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的写法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不同的离别对象、离别环境,生发不同的情绪,江淹《别赋》对“离别”这种心情进行了几乎穷尽式的解读,也给后世送别诗提供了素材,值得大家细读
我们每个人都会与别人离别,黯然销魂之时,诗兴涌动,不吐不快。到时候,该如何下笔呢?需要先从抒什么情、描什么景、选什么物等方面进行构思。

一、抒什么情?这是一首送别诗的主旨。送别之时,抒什么情,以具体实际为准首先考虑行客的身份。与居人的关系,关系越好,感情越深,写的诗句情绪就越浓。爱人送别,不免缠绵悱恻;学生送老师,则保持谦恭。
其次考虑送别的事由。官兵出征,不免豪言相赠;朋友被贬,则需暖语宽慰。《别赋》说:“别虽一绪,事乃万族。”人不同,事不同,情也不同。

分四类举例:1.谢别。
他人相送,作者表达感动和感激之情。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恋别。
对行客恋恋不舍、无限牵挂。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喜别。离别也有好事,心情高兴,言语豪壮。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武判官从苦寒边疆回到繁华京城,对于作者来说是身边少了一个好朋友,对于朋友来说那是锦绣前程,所以作者会把飞雪比喻得春意盎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当然也掩饰不了作者的惆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慰别。对行客进行暖语宽慰,不让行客意志太低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宽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牵挂。泾渭分明
一首诗要抒发什么情感,本来无需多谈,只是有的作者一写送别诗,就只会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所以不得不提出来,以提示大家,送别诗可选多种角度,可抒多种情感,思路要拓宽。

二、描什么景?

(一)只写离别之情景
描写离别之地的景色,是为了将离别之际人的心情物化。景色还是那些景色,人伤感,就让景色跟着伤感;人洒脱,就无需把景色写得悲凉。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首联:第一句用“衰草”提示季节。“衰草”荒芜衰败,映衬人的心情低落,所以下句就直抒胸臆,早早引出了“悲”字。
写诗的经验告诉我们,可不能早早说“愁”说“悲”,都交代完了,后边怎么写呢?
看看作者的手法
颔联:渲染首句。继续添加景物,使画面丰富起来:“寒云”、“暮雪”,与“衰草”一起,构成了寒冷荒凉的冬季。颈联:渲染第二句。解释“悲”从何来。“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作者自伤“少孤为客早”,父亲去世早,自己很早就外出闯世界,经历很多挫折,认识李端成为好朋友,当是同病相怜、同道中人。尾联:询问何时再相逢。“掩泪空相向”,两人为何如此动容?“风尘何处期”,既是询问何时相逢,也是说,李端此去,目的不甚明确,归期更谈不上,所以才能引发身世飘零之感。
这首诗,作者也惨,友人也惨,也难怪俩大男人泪如泉涌。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一首同样是专写离别之情景,但起承转合的布局有所不同。首联写离别之地的景物,白描笔法,写得很客观
。横、绕,动词可将景物拟人化,静物动起来,颔联指明人在送别,“万里征”看得出友人此行是壮行,故下文不当悲戚。用到 征 字,总有豪壮之情,颈联抒情,尊重友人如浮云一般的远游志向,指落日循环不变,标明自己对友人的情谊不会变。
尾联挥手送别说拜拜,全无卢伦送李端的悲悲戚戚。
有人说“班马”即离群之马,乃是马晓主人心,马儿离群暗喻人的离群,有依依不舍之感。这样解读并不圆满。
此句典出《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车攻》写周宣王东狩巡猎,会同诸侯,显示国威,给本诗“万里征”增添了豪气。
友人此行虽是“孤蓬”,却是“游子”的本“意”,并无漂泊之感,因此,马的萧萧长嘶,当理解为出发的号角,而不是留恋的沉吟。

(二)写行客的路途风景
一种情况,友人是行客,作者是居人。作者的思绪随着友人远行,仿佛看到友人一路所见,看到友人目的地的风景。
这也是人之常情,譬如我们送朋友去北京,少不了脑海里呈现出长城、北京天安门以及雾霾,然后跟朋友聊起,到了北京是不是要去北大走走啦,是不是一下飞机火车就买口罩啦。
送李使君贬连州(刘长卿)
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
秋风散千骑,寒雨泊孤舟。
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
汉廷当自召,湘水但空流。
    连州在广东东北部。与之相近的是:湖南永州、广西贺州和桂林。古人被贬到岭南,会在这一代分手,贬到广西的,往西走。贬到广东海南的,往东走。散千骑,可能说的是这个意思,这首诗,完全不写离别之地的场景,首联单刀直入,思绪直接跟随行客,走到了长沙以南。颔联遥想行客所遭遇的气候:秋风、寒雨、孤舟,这么苍凉,其实是行客被贬的郁闷心情的物化。其实 李使君也可以住星级酒店的,但是 作者从被贬岭南的事由出发,设身处地,知道朋友心情不好,所以用寒雨泊孤舟来想象,来渲染这种郁闷,颈联用两个典故宽慰友人。因路过长沙,便首选贾谊故事,贾谊被贬长沙,自然有所委屈。萧何献计诛杀韩信,皇帝重重封赏,萧何的老朋友召平,种瓜的农民,却是秦朝时的东陵侯,劝说萧何把赏银捐给国家,取悦皇帝,以保安全,这是说李使君这次被贬(可能被罚家产充公),远离长安是非之地,虽然委屈,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尾联进一步宽慰,相信朝廷会有重新启用李使君的时候,到那时,湘水也留不住你。作者很聪明的 ,如果后四句都是说事,就会跟前四句写景断开,所以最后一句用景语,照应开头“长沙南”,哦 没有南,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这一首,是离别之后作者久久不返回,无限惆怅。
颈联“落日五湖春”是遥想王十一南游所见,尾联汀洲白苹,则是离别之地的景色。可见,前方景色和原地景色,是可以同时放在一首诗里的,并不是非此即彼。
当然,有时候为了暗喻行客前途的渺茫,诗人会说看不清行客沿途风景,如这首的“飞鸟没何处”,暗喻不知李使君此刻到了何处;
    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风烟望五津”,南望遥远的巴蜀,只有渺茫的风烟。
    另一种情况,作者即行客。写别后沿途所见,那就真实得多了。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所选意象山、江、月、云,都是大处着眼,写出从狭隘的山区顺江而下来到辽阔的平原眼界为之大开的感受。
作者踌躇满志,贪看眼前风景,出发地的人和风景几乎已经抛诸脑后,只说身边船下的“故乡水”从出发地一直送到万里之外,作者对于出发地的感情还是在的。

三、选什么物。

物,就是所说的 意象
    创造意境,需要挑选意象来当道具。送别之日,所见事物很多,挑选什么入诗,才方便写出诗情画意、深情厚谊呢?
诗词发展三千年,已经提炼出了一批高频意象,供我们挑选。
1.长亭
古时交通工具只有两类,一是陆路的车马,二是水路的舟船。秦汉时,在路边设置亭子,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旅停歇休憩之用,像公交车站一样,长短亭成了送别饯行之所。
如《雨霖铃》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就连游子遥望家乡,也是“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当前,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长短亭,在诗词里使用“长亭”一词指代离别之地,有时不免引来泥古之讥。有的作者只好说车站、岔路口、村头老树,创造新的离别意象。
2.南浦
“长亭”是陆路,“南浦”是水路。屈原的《九歌》有“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人在选择“南浦”时,也就多用于南方春夏时节的离别。
现在仍有乘船出行,“南浦”还能用。与“浦”相似的是渡口。著名的渡口是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畔,相传因王献之在此送其爱妾桃叶 而得名。元周德清《红绣鞋·郊行》曲:“题诗桃叶渡 ,问酒杏花村,醉归来驴背稳。”看来,桃叶渡还是个很具体的地名,不可滥用,而“南浦”已经泛化,只要有江河,就可以说南浦。
3.折柳
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习俗。有人说,“柳”与“留”谐音,折柳赠别,寄寓殷勤挽留之意。也有人认为,柳丝柔软细长,能系住行人的心。
还有人说,柳树容易存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折柳赠送,是寓意行客到了异乡也能过得好。这也许是“客舍青青柳色新”、“西出阳关无故人”之间的联系。远走他乡,每个亲朋好友,希望你能像柳树那样,顽强生活。
《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最早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
4.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壶浊酒尽馀欢”
以酒送别的诗在别离诗中可能是最多的。元人杨载《诗法家数》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5.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普照天下,无论行客走到哪里,抬头望见的明月,也正是居人所望见的那一轮。所以,作者在遥想行客路途风景时,月亮是最好看的风景。借月咏别,滥觞于南朝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李冶《明月夜留别》用月亮表达思念:“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到了宋词,更有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草
跟月亮一样,芳草也可以行遍天下,带着居人的思念,来到行客身边。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有趣的是,不少唐诗说到芳草也会带着王孙,这时的王孙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王孙,而是泛化成那些行客。
王维《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刘长卿《卢司直之闽中》:“岁岁王孙草,空怜无处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0)

相关推荐

  • 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

    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 [宋]欧阳修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樽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注释] 夜行船:词牌名, ...

  • 送别诗写法举隅

    诗词格律简释 作者:杜继凯 国学基本教材·诗词格律 作者:秋霞圃书院 编 / 李凯 编注 当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不同的离别对象.离别环境,生发不同的情绪,江淹<别赋 ...

  • 王维一首送别诗言浅情深,写法高超,不设色而意自远

    人生在世,如俯仰之间.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亲朋离别虽然是经常事,若是世事纷乱,聚少离多,自然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很 ...

  • 王维这首送别诗,虽不出名但足够耐品,有多少人还记得?

    说到王维的送别诗,人人都会记得他那首<渭城曲>,因为这首诗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它能以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让人在初读时就能充分感受到作者的内心:理所当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

  • 唐代许浑在一地——安徽宣城谢朓楼写下送别诗《谢亭送别》,因诗作太有名,让这里成为有名的送别之地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在秋高气爽的某一天里,宣城敬亭山南麓林木掩映的小道上, ...

  • 董其昌草书《王维送别诗轴》

    明·董其昌<草书王维送别诗轴>,草书,188.9×74.3厘米,小约翰·克劳福德遗赠,1988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董其昌是明代书法大家,其书法创作与理论对后代书法艺术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

  • 十首送别诗: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送别诗是亲友离别时所写的诗作.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说: 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 写景容易,将情景同感情结合起来就难了. 但唐朝人的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 感情真挚,动人心怀. 今天,我们来欣赏十首唐代 ...

  • 孟浩然一首不可忽略的送别诗,通篇句句慷慨激昂,值得我们一读!

    盛唐时期的诗坛群星璀璨,其中的李白.王维.杜甫.贺知章.张九龄.王昌龄.孟浩然等人,每一位都光芒四射,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诗人,他们对于后世的影响力最大.其中孟浩然的人格魅力最突出,连一向骄傲的李白都极 ...

  • 杜牧一首送别诗,写出悱恻缠绵的情思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 ...

  • 十句经典送别诗,你最喜欢哪一句

    人生,相遇是偶然,离别是寻常.所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本无须伤感.然而古时候车马很慢,路途很长,一次分离可能就是永别.哪怕如今,异地的好友也很难说见就见.而且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