,只要有戏演,再苦再累再委屈也在所不惜.年轻时她曾到处拜师求教学艺,看前辈演 ...

  •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 作者||张垣 冬至起九,遥想少年时代,每当三九严寒光临之际,也是冰封大地之时,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无论如何厚的冰是封不住他们手脚的,因时而宜,火热的冰上活动 ...

  • 【郁氏文化】年关剃头仍低价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年关剃头仍低价 作者:张垣     图片:网络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不知何因?从不去打听,反正过年总得剃头的,可把剃头师傅忙煞啦! 到哪里去剃头呢,小镇上有好几家,奔八的老汉我不会去赶时髦到帅 ...

  • 【郁氏文化】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张垣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至理名言,试想,没有剧作家煞费苦心创作的高质量剧本,哪有舞台上精彩的戏文?我爱看舞台上演员精彩的唱念做打,也尊重辛勤笔耕的剧作家,还得到了剧作 ...

  • 【郁氏文化】“婆娃”的顺口溜(文/张 垣)

    郁氏文化 "婆娃"的顺口溜 文/张 垣 崇明.启东.海门的沙地人,对祖母的称呼从不称"奶奶",而是只有本地人才明白的称呼叫做"婆娃". 我的"婆娃"拿她的话来讲是个苦命人,她所受的 ...

  • 【郁氏文化】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郁氏文化 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当牛年到来之际,我忽然想起了流行家乡的一句俗话:无牛狗耕田.耕田本是牛的本职工作,狗嘛,只有看更的本领,现在要让狗儿代替老牛耕地,大有逼上梁山的味道,因为我有真实的体验 ...

  •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 作者||张垣 已是大雪节令,我身换冬衣,头戴帽子,脖系围巾,可是我还在楼后百菜园摘得一条碧绿生青的冬瓜,为它取名"奶末头" ...

  • 【郁氏文化】枇杷花香亦好吃(文/张垣)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枇杷花香亦好吃 张垣 在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冬报到人间之际,楼后的枇杷树向我献殷勤来啦:主人呀,快点把我的花匀采一点,一来让你老人家尝个鲜,二来嘛, ...

  •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 作者 || 张垣 出生于清末民初的父亲,自幼读过两年私塾,13岁上海滩打工养家糊口时,又从大世界戏台推出的南腔北调中批发到不少文化知识.后来回到故里,在同辈的人中 ...

  • 【郁氏文化】合影诞生公交站(文/张垣)

    郁氏文化 合影诞生公交站 文/张垣 这是一张合影,照上两人手持的墨宝上的字是反手字,诞生在公交站畔,与海门麒麟童息息相关呢! 一提起麒麟童,京剧迷都会骄傲地说,这不是七岁就上台唱戏的七龄童周信芳大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