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名碑《石门铭》的学习方法有三点,第三点决定学习效果
《石门铭》是北魏时期著名的摩崖作品,其书风超逸疏宕、舒展自然,超逸疏宕、舒展自然,它的书体是正书,如果严格来讲,应当是魏碑书体。由于《石门铭》在书法风格及笔法、字形上的诸多特点,历代以来,学习者众多,并且学有成就者也很多。康有为曾这样作诗评价《石门铭》:
餐霞神采绝人烟,古今谁可称书仙?石门崖下摩遗碣,跨鹤骖鸾欲上天。
那么,《石门铭》怎么去学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笔法
用笔是书法中最关键的问题,不论学写哪种书体,笔法对了,学习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笔画中可分为三个段:起笔、行笔和收笔。
起笔:由于《石门铭》有它自己的特点,起笔也就与其它书体有所不同了。我们可以理解为侧笔起笔和方笔起笔两种形式,毕竟它是刻在摩崖上的,对于书丹时的状态不得而知,但“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两种起笔方法应当是没有多少差别的。侧笔时,就相当于切笔,是笔锋直接插入到纸面的一种方法,不需要逆笔,而方笔在起笔时先要做出逆入的动作后再行切笔入纸,即可达到起笔的要求。
行笔:在毛笔向前行进的过程中,要以中锋用笔为主,中锋用笔的好处是使点画更加有力苍劲,《石门铭》之所以是碑中之冠,就在于它的点画多以中锋用笔为主,在书写时一直要强调它的这种笔法,如果使用侧锋则不会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反而使字的点画显得漂浮无力,根本写不出来《石门铭》的遒劲之力。
收笔:《石门铭》笔画的收笔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规律,它是随着字形重心、姿态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变化的。但这里需要指出两个问题:一是收笔时的顿笔,我们观察它的横画在收笔时,有的要向右下顿笔完成收笔,这就是出于对字形重心的调整需要,以使横画保持两个段,最后达到整个字形的平衡与稳定。二是直接收笔,这样的点画,在本身字形稳定的情况下,稍做回锋收笔,实现形体的平衡。
字形
《石门铭》的字形是它最大的特点,绝大多数字形都呈左低右高的姿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这是因为它是刻在山石上的,不论书丹还是凿刻,都是在高空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险侧”就是它的艺术特点,这既是人为主观的,也是客观事实,总体来说,这是它的显著特征。在学习临摹时,一定要准确把握信它的这个重要特点。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石门铭》在字形上的矛盾对比关系,比如点画中的粗细、长短、字形的大小等,我们不能在临摹中为了“好看”而忽略了这些矛盾关系,写成一样大或同样小,这就失去了《石门铭》书法艺术性,破坏了它的自然规律。
线条
这里说的线条,实际上是指《石门铭》字中的点画,如果仔细观察,《石门铭》经过千年沉睡和洗礼,其中的点画特点更加具有苍茫、浑朴之感,如果单纯地照着写是无法达到它的艺术效果。多数点画线条中都是曲折蜿蜒之美,书写时应尽可能地使毛笔感到前有拒物,迟涩推进,就像是在用刀凿一样一点一点的表现出它的点画行进时在纸面上留下的痕迹一样,既有厚重之感,也有迟涩之美。
另外,线条点画是刻在石面上的,而对于石门来说,石面并不是完全平整光滑的,有的甚至有了裂缝,因此,不论书丹还是凿刻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学习临摹时,应当带着“最初环境”的想法去深入思考,写字时并不是因为把字形表现得很像就是成功了,这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用笔法、点画的线质来写出来才是最根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