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热”的软刀子与硬刀子

今天市场很无趣,聊聊最近的基金热。

历史上,A股有过三次基金热。

第一次,开始于06年初,之后A股07年的历史大顶。

第二次,开始于14年底,曾经创下单日募资1200亿历史记录,之后大股灾。

第三次,就是现在这次,开始于20年下半年。

看看历年新发基金份额,注意这三个时间段,一目了然:

每一次基金热必然基金大卖,基金公司赚的盆满钵满。然后紧接着市场见顶,要么割肉,要么埋上不知道几年。

这一轮基金热,很多人都认为是自己主动理财,殊不知真相是舆论发力的结果。

16年17年没有基金吗?当然有,但是你没可能去关注。那段时间舆论没有基金,铺天盖地都是P2P,如果想理财,你只会考虑P2P。

市场上,信息才是第一生产力。舆论开始宣传什么,广大群众才会去关注什么买什么。广大群众被动接受舆论大量灌输,却往往以为是自己理财主动买入。

而每次舆论开始大规模发酵,大概率就是接盘的时候。一次又一次,产品市场换了又换,但结局都一样。

A股一直有一个八八法则:股票型基金持股仓位达到88%及以上时,A股将会见顶回落。2020年底,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90.07%,达到历史高点。

20年底到21年初,正是基金频繁上热搜,大量基金小白疯狂涌入的时候。彼时股票基金热得烫手。

而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偏股型基金大幅减仓2.98%,创11周来最大减仓幅度。这一次如何熄火,差不多也没什么新意。

这一波舆论,炒作微博热搜,炒作豆瓣理财小组,炒作基金经理饭圈化,就是冲着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韭菜嘛,越新的越好。

在高房价和高通胀的双重焦虑之下,经过舆论量身打造高密度宣传,还没有被市场割过的年轻人很容易就把手里不多的本金交出去,冲进这一波基金热。

高通胀预期,不止年轻人,也是全社会的焦虑。

强有力地统一全社会通胀预期,绝对是近十年来调控的伟大成就之一。上至高知教授下至菜场大妈,广大群众对通胀预期完全统一:钱一定会贬值,而且是越来越贬值,指数级贬值。

跑赢通胀”四个字,已经强化到群体性心理焦虑乃至恐慌的地步。所有人的储蓄欲望都在迅速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怎么花钱,怎么投资,怎么打败通胀。

而这波焦虑就是货币信贷政策的根本推动力,14年15年杠杆率国降民升,正是广大群众在通胀焦虑之下争先恐后地进入房市,政府降杠杆个人加杠杆,成功帮助央行抗住了杠杆率与货币乘数。

高通胀预期又与房市价格之间形成正反馈,预期与现实传导循环加强,预期不断自我验证实现,保证了政策目标立于不败之地。

楼市之后,广大群众又争先恐后的进入股市,进入各种理财P2P,消费贷创业贷遍地开花,极大的保证了投资信贷增速稳定,保证了高杠杆下金融体系高效运转。

公开的说,是给予了最强最根本的政策支持。说直白点四个字:为国接盘。

也正是因为贬值焦虑刻在所有人脑子里,这几年广大群众接盘都接不过来:股市16年割一波,P2P18年割一波,还有大力宣传的创业潮、一夜清零的数字币、跌到负值的原油宝。然后,就是这一波基金热。

这里面也有人性使然。人在面对未知的市场时,往往会盲目自信。比如之前有调查,90%以上股民,都认为自己金融知识比其他人要强,都会比其他人赚钱。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对贬值的焦虑恐慌与对自身的盲目自信,让广大群众毫不犹豫地交出手中的本金。为了躲高通胀的软刀子,结果挨了金融市场五花八门的硬刀子。

疯狂而盲目的市场才是常态,理性人假设只存在在教科书里。不是不可以理财,但要想从市场中挣钱,必须要和舆论引导及自身人性作长期斗争。能够长期坚持做到的,往往十中无一。

对市场、对人性,一定要有最清醒的认识。通胀,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打败。要是广大群众人人都能跑赢,那还叫什么通胀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反而是最优解。既然躲不过挨刀,挨软刀子还是要比挨硬刀子强。很多时候,佛系躺平可能才是伤害最小、最具可行性、最普适的无奈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