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85):备胎搞久了,早晚要出事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85)
李世民宠爱四子李泰,默许他跟老大李承乾竞争。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心想让李泰上,又有多少是拿他作备胎,我们也搞不清楚。但作为李泰,他肯定想:老爹当年吃够了做老二的苦,拼死拼活才有今天,对自己总会多一点体谅吧。于是乎放开手脚,和太子两人各自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当年李建成和李世民那一幕,几乎原封不动又重新上演。
李承乾宠幸太常寺(管祭祀礼乐)一个乐童,又交往一些乱七八糟的江湖术士。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很快被抖落到李世民跟前。李世民大怒,把这帮人全抓起来杀头,连带着太子也臭骂一顿。李泰同样舒服不到哪儿去。某日,有人自称李泰王府传达室的科员(典签),跑玄武门递了份文件。李世民打开一看,上面全写的李泰各种罪状。这种把戏怎么可能瞒过李世民。当年杨文干事件,比这难度系数高多了。只是没想到,今天这一出搞到自己头上。赶紧出门找人,哪里还能找得到,也只好不了了之。
朝中的大臣也分成几派,各自勾心斗角。斗争越演越烈,时间一久,这把火终于烧到李世民自己头上来了。
李承乾手下有个心腹武将叫纥干承基(复姓纥干,名承基),据说充当的是刺客角色,准备用来对付李泰。他不知怎么牵涉进齐王李祐的谋反案,问题还比较严重,被判了死罪。
眼见性命难保,四月一日,纥干承基于狱中检举:太子承乾谋反!
李祐的案子还没整完,又冒出太子谋反的猛料。李世民心想:今年这是怎么了?安排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一干重臣会审。审理的结果:'反形已具。’就是罪名成立。
经审理,太子拉了一个核心团队,包括侯君集、李世民弟弟汉王李元昌、禁军将领李安俨,还有其他几个人。大家歃血为盟,誓同生死,计划引兵入宫搞武装政变。
侯君集前两年因为高昌的事情被罚,一肚子怨气。某次碰上张亮,就是那个最会装老实、又最会打小报告的张亮,被调到外地去做官,大概有点失宠的意思。侯君集拉着他说:“我灭掉一个敌国,不但没有功劳,反遇领导惊天怒火,想想真是郁闷之极。你能反吗,能的话咱俩一块反了算了!”张亮转过头就向李世民报告。李世民大概觉得真反不是这个样子,侯君集不过说说气话,便安抚张亮:“你俩都是功臣(意思说话的份量相当),当时又没有第三者,他要不认怎么办?这事我知道就行了,你且不要外传。”照平常一样对待侯君集。
但侯君集有不满,估计传的人不少。李承乾知道他是老爹当初搞政变的主要谋士,这方面有专长('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便派人去拉拢。二人一拍即合,侯君集举起手对太子说:“此好手,当为殿下用之。”有我这双手在,这事不愁不成。
李安俨又是另一种情况。他本是李建成的部将,玄武门之变中力战到底,李世民认为他忠义,安排到身边负责贴身警卫('上以为忠,故亲任之,使典宿卫。’)实际李安俨并不领情,内心还想着报仇。李承乾不知怎的摸到他的心思,也可能是李安俨主动投靠,总之做了内应。
听说李祐在齐州搞事,太子对纥干承基等人说:“我这东宫挨着老爹的住处,翻个墙头就到了。办点什么事不要太方便,哪象李祐那傻子!”你说纥干承基把这些话一报告,谋反的罪名还能跑得脱吗?
唐皇宫——太极宫
案子审清楚后,李世民召集开会,问:“承乾该怎么处置?”底下鸦雀无声。最后一个管传达接待的副巡视员(通事舍人)叫来济的,站出来回话:'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那意思就是别杀了,留个活口。李世民同意,四月六日,'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判处无期徒刑、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儿子不忍杀,其他人可没那么幸运。其中情况比较特殊的是侯君集,二月份刚为他作了英模画像,才挂进凌烟阁。为了慎重起见,李世民亲自审问。问清楚后,对侯君集说:“(法所不容,)只好与你永决了!”挥手送他上了刑场。临刑前,侯君集对监斩官道:“我早年起就侍奉皇上,又有平灭两国的功劳(吐谷浑、高昌),请求保全一子,以继承香火。”因为这句话,'上乃原其妻及子,徙岭南。’老婆孩子不跟着杀头了,改为流放。
侯君集走到今天,是一个必然。大臣交结皇子、参与皇位争夺,多数没有好下场。前次玄武门兵变成功,不过一种侥幸,按统计学说法叫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还想再来一次,叫作没有科学头脑。当然古人不这么讲,李道宗对李世民说:“君集志大而智小,将来必定为乱。”那个'智’,就有科学素养的意思。
侯君集是李靖的徒弟。不光战场上跟着李靖学,李世民专门安排拜了师的('上使李靖教君集兵法。’)没想到上完补习班出来,他转过头就向李世民告状:“陛下,我看李靖要谋反。”李世民问怎么回事。他说:“李靖光教我粗浅的东西,难的他不肯教。”第二天李世民拿这话去问李靖。李靖的政治智商那比侯君集高出一截,立马说:“皇上,这正好说明侯君集要反。我教他那些,对付对付突厥、吐谷浑这帮人足够了。他还不满意,那是准备对付谁呢?”听到他俩这么个说法,李世民也只好'呵呵’了。
这事听起来象小说里的情节,真不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事实:李靖一生坎坷,荣辱得失看得比较透;侯君集仕途顺利,骄贵的习气比较严重。同是皇子争位,李世民来拉拢,李靖表示这事我不掺和,而李承乾一拉,侯君集就准备第二次掺和;同是打胜仗受责罚,李靖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侯君集就记恨在心。经历、性格不同,造成一个人的心胸眼界也不同,最终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