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国内首站开幕一场展览的
“Re-睿”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2019-12-22 - 2020-03-08
展览机构:嘉德艺术中心
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美术馆南侧
2019年12月21日,“Re-睿”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国巡展首站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将展览从威尼斯水城转移到古都北京,从欧洲古代的军械库到当代中国的嘉德艺术中心,Re在这一站有着特别的深意。
展览展出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四位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作品,并在北京展览中加入每位艺术家的部分经典作品,共展出34组作品,观众能通过展览更全面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谱系和思想脉络。
开幕式现场(文中现场图片均由嘉德艺术中心官方供图)
来自艺术界的百余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其中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晨,此次展览策展人、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嘉德投资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艺术家耿雪先后致辞。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晨
王晨在发言中,首先对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作出贡献的各方嘉宾表示感谢。他谈到,在威尼斯之后的中国巡展中,展览以更丰富的形式得以呈现四位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和成就。同时,展览主题“Re-睿”是对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我们生活在有趣的时代”最好的回应和完美的答复。王晨认为,这个时代的艺术策展理应对时代作出反馈,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而我们应该用勇气和乐观去面对未来,而策展工作也应该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信心。
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致辞
吴洪亮在致辞中感慨,从2005年真正落地威尼斯之后,中国馆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经历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出之后,回到中国,从嘉德艺术中心重新出发,如同展览主题“Re-睿”一样,回到祖国来汇报,Re不仅仅是针对展览和作品,还有关于艺术的思考。“恐怕北京才是考验的开始。”吴洪亮谈及,不同于威双中国馆的展览,嘉德艺术中心的展场大了一倍多,这也意味着展览多了更多可能性。“我们不仅仅把在威尼斯的作品带来回来,我们把几位艺术家的更多作品和他们的艺术历程也带来,也是一次对每位艺术家进行一次再思考的机会。”吴洪亮在致辞最后谈到,希望更多人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艺术家耿雪致辞
艺术家耿雪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在发言中谈及了她对中国馆的策展与艺术家的理解,她认为陈琦的“虫洞”来自于代表人类文明的书籍,在今天这个纸质书不段消失、数字媒体逐渐发达的时代,陈琦的作品不仅仅代表了对过去文明的观看,也预示着一个我们不可预期的文明的未来。费俊的作品是以科技建构人于人之间,建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诸多壁垒和文化冲突的时代,这样的作品显得格外有意义。何翔宇的作品则更加指向人的内观,在一个大家都在讨论AI、人工智能的时代,让我们思考,人的内观体验是唯一我们作为生物人不可替代的部分吗?对于自己的作品,耿雪谈到其实自己是在思考当今这个有趣的时代之下人的处境,思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什么样的艺术创作更具意义。耿雪介绍,她的影像作品中有很多泥土做的人不断地在劳作,隐喻了人类某些时候面临的现实和不可预计的未来。
嘉德投资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致辞
嘉德艺术中心现场 驿亭
作为 “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双年展之母”,拥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不仅是国际艺术界两年一度的嘉年华盛会,更一直扮演着当代艺术领域的风向标角色,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Ralph Rugoff将本届主题拟定为“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策展人吴洪亮回溯东方文化的传统和东西方对话的历史,以“Re-睿”来回应这一主题。“Re”是西方多种语言词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缀,有“回、向后”之意,给后缀的词汇构成一个往前回溯的动势。中文里有一个相似读音的字:睿,它的意思是智慧。面对今天的新问题,回眺或许才能获得由“Re”及“睿”的洞察。
四位参展艺术家——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的作品分别从文明的共识、生活的日常、自身的感知等不同维度呈现了艺术家们“Re”的探索。
此次展览依然围绕主题“Re-睿”深入思考,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完美的参观线路与体验,四位艺术家的34组参展作品与空间相互结合,打造了近20个不同的空间参观体验:虚实之间、科技与内观、体验与互动、空间色彩转换、在桥洞间的穿行、上下楼梯间的视觉改变、空间里的光感变化……不同空间通过不同的桥洞链接起来,观众会从一个黑色空间里突然进入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也会从沉静的黑色空间进入一个粉色空间,又能从粉色空间进入美术馆式的白盒子里,也会从满眼浩瀚的水纹里进入一个光色不断变换的虫洞世界……
展览入口处,整个展览的开端首先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献的方式回顾威尼斯双年展的百年发展之路。沿着参观路线,观众首先会步入一个看似空空如也的黑色空间,但其实展览已经正式开始,从一件费俊的互动感应作品开始。
费俊、朱迪思·道尔 Fei Jun, Judith Doyle《姿态云_ 姿态墙 Gesture Cloud _ Gesture Wall》 2013年
随着你在“空空如也”的空间里前行,右侧的墙面上会随着人的走动开始出现一幅幅动态画像,无论你摆手、抬脚它都能在墙上“模仿绘制”出来。这是费俊与多伦多的朱迪思·道尔共同发起的“姿态云”研究项目。
“姿态云_ 姿态墙”探讨了利用参与者姿态生成动态影像以及生产艺术作品的可能性。正如“雁过留声”的意境一般,现场观众或者过客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参与了与“姿态墙”的互动,他们的姿态被体感装置实时捕捉下来,并绘制出一幅幅动态的姿态画像,可谓“人过留痕”。
费俊的《姿态云_姿态墙》静态展示,同时展出的还有费俊的影像作品
《有趣的世界 Interesting World》费俊 FEI JUN 2019年 出品方:某机体 Producer: Moujiti
作为系列作品之一,《有趣的世界》是费俊对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的回应,这是一个关于连接的作品,艺术家设计了一套社会化建造游戏来连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里,参与者可以使用艺术家提供的大量回收自现实世界的三维模型来建造一个“有趣的世界”。
费俊 FEI JUN 《睿·寻 RE-SEARCH》 手机应用程序 2019年
《睿·寻》是一个互动应用作品,观众可以通过展览现场地上的二维码扫描与作品互动。
这是费俊为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程序作品,观众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艺术家开发的应用程序,在威尼斯水城里搜寻并体验艺术家“移植”在当地桥梁上的来自中国各地水域的25座桥梁。通过扫描威尼斯的桥,手机应用程序会自动为观众匹配一座中国的桥,观众通过VR全景方式来体验这些桥梁以及水域周边的景观和声场。《睿·寻》将来自两个国度的桥梁基于其造型和结构上的相似性而关联在一起,既展现了两个文明之间的相通性,又呈现了两个地域之间的差异性。
在嘉德艺术中心的展览中,这件作品的呈现方式改为将25座桥拍摄影像后通过投影方式播放,在现场会提供下载app的二维码,用户可在现场扫描识别桥梁。
在体验了费俊科技感十足,互动参与型的作品之后,展览进入一个抒情式的,探讨人类与生命未来的展览现场。在一个挑高6米以上的空间里,首先展出的是耿雪的经典映像作品《海公子》以及四组《海公子》里出现的陶瓷作品。
耿雪 Geng Xue 《海公子 Mr. Sea》 2014年
耿雪对瓷的喜爱源于对传统中高格调艺术的热爱,瓷是有长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材料,耿雪试图从这种传统材料中挖掘出新的语言。《海公子》尝试用一种新的媒介来表现瓷——通过动画电影短片让瓷的雕塑重新活起来。这种“活”不只是“活动”,更是强调有新生命力的一种创作方式。
耿雪 Geng Xue《陶瓷作品四组 Four sets of ceramic works》2005-2018年
耿雪从2005 年开始做陶瓷,到今天已经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方法。2014 年,她用青花瓷雕塑拍摄了一部定格影片《海公子》,算是对陶瓷、雕塑与图像多年纠结的释放。
2019 年最新的《金色之名》影片仍然和泥土有关,但艺术家已经从最初偏爱具有唯美感的陶瓷小雕塑、与传统更近的纯美的青瓷、漂亮的青花瓷,转变为呈现更加沉厚和粗粝的主题与视觉形象。这些陶瓷作品可以看作艺术家多年来在与泥土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成长历程的记录。
耿雪 Geng Xue《金色之名 The Name of Gold》 2019年
《金色之名》是一件影像装置作品。影像开头呈现了一个黑白的世界,故事情节用泥土塑造了人物,象征着那些不可回避的困境和磨难,故事的脉络则暗示着人必须主动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和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像中逐渐出现了金色,它是一种强大的召唤感和诱惑力,在黑与白的现实中指引方向。欧美思官网www.sekcw.com/
与此同时,配合幕墙影像存在的装置散落在屏幕周围,屏幕嵌在雕塑里被安置在地面上,观众低头观看时如同在井又窥见生命之泉,这充满魔幻的体验感加强了命运的感知。
还沉浸在耿雪作品对于生命的思考,从楼梯走下来则进入一个粉红色的世界,这是艺术家何翔宇的艺术空间。
何翔宇《口腔计划 - 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 12-1》 嘉德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艺术家何翔宇的装置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将身体内部的触觉感知外化,他用舌头碰触上颚,再将触觉感受到的形状转译出来做成铸铜雕塑,数年间像日课一样持续完成这种身体知觉的可视转化。雕塑的每个细节都来自艺术家对自身机体结构的反复触碰与探索,通过这种个体的体验和转化,经由传统的手工翻模铸造工艺,原本内凹的、私人的感受转化成了外凸的、可被所有人分享和思考的结构与形象。在展览现场,观者可以坐下来,触摸那些雕塑,达成与艺术家触觉的共知。
同时展出的还有何翔宇的平面作品《口腔》系列。
何翔宇 HE XIANGYU《口腔 Palate》系列作品展览现场
陈琦《荷之舞》水印木刻 147x147cm 1999年
陈琦《在以佛彼岸之二 》水印木刻 180x180cm 2002年
陈琦《椅之一 》水印木刻 180x50cm 1989年
陈琦《别处》 PVC镂空 190x1000cm
《别处》以空间装置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一套情景,在其中静思冥想。一本被蛀虫蚕食后的古书,当光透过破碎的纸张,形成迷离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别处》创造了一种静态平衡的幻觉,解释了时间的路径绝非直线前进的,历史、记忆情感和新事件都会赋予物件以新的意义,虫洞也许会让不同时空重合。这些光影的形态来自古书被书虫咬噬的虫洞,隐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力量的冲突与和谐。“Re”在这里是回溯文明的历程而获得的认知,时间在这里获得了永恒。
陈琦作品《2012 生成与弥散》现场
《生成与弥散》是一件大型装置,横幅巨制在单薄的展墙上拉开了动与静结合的视觉体验。大型水波纹是艺术家使用木刻水印制作而成,木刻水印是中国古代版画制作的伟大创造,用古老的技法创造当代艺术,这种“生成”的意味在过程中被凝聚起来。
经过一个充满虫洞光感的“别处”空间之后,我们最终又回到了展览的起点,再次体会“Re-睿”的用意。
Re-睿 —— 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即将于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启首站的展览,并以艺术的方式表述“中国智慧”,带给观众一场多重感官互动、心灵舒逸的艺术之旅。嘉德艺术中心期待展览的“回归”,相信展览会在艺术领域和公众群体中引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入讨论,并带着这些反响回到国内,彼此应答,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碰撞出新的观点。展览将在嘉德艺术中心展出至2020年3月8日。
关于策展人 | 吴洪亮
吴洪亮
策展人,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吴洪亮是中国艺术界十分活跃的策展人,擅长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中思考和践行他的策展理念,同时也致力于近现代美术史、艺术管理研究等工作,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近十年来,他在国内外策划多个关于20世纪中国美术、当代艺术的展览,多次得到中国文化部相关奖项。
吴洪亮从研究者的视角观察艺术发展,进行策展工作。他主持策划“齐白石系列展”、“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及“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展”50余次,策划“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第八届AAC艺术中国'艺术?生态?观察’全国巡展”等当代艺术学术展览。自2015年以来,吴洪亮担任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组织策划策展委员会年会,并于2018年12月参与发起首届“策展在中国”论坛。
吴洪亮同时致力于青年艺术家的发掘与推广,他参与发起的“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已持续10余年,是对新一代雕塑群体的呈现;他参与发起的“找朋友——发现当代青年艺术家项目”,是构建青年当代艺术格局的艺术公益项目;此外,他还策划“江汉繁星计划:渐——2013青年艺术家研究展”、“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第二届“联合·6个展”等多个青年艺术家展览项目。
在艺术史研究、艺术评论方面,吴洪亮立足21世纪的全球视野,思考中国艺术发展呈现出特殊的艺术生态,不断推出学术成果,撰文主要包括《美术馆的数字化生存》、《公共·艺术·关系——PA&PR的功能互动》、《重回历史的现场——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艺术生态研究》、《独立策展人:傅雷——以“黄宾虹八秩诞辰书画展览会”为中心的研究》、《通变涵远——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10个样本》、《悲天悯人——对<矿工图>组画的思考》、《20世纪艺术空间的变化与潘天寿的解决方案》等;参与组织编辑《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并主编“人物卷”、国内策展专业书籍《策展学丛 第一辑》等。
在国际交流方面,吴洪亮以展览策划、学术研究的方式积极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在引进西方大师展览的同时将中国艺术推向国际。2012年,吴洪亮受邀赴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考察并发表演讲;2013年受邀参加雅加达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并发表演讲;2014年受邀参加斯坦福大学“于内于外——演变中的中国山水艺术”(Within and Without --Transformations in Chinese Landscapes)研讨会并发表演讲。同时,吴洪亮也不断参与策划大型国际艺术交流项目,包括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天然之趣---齐白石特展”;北京画院美术馆“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展览;赴德国、英国、法国参与“欧罗巴之光”研究项目,主持策划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风雅艺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展览;主持策划2018年、2019年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近代绘画巨匠齐白石”展 。
担任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的十二年间,吴洪亮致力于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体系的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打造。2011年,北京画院美术馆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洪亮深入思考美术馆行业的展览策划、收藏研究、公共教育、社会传播、国际交流等工作模式,提倡全国美术馆行业同仁联动,进行藏品展示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提升美术馆行业学术研究力量,探讨当代美术馆的专业建设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关于艺术家 | 陈琦
1963年生于中国南京。
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陈琦的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国父纪念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纳博物馆、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纽约国立图书馆、日本福岗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陈琦曾出版《版画技法》、《陈琦画集》、《陈琦木版画集》、《时间简谱·陈琦 1983- 2013》、《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20 世纪前中西版画形态比较研究》等。
关于艺术家 | 费俊
1970 年生于中国荆州。
曾就读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 + 科技专业方向教授,某集体首席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展人。
关于艺术家 | 耿雪
1983 生于中国吉林。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主要包括陶瓷、雕塑和影像等。
耿雪作品被诸多重要国内外公共机构收藏,作品受邀参加世界各地艺术展,诸如 2018年第 21届悉尼双年展;2016年“延伸的感官”B3 移动影像双年展,德国法兰克福应用艺术美术馆;2015 年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China 8”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蓝布鲁克美术馆;2014 年韩国釜山双年展;2009 年《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展 , 美国加州伯克利美术馆与太平洋电影档案馆;2007 年韩国仁川国际女性艺术家双年展等。
关于艺术家 | 何翔宇
何翔宇
1986年生于中国辽宁。
他的创作实践可以被视作各类个体、社会和政治主题的材料测试场和观念实验室。作为一名在中国迅速城市化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何翔宇尝试由物体间的转化体现或引导感知。他曾入围 2014年平丘克“未来世代艺术奖”决赛,获得 2016年CCAA年度“最佳年轻艺术家奖”以及 2016年的“ARTNET新锐艺术家奖”。曾参与的主要展览及展映包括:“全球都市1.5: 延展智慧”国际艺术双年展(2018);“故事新编”电影展映项目(电影作品《TheSwim》放映),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2017);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土与石 , 灵与歌”亚洲艺术巡回群展(2016 - 2018);里昂双年展,里昂(2015);上海双年展(2014);横滨三年展(2014);釜山双年展(2014)等。
展览信息
主办单位 | 嘉德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