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56民族之寻香之路:尼木藏香制作技艺大揭秘
拉萨向西的318国道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尼公路,起点:拉萨,终点: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全程943公里。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紧邻318国道,距拉萨市138公里。吞达村是藏文创始人、藏香发明者吞弥·桑布扎的出生地,村民们生产藏香的技艺是由吞弥·桑布扎于公元7世纪时所传授,其配方秘而不宣,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吞巴乡很小,仅有一条不到30米长的街道。说是街道,不过是夹道的两排房子,三两个店铺,外加乡政府,再无其他建筑。穿过吞达乡小街道尾端的小桥,就能听到不远处河流的流水声。吞曲河从吞达村中蜿蜒流过,河面完整地保留着252座水磨,是流传千年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活文物”。尼木藏香被誉为“西藏第一圣香”和穿村庄而过的“吞巴神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曲”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水,“吞巴神曲”也被称作“不杀生之水”。吞弥·桑布扎利用吞曲河丰富的水利资源,发明了木制水车来磨制藏香的原料柏木。有一天,他在吞曲河边看到水车叶轮伤到水里的鱼,便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在河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江中鱼儿不得入吞巴河。直到现在,人们在吞曲河里是看不到鱼的存在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善良美好的传说,事实上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藏王松赞干布虔信佛教,为供奉从长安和尼泊尔请来的两尊释迦牟尼生前亲自开光的佛祖12岁和8岁等身佛像,松赞干布责成大臣吞弥·桑布扎研制供佛之香。吞弥·桑布扎以藏医学为指导,精心研制出了手工水磨制香技艺,此后便有了吞达村老百姓家家户户制作藏香的传统,沿袭至今。”说这话的顿珠老哥今年62岁,是尼木藏香技艺西藏自治区级传承人,他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藏香手工制作手艺,还收了9个徒弟。顿珠老哥自豪说,在传统手工制作藏香历史中,尼木县吞达村、拉萨西郊堆龙德庆县、山南敏珠林寺被称为三大传统藏香生产地。
尼木县是不产柏树的,制作藏香所用的柏树段是来自于400多公里外的林芝或者聂拉木。先把柏树干锯成小段,去皮后中间打孔,用木楔子紧紧插上,将木楔子嵌入水车摇臂,在水车带动下,柏木段在铺着石板的槽中摩擦,研磨成木泥。水渠与磨池上方有一根细木棍相连,细木棍的中间系了一小根线,水沿着木棍流到线上,再沿着线均匀地滴到下面的磨石上,这样能使柏木一直保持着湿润状态,利于研磨,磨出来的柏木粉也不会因干燥后随风吹散。经过一定时间的日晒和发酵,人们再把木泥堆加雪水捣碎,装入模具压成一块块香砖,这期间的周期可能长达几个月或者数星期,这便是制作藏香的第一道工序:“做香砖”。
古老的水磨,即便日复一日地不停转动,磨大量的木泥也需要不少时日。用松木做木泥是因为松木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用水磨这种方式在水中磨木泥,温度适中,可以更好地保护松木中的有益成分。但真正让藏香发挥神奇功效是根据佛教经典和藏医经典而组方配伍,在木泥中添加藏红花、麝香、白檀香、红檀香、紫檀香、沉香、豆蔻、冰片等数十种天然香料、药材及珍贵矿物一起搓揉。其中不含任何化学香料,而且各成分之比例及处理方法均有严格规定。而这正是制作藏香的第二道重要工序。由于藏香是佛前供奉的必要之物,所以在搓揉之前,要延续最初的圣洁与虔诚,事先要洗手和清洗器具,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藏香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洗去内心的杂念,一尘不染,心如明镜。
第三道工序是把藏香制作成型。制香师傅把混着各种香料的木泥放入牛角做成的器具,一般是左手握住牛角,右手大拇指挤压木泥,木泥就从牛角的小孔里挤出来了。这是制作藏香一道很关键的程序,要求成型的藏香成笔直的线条状。在这一过程中,笔直的程度考验着制作者的耐性和技巧。当你拿起一根看起来粗糙的藏香点起,除了拉萨的阳光和那些已经融为一体的数十种藏药的味道,或者你还能从袅袅青烟中,感受到藏香手艺人双手的温度。
制作藏香的最后一道程序是晾晒。晾晒过程相当重要,不能长时间暴晒,只能在阴凉干燥处摆放。这是由于藏香原料的配制过程中,水的比例较少,这样能够使香料的香味更纯正。藏香经过最后两到三天的晾晒程序便可以包装了。阿佳席地而坐,用牙齿咬住红线,开始与手中藏香的无声私语。
作为藏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尼木藏香以其在制作过程中不伤害生物和独特的原料配方而深受藏民喜爱。藏香是西藏雪域神山中稀有的“天木”,是佛教礼佛供养之上品,也是显密典籍中记载著名的五种殊胜供香之一。“天木纯净无染,为养生疗病之良药,辟秽化浊,除恶防虫,通络疏窍,熏治毒疮怪病,袪散山瘴邪气之效”,藏香,多用于佛事活动,也极具药用价值。这种手工制作技艺如今已经被纳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也是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从一开始,藏香就跟藏族人的信仰有关。从采药到药材处理、研磨这漫长的过程,占去了一年中大半的时间,而对于藏香制作者来说,这本身就是个磨练耐性的修行过程。药材采回来后的处理是藏香制作最重要也是耗时最长的部分。草药本身都有些毒副作用,一定要非常彻底地去除药材本身的毒性。藏香的基本原料生长在不同地方,处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又因为地处高原,处理药材时也是就地取材。比如高山积雪、牦牛奶、青稞酒。根据草药接受阳光的照射强度,生长在山南边的植物,在大火上烘炒去除毒性;而生长在山北边的植物,则用雪水洗净再煮。藏红花的处理比较特别,用牦牛奶烹煮彻底去除毒性,最后取用的是煮后的牦牛奶。去除毒性之后,所有安全的药材研磨成粉,才真正进入制作步骤。
纯手工制香远远比不上机器的效率,但机器做出的藏香因为挤压密度很大,燃烧的时候,藏香中的香料和药物的挥发效果不好,而用手工挤压出来的藏香密度适中,燃烧过程中能更好的发挥出藏香的药用功效。吞达村的手艺人之所以坚持手工藏香的制作生产,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从藏香的本质上思考,为什么要制造藏香?为什么需要这些原料?为什么要这么做?
【作者】王成,中国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总领队,中国探险家俱乐部人文领域特别顾问。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