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初四月考(3月)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初四月考(3月)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Ⅰ、Ⅱ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干瘪(biē)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qià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B.俯望那江,蓦(mò)地心中一颤(zhàn),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

C.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情达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zhū liǎng xī chèn),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D.(屈原)因有脚镣,步行甚有限制,时而伫(chù)立睥(pì)睨,目中含有怒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罔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B.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桓,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C.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锲合。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B.男孩喜出望外,接过枣儿,吃得津津有味。

C.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D.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突发奇想,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只有走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守护劳动者的风景。

B.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

C.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B.“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C.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D.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史学著作,又称《国策》,共33篇,属于国别体史书。
B. 《左传》是一部古代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C. 孟子,名轲,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称为“亚圣”,《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编著的。

D.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即是此类文章。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7.对于“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不包括()

A.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B.对所观察的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C.写景就是写情。

D.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

B.写诗、作画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

C.写诗、作画,只有起点上高于现实,才能够全面深入,更有意境。

D.不论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意匠即艺术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就是艺术加工手段。

B.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必不可少的两个关键要素。选文由“意境”谈到“意匠”,条理清晰。

C.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却也提到诗歌的意境,这样泛泛而谈,不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D.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论证了“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的观点。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译文: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害怕有的灾祸我不能躲避.

B.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心(本性)。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去接受了。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13.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了“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该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省。

14.下列最能够体现文中“贤者”境界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D.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赣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5.下列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运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

B.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衬托出国家的境况。

C.写出了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D.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6.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词作于1903年,“满江红”是题目,作者秋瑾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D.“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名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第Ⅱ卷(表述题 共102分)

五、(17分)

17.默写。(7分,每空1分)

①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②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③遥看是君家, 。

④羹饭一时熟, 。

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手法,从人的感觉角度表现边塞奇寒的句子是:

1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4分)

近来CCTV-10经常播放一条公益广告,即“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态度,尺度把握人生”。语言典雅凝练,但有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请你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解说这个广告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或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6分)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A 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B 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

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那今天就让我们在那些也许正青春,也许不再青春的人们的身上,去感受青春永恒的魅力。

(1)写出文中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 (2分)

(2)在文中A、B两处各填写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2分)

(3)仿照文中下划线句子,另写一句话。(2分)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改袁州司理参军。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20.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

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熹嘉其笃志

(2)乃筹核而次第之

(3)会狱有兄弟争财者

(4)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2)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

23.本文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张洽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4分)

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

包利民

①十月,便已下了雪,小兴安岭的冬天早早地来了。这最初的冷,往往在感觉上要比腊月三九难熬。可能是冷得比较突然,没有了过渡。

②每一年由初冷入深冷的过程,我天天都会到河边散步,看一河流水在寒冷的侵蚀中渐渐凝固。有时会想,如果说流淌是河流的心跳,难道就这样被寒冷冻结了?记起儿时同亲人一起去冬天的河里捕鱼,当凿透厚厚的冰层,却见冰下流水依然。原来,那一层坚冰只是一种保护。

③少年时代,就曾问过家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水都不会被彻底地冻结?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在冰层下流淌?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曾刨开过甸子里的一些水塘,冰层竟是一冻到底,下面并无流水。我便明白,被冻透的,只是那些死水。不流动的水,或许在夏日里也是盈然,或许四周也是花草繁茂,或许偶尔也承接雨水泛起涟漪,但从根本上也是没有了心跳的。所以,冬季来临,它们就死了。或者说他们早就死了。

④就像有那么一个人,他就在我们身边,日复一日过着不变的生活,他偶尔也笑,也沉默,似乎就要这样度过一辈子。就算遇上艰难坎坷,他也是一样的状态,不谈得失,不论悲喜。有人说,这是一种淡然,或者一种超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失去了希望的麻木。笑也麻木,沉默也麻木,平常时麻木,艰难时也麻木。实际上他的生命也如同一潭死水。

而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河流的笑容来自不停地流淌,而非偶尔路过的风。只有那一汪汪死水,才会在风来的时候,麻木地笑。

⑥对于我们来说,笑由心生,只要心中有美好的希望在葱茏,哪怕外面是无边的风雪,也冻结不了如花绽放的笑容。风再大也吹不散笑容,再深重的苦难,也挡不住朝着梦想前行的脚步。风越大,就越应像河流一样,笑容越灿烂。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便会回报以花开。

⑦小的时候,问祖父,你的脸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深深的皱纹?祖父一生经历坎坷,命运无常,可是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他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从不曾在生活面前弯腰,总是露出真心的笑容。他这样说,我脸上的皱纹是笑出来的,比别人笑得多,所以皱纹就比别人的多,比别人的深。多少年间,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种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⑧寒冷能冻结万物,却冻结不了澎湃的心跳,也冻结不了在苦难中露出的笑容;而苦难能在脸上刻下沧桑,却不能抹去笑纹里荡漾的温暖。那么,就用澎湃的心跳,去迎向正走来的冬天,面对渐渐强烈的北风,就准备好最美丽的笑容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5期,有删改)

24.第④段和第⑦段都写到了“笑”,这两种“笑”含义有何不同?(4分)

25.请对第⑤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

26.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7.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八、作文(50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这句名言的含义相信你一定很清楚。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他所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这使我想起两院院士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止生活在现实中,还生活在理想中。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以“心中的水仙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1.C 2.D 3.D 4.B 5.A 6.C 7.C 8.C 9.C 10.A 11. C 12. A 13. B 14.C

15.B 16.A

18. '高度决定视野'--告诉人们要超越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去认识世界,从而比其他人更早更广地规划未来。

'角度改变态度'--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甚至相反,因此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不同。劝勉人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尺度把握人生'--劝勉人们把握好对待事物的分寸,对事情的处理既不能缺,也不能过,更不能不合时宜,这样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19.(1)引用 排比 比喻(任选其二

(2)例:A.不可复制 B.独一无二

(3)青春也是一种目标,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20. 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

21. ⑴志向坚定 ⑵依次排列 ⑶恰逢,赶上 ⑷就

22.

①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

②等到听说有一个君子得到进用,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23. (1)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2)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3)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评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4.第④段的“笑”是一种对生活无奈的麻木的笑;(2分)第⑦段的“笑”是一种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笑。(2分)

25.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分)赋予“河流”以人的性格,用春天来描摹它的“微笑”,形象生动地表现河流冲破苦难时的快乐,(2分)为下文表现我们要笑对人生苦难的主旨作铺垫。(1分)

26.议论、抒情;(1分)表达作者对人生苦难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终可以让苦难望而却步,(2分)点明中心,深化主旨。(1分)

27.①语言生动形象。如:“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钟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2分)

②语言蕴含深意。如:“就用澎湃的心跳,去迎向正走来的冬天,面对渐渐强烈的北风,就准备好最美丽的笑容吧!”(2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