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谓有德——《论语》悟读【38】

言而有信谓有德,处世求真曰无奇。

《论语》第二篇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的衔接部),小车无軏(yuè,古代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譬如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如何能行动呢?”

【悟读】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这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一个诗句,将信提升到一个立身于世的极高境界。

诚信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伦理道德范畴。《说文解字》谓:“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诚信的基本内涵就是诚实不欺,言行一致。

“信”的意思有两层:其一守信;其二被信任。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在社会中,难免要与人相处,守信和被信任,都显得十分重要。

在《论语》中,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接着,学生问如果要去掉一个,怎么办?孔子说,去“足兵”;如果再去掉一个呢?孔子说,去“足食”;最不能去的是“足信”。可见孔子对于“足信”的高度重视。

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孔子曰:“信则人任焉。”宋代理学家程颢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在今天,诚信不仅是现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骗人也骗己。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

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可不懂装懂,欺世盗名。

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下狱后始终不肯出逃,是基于尊重和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维护雅典法律尊严,坚持按照道德原则做合乎正义的事,是一种对法律和城邦的诚信;临刑前还嘱咐还邻居一只鸡的债,是其完美人格中诚信的展现。这两个小小的情节,是苏格拉底生命大篇中不可或缺的章节。

有人说,自欺欺人被人欺,是人生的三部曲。这是一种生活的戏谈,道出了生活的一种无奈。诚然,物欲横流的世界,也必然有种种欺诈。但我们必须坚信:诚信,是人类的最好的品德。诚信不仅是一种自尊,一种自重,一种自爱,更是一种真实,一种坦荡

人类没有了真诚,生活便没了分量。

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这是孟子的名言。大丈夫处世,仰俯无愧天地,行为无愧人之信义,安然于内心之澄明,以养吾浩然之气。古人往往把诚信作为考察一个人人品的重要依据

唯有诚信,方可舒展心灵之双翼;

唯有诚信,才能领略世界之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