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尤其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结缔组织的慢性疾病,主要侵犯人体的关节和腱鞘滑膜,有的也会累及全身。该病的主要危害因素是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RF常在血清或滑膜液中出现而使人生病。过去对治疗该病是应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为主,如胡熙明主编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其中许 多药物采用本身有毒的动植物制成汤剂内服,称为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人体的其他器官也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多数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并未除去,使该病得不到彻底的治疗。

类风湿病专家吴英萍与全国血磁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出的钙磁疗法,据称提高了类风湿病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与以上的治疗技术完全不同,是采用某些中草药制成一定浓度地药液,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体外浸泡,即外浸内治法而达到除去类风湿因子,使类风湿性关节炎得到彻底的治疗。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0~15份;蒜杆7~9份;韭菜子8~12份;一口钟4~7份;青风藤3~5份;秦艽2~4份。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2~15份;蒜杆8~9份;韭菜子9~10份;一口钟5~6份;青风藤3~4份;秦艽2~3份。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2份;蒜杆9份;韭菜子9份;一口钟6份;青风藤3份;秦艽3份。艾:味苦、辛、性温。能散寒除湿。蒜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杀菌剂。韭菜子:味辛、甘、性温,有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功能。一口钟:味微苦、性平,有补脾健胃、活血补血、舒筋通络祛风利湿等特殊功效。青风藤:味苦、辛、性温,能去风温、能经络、止痛。秦艽:味苦、辛、性平,能祛风除湿、通络舒筋、退虚热、止痛。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按下列方法制备:(1)生药预处理:对于条状的艾、蒜杆生药原料切断至3~4cm小段;对一口钟打碎以便制药时容易将有效物质溶出。对于青风藤、秦艽生药切片至1mm的厚度。(2)煎制:按所需要的重量称取配方中多种药物原料放入煎药器皿中,煎药器皿可选用陶瓷容器或不锈钢容器,不直接与铁器接触,加水浸过全部药物,冷浸半小时后,加热煎制,从水沸腾开始继续煎药30~40分钟,煎好后滤出药液,重新加水再重复煎沸两次,合并三次的煎液。(3)浓缩药液:将三次合并的药液在另外的容器中加热浓缩,最后使药液浓度达到40~50%,既W/V百分浓度为标准。W为生药量克,V为药液量100毫升。浓缩后药液颜色为棕褐色。(4)冷却,用玻璃瓶无菌包装入库,规格为500毫升/瓶或1000毫升/瓶。

本发明的优点有:

外浸内治法安全性强是最大的优点。与内服药比较给人体带来毒副作用的可能性更小,这也是患者共同的感觉。患者没有服用内服药的反胃,胃涨等不良反应。从临床试验来看,治愈率较高,药液可重复使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2份;蒜杆9份;韭菜子9份;一口钟6份;青风藤3份;秦艽3份。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按下列方法制备:按份数取生药共计500克待用,(1)生药预处理:对于条状的艾、蒜杆生药原料切断至3~4厘米小段;对一口钟打碎以便制药时容易将有效物质溶出。对于青风藤、秦艽生药切片至1毫米的厚度;(2)煎制:按所需要的重量称取配方中多种药物原料放入煎药器皿中,煎药器皿可选用陶瓷容器或不锈钢容器,不直接与铁器接触,加水取1200克水浸过全部药物,冷浸半小时后,加热煎制,从水沸腾开始继续煎药30~40分钟,煎好后滤出药液,重新取500克,400克水,加水再重复煎沸两次,合并三次的煎液;(3)浓缩药液:将三次合并的药液在另外的容器中加热浓缩,最后使药液浓度达到45克生药量/100毫升,浓缩后得到药液1111毫升,药液颜色为棕褐色;(4)冷却,用玻璃瓶无菌包装入库,规格为500毫升/瓶或1000毫升/瓶。

用法、用量、疗程:

用法,本发明为外浸内治法。将棕褐色成品药液500毫升倒入非铁质的开口器皿中,如小瓷盆,加热药液至30-40℃后,将患病部位浸泡在该药液中30分钟,每天二次,上下午各一次。在浸泡过程中,药液全部浸泡到患病部位。用药棉沾药擦患处,也有较好效果,但需将患病部位,如膝盖,热敷后,用热药液擦患处30分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药液因蒸发和浸泡、涂抹而有一定损耗,可以继续补加新的药液至500毫升,使用完的药液回收,待下次使用。药液从第一次使用,包括中途补加药液,可累计使用50次。

用量与疗程。本发明的治愈标准以除去类风湿因子或者是症状消失为依据。根据病情的不同,药液总用量和总疗程量不同的。要达到浸泡的最低用量为500毫升,病症轻微的,最短的一个疗程为7天。临床过程中,每个患者的疗程不尽相同,因人而异,一般采用四个疗程共30天,病症严重的最长的疗程60天,故本发明的疗程从临床实践中得出的结果为30~60天为宜。

临床效果:

(一)临床治疗效果

1治疗者均是在内服各种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外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并按症状随机分为四组,其结果如上,对照组不服用药物,采用厦门市东风制药厂生产的“酸痛灵”外用中药喷敷剂。其营销处:为厦门市厦禾路帝豪大厦2105。批准文号为闽卫药准字(1996)第001452号。该药每天使用2-3次七天一个疗程,每次使用150ml/瓶。

2痊愈:指症状完全消失。当进行“抗O”检验时类风湿因子为阴性,恢复健康。

3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大部分消失。

4有效:症状减轻很多。

5无效:症状无变化。

根据临床治疗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疗效还是不错的。那些无效者基本属于晚期中的严重者,治疗难度较大。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0~15份;蒜杆7~9份;韭菜子8~12份;一口钟4~7份;青风藤3~5份;秦艽2~4份。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2~15份;蒜杆8~9份;韭菜子9~10份;一口钟5~6份;青风藤3~4份;秦艽2~3份。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0份;蒜杆7份;韭菜子8份;一口钟4份;青风藤3份;秦艽2份。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5份;蒜杆9份;韭菜子12份;一口钟7份;青风藤5份;秦艽4份。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2份;蒜杆8份;韭菜子9份;一口钟5份;青风藤4份;秦艽3份。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艾11份;蒜杆7份;韭菜子8份;一口钟4份;青风藤3份;秦艽2份。其余同实施例1。

部分临床实施例8-11。

实施例8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工人,叶某,女,47岁。类风湿初发期发生于手、脚小关节痛,痛的时候有红肿,红肿的一边肯定是痛的那边,痛的时候手指不能活动,经常发作,有时连续痛。后来到武宁县中医院做“抗O”化验,为类风湿性RF阳性,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后在武宁县中医院、湖北咸宁的麻塘私立医院就医,口服过中药、中成药、雷公藤片、夏天无片、万通筋骨片,做过针灸疗法,打过长效青霉素针剂和用过记不清的其他类药,都是在表面上出现过好的现象,没有达到根治的目的。

2002年12月使用了本发明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液。第一次配制500ML,每日浸泡两次,在浸泡前将药液加温到30~40℃,每次使用后都感觉很舒服;第二次又配制1000毫升,继续使用,后来感觉不痛了。2003年7月6日到武宁县中医院做血检“抗O”化验,这次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说明其类风湿性关节炎痊愈确实了。为了稳妥起见,还为巩固疗效而连续用药。一共加起来的时间为52天。附:武宁县中医院检验报告单。  姓名                       叶雪玲              科别                        针灸科                     样本编号6  性别                       女                                                                         送检日期03-7-6  年龄                       47                  样本种类                    血液                       送检医师 余映萍  项目代号  中文全称   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UA                         尿酸                       237.2                     UMOL/L                     140.0~406.0  ESR                        血沉                       20                        MM/H                       0.00~20.00  RF                         类风湿因子                 阴性

报告日期03-7-6    检验者:周晓霁    审核者:周晓霁

实施例9

宗某,女,67岁,是江西省某单位退休干部。她是由30年前的一次偶然外扭伤使脚腕出现了问题,逐渐转变成类风湿性关节炎。宗某喜欢运动,做香功,但是2001年连站立15分钟做香功的能力都没有了。脚腕痛的非常厉害,而痛处会移动到脚趾上的某一边,今天脚趾这一边红肿且痛的很,明天又会在另一边痛,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特征。

她应用本发明药液先后一共4000毫升,分两次治疗,第一次2000毫升,放入一瓷脚盆中,加热使温度达30~40℃,将患病部位放入药液中浸泡30分钟,每天两次。为了使药液保持温度,把药液盆放在另一个较大的盆中,大盆中加入热水,这样药液就会长时间保持一定温度,有利于30分钟的浸泡时间。据其本人介绍,自从脚痛后,在南昌市的各大医院都去治过,都解决不了问题,后来才得知本发明人。第一次的2000毫升药液连续浸泡18天,药用完了。脚趾不太痛了,可以走路作香功了。间歇7天,第二次又用2000毫升药液连续浸泡20天,通过使用4000毫升药液38天浸泡患病脚,其病痛彻底治好了,症状彻底消失了。在浸泡药液期间未吃其他药物,只用本发明的药液进行浸泡治疗,结果痊愈,现在不仅可以运动而且与老伴和孩子们远去青岛、大连旅游,健康情况良好。

实施例10

李某,女,29岁,河北人,在南昌打工。患病部位为脚趾,脚的大拇指已变形弯曲,另一部位为膝盖左右交替痛、红肿,她在南昌做美容工作,因病痛难忍而停止打工。2001年5月应用本发明药液,采用体外浸泡法进行治疗。她使用小瓷盆套大瓷盆的方法,在大瓷盆中加进热水,小瓷盆中加入药液,待药液温度升至30~40℃时,将脚浸泡在小瓷盆中,用小杯将小瓷盆中的热药液舀起从膝盖处倒下又流进小瓷盆中,这样就使膝盖患处也得到有效浸泡,每次浸泡时间30分钟,每天两次,先后用去药液5000毫升,治疗时间累计55天,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健康。不仅可正常走路、骑自行车,还可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

实施例11:

吴某,男,48岁,中学教师,修水县人。双膝盖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讲课时特别痛,有时难以坚持,冬季时病情更严重。去了多个医院治疗,吃了不少药物,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只是缓解一下,或者暂时止痛,过一段时间又痛起来了。痛时膝盖红肿,有时膝盖左边痛,有时膝盖右边痛,似乎象游走式的痛来痛去。请求给予治疗。按发明为其配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液6000毫升,用一个塑料壶装好带回家去。根据本发明的外浸内治治疗方法,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具体用法是:将药液放入两个套瓷盆中,外瓷盆内加水,并在外面加热使外盆水热后,再向内瓷盆中加入一定量药液,待药液热后,把腿平放在小瓷盆上然后用杯子舀药液浇在膝盖上,又流回盆中,几乎与浸泡差不多,这样治疗50天,症状消失了。至今仍没有发现什么情况。这种药液外浸内治的方法治疗吴某的病比内服药好多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内服后都带有一定的毒性,凡药三分毒,而且吃后感觉都不好受。这种外浸药液效果好,又安全,病人心理愿意接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