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方略看世界:赏罚分明,有令必行
伟人曾说:“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亦即,矛盾具有普遍性。换句话来说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综合辩证、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规律作用于宇宙一切事物,如果因某种原因,暂时还没发现事物另一面的矛盾关系,那就是我们对“无”的探索和认知还不够深入,还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领域。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然我们还有那么多一“无”所知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和发现,那我们就更应该在充分学好各种辩证法逻辑的基础上,再充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涉及综合辩证方略的真实案例,以宏扬古圣先贤的辩证方略和阴阳思维之道,进而古为今用。
赏战: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罚战:法曰:“罚不迁列。”
赏战
【原文】
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注释】
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语出《三略·上略》。
【译文】
凡在攻城作战中遇到高墙深壕,箭石交下如注的情势,要使士卒争先恐后地攀登城垣;当两军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的时候,要使士卒奋不顾身地前赴后继,都必须悬以重赏来激励他们英勇杀敌,这样,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诚如兵法所说:“重赏激励之下,必有勇士涌现。”
【经典案例赏析】
东汉末年,大将曹操每当攻克敌人城镇的时候,对所缴获来的贵重财物,全部都用以奖赏有功将士。如果有谁勋劳显著而应当重赏的,即使赏赐千金也不吝惜;但对那些无功而妄想索赏的人,则一分一毫也不给。所以,曹操每次率军攻战都必定取得胜利。
罚战
【原文】
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①,必惩之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曰:“罚不迁列。”②
【注释】
①退一寸者:马本及诸本均无“退”字,根据前后文义,疑脱,故补。
②罚不迁列:语出《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
【译文】
大凡在作战中,要使士卒在与敌人遭遇时,敢于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而对于畏敌后退一步的,必须用重刑加以惩处。这样,就可以打胜仗。诚如兵法所说:“惩罚罪过要就地执行,绝不迁延姑息。”
【经典案例赏析】
隋朝时期,大将杨素治军严整。他的部队如有违犯军令的人,立即处斩,而绝不宽容。每当将要对敌交战之时,他就搜求犯有过失的士卒而立即杀掉,被杀的人多者一次上百人,少者也不下十数人。由于杀人太多,鲜血流遍帐前,而杨素却谈笑风生,若无其事。到了与敌对阵交战之时,他先令三百人进击敌人,若能攻陷敌阵也就罢了,如果不能冲破敌阵而活着回来的,不论多少都全部杀掉。然后又派二三百人再去进攻,对于不能陷阵而生还者仍如旧法全部杀掉。将士们因此而震惧,人人抱定必死之志奋勇杀敌,所以每战都能获胜。
赏罚分明,有令必行
【阴阳之道、辩证方略看世界】
所谓“世间万物皆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重赏之下勇往直前、积极进取、不怕牺牲的勇夫,就一定会有得过且过、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懦夫,带兵之道首在于阴阳兼治,统筹兼顾,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厚此薄彼,执于一端,终将首尾不能兼顾,前后不能统一,管理之要亦是如此。
故儒家自律担当,激发人性之阳,“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概因,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
法家他律约束,钳制人性之阴,故: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惩之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曰:“罚不迁列。” 概因,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
此文为东方既白《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方略看世界》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