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赏梅追梅乐无穷 (文/张垣)
赏梅追梅乐无穷
文/张垣
早在童年时代,从戏迷父亲口中知晓梅兰芳大师。父亲年轻时期为养家糊口在上海滩打工学手艺,从嘴边抠出点小钱进大世界看九腔十八调,还从老戏迷那里听到了梅兰芳的精彩故事,等我懂事时跟他看草台班的戏时,他当了二传手,给我讲梅兰芳的故事,还带我看《梅兰芳舞台艺术》电影,因此我早在中小学时期就记住了梅兰芳大师。
乡村小地方难看到梅派的戏,难道就不能看介绍梅兰芳艺术的书刊吗?我盘桓于新华书店的书架前寻寻觅觅,寻得了梅兰芳之子梅绍武著的《我的父亲梅兰芳》,觅到了《梅兰芳与故乡》。江苏省剧协副主席梁冰了解到我的美好追求,寄赠了2000年10月由泰州市梅兰芳研究会创刊的《梅兰芳》杂志供我阅读收藏,我常在书刊中的精彩故事中徜徉,不仅了解到梅大师的精妙绝伦的艺术,而且知晓了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的爱国情怀,明白了这位与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茉希特同创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大家,是个博采众长的拿来主义者,居然自卖戏票观看河南梆子《穆桂英挂帅》,向主演马金凤求艺,移植为同名京剧,向国庆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呢!
梅兰芳大师于1961年8月8日永远谢幕于人生舞台,当然我永远不能现场看大师的表演了,无疑是人生的遗憾。但是梅大师的艺术早就走进电台,飞进电视,我就从收音机里聆听,从电视屏幕观赏,一遍遍地听《贵妃醉酒》,一次次赏《穆桂英挂帅》,看虞姬的舞剑,赏天女的散花,得到无限美好的享受。我把自己的赏析梅艺的体会写成文章,在自己独家经营的校园戏曲报《补天戏苑》上推出梅兰芳专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亮相,宣传梅兰芳,在自己得到洗礼的同时,也陶冶了戏迷的情操。
那是 1956年春,梅兰芳回故乡泰州献艺扫墓,泰州的领导特地挑工作负责的闻德诚服务梅兰芳一行。风华正茂的闻德诚零距离接触梅兰芳,亲自感受到大师德艺双馨的高风亮节,因此成为梅兰芳艺术的收藏家。其收藏的梅兰芳珍品分照片、邮票、书画、报刊、连环画等门类,独一无二,被人誉为"扬州第九怪"。2008年8月8日,为迎接奥运会胜利举行,他于上海云洲古玩城举办“闻德成收藏梅兰芳珍品展”,获得国内外同好一致好评。2010年为迎接上海世博会,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城市生活》杂志推出了《梅兰芳与"梅痴"闻德诚》专辑。闻先生送书上门,大开我的眼界,我除了回送由我独家经营的《补天戏苑》报外,还让他参观我的戏剧收藏,请他在我收藏的《我的父亲梅兰芳》一书扉页上题词:“我虽只和梅兰芳大师生活了八天七夜,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要把学习梅大师的品德作为我的终身目标。”并且与他一同登上讲台,为补天戏曲社的小戏迷作了"梅艺飘香"的戏曲讲座,把梅兰芳德艺双馨的良种播撒到校园。
2014年4月25日,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因病与世长辞,这是梅派艺术的重大损失。我除了在5月号的《补天戏苑》报头版上报道了此新闻,还在二三版通版上做了个追悼专辑,还以一副"仙姿兰韵美誉四海传无愧京剧艺术家;培桃育李高足九州芳堪称梅派掌门人"挽联悼念。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