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将“贩卖私盐”判为重罪?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食盐一直是只能由政府官方经营的特殊物资,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这一制度早在西周末年就开始实施了,当时实施这一制度最主要的原因是抑制“庶家经济”的增长,使财富流向社会上层,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确保皇室贵族的社会领导地位。
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实行了这一制度,这当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从政治上来看,垄断食盐行业能够使封建王朝把握住经济命脉,避免地方豪强壮大,威胁中央统治。从经济方面来看,政府经营食盐行业有利于扩充国库。
从军事上来看,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可以确保边防军饷的供应。
而民间私盐广泛流通的话,必然会减弱封建政府对民间的控制,进而威胁社会安定。因此,古代政府对买卖私盐的人往往会施以重罪。
一、食盐官营的重要性决定了贩卖私盐为重罪
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制度的提出使食盐官营正式被确立下来,当时桑弘羊提出盐铁政策,主张把原本允许民间经营的盐铁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进行经营,这一政策实施后,汉朝的国库获利良多。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借鉴了汉朝的这一做法。
(一)政治层面
(1)维持了社会稳定
在封建王朝,政府经营食盐行业时往往都要借助百姓,比如说汉朝时,政府设立“盐官”,由“盐官”招募贫困百姓进行“煮盐”,这一过程要使用政府提供的生产工具和计量工具。政府会根据生产数量多少,给百姓提供报酬。
这一做法,吸收了社会中的空余劳动力,提高了百姓收入,减少了社会矛盾,维持了社会稳定。
(2)避免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
在整个封建王朝中,盐业一直是暴利行业,“贩私盐”也就成为了一项利润颇为丰厚的工作,于是很多人都加入了这一行业,渐渐地形成了盐帮团体。
宋朝时甚至出现了民间持械聚众买卖私盐的现象,当时的盐帮团体不仅拥有一定数量的武器,甚至已经形成了有足够规模的军队,他们在地方常常打架斗殴,欺压百姓,甚至连官府也不放在眼里,这对中央的统治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到了封建王朝后期,有很多盐帮开始公然反对中央统治,比如说唐朝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和王仙芝,这两个人都是“贩私盐”出身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领导军队起义时也得到了盐帮的大力支持。
可见,私盐贩的崛起对中央的统治来说有着致命的威胁,因此古代朝廷对那些私盐贩子往往实施重刑。
(二)经济层面
(1)维持社会经济平稳运转
食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要摄入一定量的盐分才能够维持机体运转,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对食盐的消费量巨大,食盐的需求弹性小,即使价格发生变动,人们也几乎不会降低对这种商品的消费。
如果在社会中普遍放宽私盐经营,那么极易出现大商人垄断市场,提高食盐价格的局面。
这对人们的生活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垄断食盐行业有利于稳定食盐价格,避免出现市场乱象,进而引发社会混乱。
(2)提高财政收入
在汉高祖刘邦登上王位后,曾经将盐业经营权下放给私人,吕后掌权时期虽然对食盐行业进行过限制,下发了“禁令”。但是在汉文帝继位后,依然允许民间经营食盐行业,政府的这些宽松的政策导致当时民间出现了很多富商大贾。著名的有南阳孔氏,蜀地卓氏等。
这些大商人力量不断壮大,渐渐地掌握了经济命脉,成为了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这严重威胁到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汉武帝中期,因为多次出兵匈奴,军费开支巨大,加上连年的天灾不断,导致百姓们四处流亡,国库空虚。在这种局面下,朝廷不得以向那些大商人进行借贷,但是这些商人仗着自己力量巨大,拒绝将财富借给国家。
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盐铁官营”的政策,很快国库充盈,这些富商大贾的实力大大受挫。
(3)盐业利润高
早在唐朝时期,盐业就成为了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在刘晏改革盐政后,更是出现了“天下之赋 ,盐利居半”的现象。
食盐具有其他商品没有的特性,首先,食盐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生产方式极其简单,生产地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国家极易管控。其次,食盐这种商品种类差异小,不存在明显的消费偏好,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在经营食盐产业时可以将不同产地的食盐进行代替,避免出现供货不足的现象。
食盐的这两个特性,让它成为了封建政府,经营最为方便,获利最为高额的行业。为了提高财政收入,政府必然不会将食盐的经营权下放到民间。
(二)军事原因
众所周知,军事行动离不开财政支持,食盐官营在充盈国库的同时,为军事活动提供了粮饷储备,提高了国家军事力量。震慑了中原王朝之外的少数民族政权,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宁。
同时食盐官营也可以避免国家内部出现地方军事力量的坐大,对中央产生威胁的局面。
从理论上来说,在冷兵器时代,只要控制得了像食盐、冶铁等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就可以减少叛乱的发生。
二、私盐泛滥的危害
买卖私盐的现象,最初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到了唐朝时期,随着藩镇割据现象的加剧,中央政府国库空虚,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壮大军事力量,政府将食盐价格提高了很多,并且由于地方势力的壮大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在这种局面下百姓们被迫购买私盐。到了唐朝五代时期,更多人看到了买卖私盐的利润,纷纷加入当中,甚至连官吏都开始贩私盐。
到了宋朝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给宋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福建路西部的建州等地区因为地势险要,远离中央管控,私盐买卖现象极为严重。当地百姓十有五六都以贩私盐为生。而且在这一时期,“私盐贩”们已经形成了团体,常常与政府进行抵抗。
到了清朝时期,私盐买卖更是到达了顶峰,不仅参与人员众多,结构也极其复杂,范围更是遍布全国,甚至出现了普遍的聚众贩卖现象。
可见私盐的流通导致了社会动荡,威胁了中央统治,于是历朝历代封建王朝都以严酷的刑法来震慑私盐买卖现象。
其中最为严苛的律法是五代时期的后汉,后汉政府规定,无论贩运私盐的数量多少,一律处以极刑。由此可见,封建政府对私营买卖行为的深恶痛绝。
总结:
封建王朝严格把控食盐经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是我们要看到,即使历朝历代都把私盐贩子定为重罪,但是这一现象一直都没有消失,这是因为私盐买卖的根本原因是在官营条件下,食盐价格的日益升高,和质量的不断下降。
所以古代政府想要杜绝民间买卖私营现象,最应该做的不是杀鸡儆猴,而是提高官盐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