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频现的“神异动物”

雍正年间频现的“神动物”

雍正是康熙第四子胤禛的年号,也是清代极为特殊的一位皇帝。除了登基的“合法性”饱受质疑外,雍正与其他清帝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痴迷祥瑞。雍正在位期间,各地频频出现祥瑞之象,且其中还包含了若干“神异动物”。这些“神异动物”或做出只有神话故事里才有的事情,或者原本只在神话故事里出现。但是似乎由上天安排,它们被“真实”地被地方官员不断地记录下来,并传至雍正耳朵里,使得其龙心大悦,执政力增强。以下对这些“神异动物”进行解读。

其一,“万蚕同织瑞茧”:据《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清世宗》卷四记载,雍正七年(1729)七月,浙江总督性桂奏报,说归安县(今湖州地区)百姓王文隆家养蚕27筐,内有9筐出现了“万蚕同织瑞茧”的场景,这是从未出现过的事;所织的瑞茧长五尺八寸(约1.86米)、宽二尺三寸(约0.7米)。最重要的是,瑞茧织成的图案纯粹由蚕吐丝形成,不用织布也不用裁剪,当地的农民也是头一回见到这种事。雍正怀疑农民把蚕放到瓷瓮里养。瓷翁侧壁光滑,蚕爬不上去,只能在瓮底吐丝,犹如织布一样,久而之就会形成图案,且图案有可能是人工拼成。于是,雍正下令把此事彻查清楚。同年八月,性桂回奏说,他去当地详细查验了,瑞茧的确为自然形成,并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吉利兆头。朝廷上,官员们纷纷认为,蚕茧是百姓衣被的来源,在浙江出现了“万蚕织茧”的瑞应之事,不仅预示百姓有衣穿,更是国家繁荣的象征。雍正对此也比较满意。

分析认为,蚕属于祥瑞之动物,其以桑叶为食料(图1),茧可缫丝,而丝是纺织原料的主要来源。蚕吐丝是符合自然本性的顺天之道,也是利国利民的吉利之事。然而,上万条蚕为了“感谢皇恩”,同时吐丝,且同时巧妙、准确地吐在一幅图案的不同部位,并形成精美绝伦的锦纹,这种荒诞的祥瑞故事估计连三岁小孩也未必相信。雍正对性桂的高级马屁是知道的,之所以没揭穿,甚至予以包容,主要是因为这种马屁迎合了雍正的心理,即通过“吉兆”、“瑞应”来衬托出他统治的合法性和天下太平的祥和之景。

图1  (明)孙艾:《蚕桑图》

其二,“瑞麟生”。根据《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十记载,雍正十年(1732)七月初三,山东巡抚岳濬奏奉,说山东曹州钜野县李家庄李恩家有一头牛,在当年六月初五日生下瑞麟(麒麟,图2)一只。这只麒麟是“麕身牛尾,浑身皆甲,甲缝有紫毫,玉定文顶,光彩烂生”。其中,“麕”是指鹿,“甲”是指硬壳,“定”通“额”,“文”指花纹。也就是说,这只刚生下来的麒麟造型英武,不仅有金甲护体,而且光彩夺目。岳濬认为这是上天的瑞征,以显示天子的圣德,因而希望把此事载入史册。雍正考虑到山东在两年前遭受水灾,百姓居无定所,随后的两年又遇旱灾,很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幸亏他下令对山东进行赈灾,使得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不仅如此,西北两路的将士在平定噶尔丹策零叛军中,征战异常辛苦。他认为瑞麟的降生是上天展示给民众的吉兆,因而下令将此事告谕天下。

图2  蓝色缎金线绣麒麟图挂屏(故宫博物院藏)

另根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三三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七月,四川总督黄廷桂奏报,说潼川州盐亭县农民杨士荣家的牛于当年五月初八生下了一只瑞麟,并绘出了瑞麟的样貌呈送给雍正看。雍正召集内阁,说自己从来不主动谈祥瑞之事,上年有山东巡抚奏报牛生瑞麟,如今四川又出现了牛生瑞麟的大吉之事,这是上天对他恩赐的表现,也是他的执政感动上天的征兆。他自觉内心惭愧,希望与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好国家,以达年谷顺成,万民乐业。

此外,据《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一记载,雍正十二年(1734)十月二十九日出现两种瑞象:一是云南大理、广东高州出现了五彩祥云;另一个是山东官员奏报称宁阳县牛产毓麒麟,这是雍正执政期间第三次收到瑞麟的消息了。雍正再次说到自己从来不主动谈祥瑞之事,然而祥云同现两地、宁阳再现麒麟,这些瑞兆都是上天的昭示,希望各个大臣能顺天意,做人中麒麟,辅助自己治理好国家。

分析认为,麒麟属于异兽,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而雍正在位期间多次接到有牛生麒麟的奏报,其主要原因在于古人认为麒麟的出现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表现。如《宋书》卷二十八“符瑞中”载有麒麟的长相为“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其特点为“明王动静有仪则见”。易知,这些奏报的地方官员把麒麟的外形描述与想象一致,且迎合了雍正帝的“上天福佑、顺应天命”的执政心里。古人认为,帝王治国圣明,合乎天道,天下太平时,就会有麒麟出现。如西汉哲学家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之祖”,天安排人类社会的运行,并进行监督,如果君王治国有方,天下太平,就会出现祥瑞之兆,以示赞赏;而君王执政有过失时,就会通过水灾、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来进行谴告。相应的,董仲舒所撰《春秋繁露》之“王道第六”部分,论述了君王治国有道时,就会出现“凤凰麒麟游于郊”的瑞景。类似的,清代文学家陈立所撰《白虎通疏证》卷六之“封禅”载有“天下太平,福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天统理”,即通过福瑞的出现来说明统治者的圣明及太平盛世的场景。

其三,“凤凰现”。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九记载,雍正八年(1730)正月二十八日,负责石料工程的散秩大臣常明等人奏报:正月二十日在房山县石梯沟的山顶上出现了凤凰(图3);该凤凰立于山顶,羽毛艳丽,浑身发出灿烂的光彩;在现场有石匠工樵牧等千余人目睹了此凤凰。第二天,直隶总督唐执玉也做了同样内容的奏报。雍正再次说到自己从来不主动谈祥瑞之事,但他又说,他想起来上一年散秩大臣尚崇廙也奏报过类似事情。当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晨,天台山(今河北遵化)村民李万良等人看到了山顶上有一只大的神鸟,“高五六尺,毛羽如锦,五色俱备”。也就是说,这只神鸟高约2米(1尺=0.33米),具有色彩绚丽的羽毛。不仅如此,尚崇廙说这只神鸟周围都有百鸟环绕,朝着清东陵的太祖山雾灵山飞去。雍正随后对朝廷官员们说,凤鸟在古代祥瑞之鸟,仅仅圣明君主统治的时候才出现,但是自己的功劳太浅,因此他原本是不想在朝廷宣布此事。但实际上雍正说出口,所有的大臣都知道此事了,他们纷纷表示祝贺,且有人提出将此事载入史册。

图3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上述出现“凤凰”出现的具体地点是今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办事处凤凰亭路。这个地方还建造有一座亭子,名为“有凤来仪碑亭”(图4)。亭内有汉白玉纪念碑一座,碑文为常明于雍正九年(1731)所书,内容是记载雍正八年正月二十日在此处出现凤凰一事,并载有“天用锡以嘉祥四灵徵,诸福之物莫不毕至,其绩之也”,以歌颂了雍正丰功伟绩,说这是雍正治国的瑞兆。事实上,这座碑亭是雍正下令动用兴修水利工程的款项来建造的。这也是常明等人所期盼的,因为一方面雍正会因此事龙颜大悦,另一方面他们贪污水利工程款造成的国库亏空可通过此事补齐。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版的《房山县志》也载有对此事的讽刺:“石工大臣,侵蚀国帑数十万,不能抵辅,因假凤仪为名,监修此亭”。由上可知,“凤凰”现房山是颇有心计的大臣迎合雍正心里的一种方式。

图4  房山凤凰亭

此外,雍正八年,泰陵(雍正帝的陵寝)工程开工。房山盛产汉白玉,营建泰陵所需的部分石材源于房山。在泰陵开工之年,工程所需石料的场地恰恰出现了祥瑞之鸟,鸟飞往的方向恰为太祖山,上述诸多“巧合”在同一年出现,其不可信度不言自喻。类似的,孝陵(顺治陵)、景陵(康熙陵)在雍正统治期间亦有祥瑞出现,如《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载有雍正刚登基不久,顺治的孝陵里就长出了蓍草(传说中的不死神草);《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八十七载有雍正七年(1729),景陵神功圣德碑建成时,其仪柱石上长出一枝长约7寸的灵芝,雍正说是“上天特赐嘉祥,以表扬我皇考功德之隆盛”。而当雍正本人的陵寝建造时,他又如法炮制,通过“凤凰现”来暗示这是上天对他的嘉赏。

另从凤凰角度而言,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之“南山经”对凤凰的评价为“是鸟也,饮食自然,见则天下安宁”,即认为当这种鸟出现时,是天下太平的象征。西汉刘安等人所撰《淮南子》卷六之“览冥训”载有凤凰出现时,会有风调雨顺。然而,这种神鸟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如《宋书》卷二十八“符瑞中”载有凤凰的外形特征:“蛇头燕颔,龟背龟腹,鹤颈鸡喙”。易知,凤凰造型是由不同动物造型“组合”而成。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撰《史通》卷八认为,多数瑞兆的实质就是“主上所惑,臣下相欺”。由上可知,“凤凰现”为雍正巩固自己统治的一个政治手段而已。

雍正帝不仅仅用上述神奇动物的瑞兆在其统治频频出现,而且还制造了多个祥瑞的自然现象,如五彩祥云、嘉禾、五星连珠、黄河水清、天降甘露等。雍正之所以如此痴迷用祥瑞之兆美化自己,其原因与淡化其“夺权”传闻密切相关。康熙驾崩前,胤禛频繁出入康熙寝宫;康熙驾崩后,雍正下令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雍正即位后,屠兄弑弟,诛禁大臣年羹尧、隆科多;雍正寝宫不设在乾清宫,而是改养心殿;雍正选择万年吉地,不是清东陵,而是清西陵,等等。雍正的上述反常行为,使得民间矫诏篡位说流行。

因此,上述不同的“神奇动物”瑞兆,是雍正巩固政权的一种手段:借助天人感应,与其政治统治结合,一方面来证明自己上的合法性,为顺从天意;另一方面来给民众暗示,自己的统治受到了上天的恩赐;此外,它们也是雍正鼓吹自己政绩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信息:周乾,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