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十景之石桥漱玉

时光回溯到七百多年前,一位叫张起岩的年轻人,在安丘做官时,为当时潍州的秀美景色所倾倒,挥毫写下流传至今的“潍州八景”,到了清代,又添加二景,成为今天的“潍县十景”。写完“潍州八景”,张起岩离开山东,考取功名,做了大官,成为元代首位状元,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

在“潍州八景”中,一首唯一描写白浪河桥的诗叫“石桥漱玉”。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潍水潺潺渡虹桥,
水声相激韵琼瑶。
倚筇听罢精神爽,
暂把心中郁闷消。

这首诗至今被人传诵着。那么诗人在诗中描写的当时这座石桥,是今天哪座桥呢?我们从诗面来分析。

看第一句的“潍水潺潺渡虹桥”,这个潍水当然不是今天的潍河,诗人所写潍州八景,大多都是围绕潍州城内外或者附近周边所写,应该不会跑到诸城或者昌邑去写潍河,那么它是哪条河呢?

在潍州城外有一条大河,长年流淌不息,孕育和灌溉着两岸人民的生活,诗人写潍州八景,如果故意绕开它不写,似乎有悖常理。这条大河就是今天的白浪河。

也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诗中的“渡虹桥”是今天的虞虹桥,因为它们名字都带着“虹”字,这有点无稽之谈。既然写白浪河,没必要去写虞河那座桥了。我们来看看以前的城外,白浪河上有哪些石桥吧。

这些石桥,其中最有说头的莫过于亚星桥。它跨于东风大街,是连接潍城奎文两区最重要的桥梁之一了,我们从朝阳桥说起吧,朝阳桥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它东接东关庆成门,西接城里朝阳门,朝阳门往南是南坝崖,往北是北坝崖,这里是当时老潍县最繁华的地带。

解放后,为纪念王若飞同志,朝阳桥改名为若飞桥,后改名东风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拆除此桥,重建新桥,到了八九十年代,东风大街扩宽,此桥由亚星化工集团出资扩宽,桥正式更名为亚星桥。

在亚星桥的北侧有两座石桥,它们也很有意思。靠近亚星桥侧的叫做小石桥,再往北侧的叫大石桥。

小石桥在亚星桥的北侧,它最早修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一开始名字叫做兴隆桥,后来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重修,改名为通济桥,解放后改名为小石桥,至今。它位于东关通济门以西,是向西连接以前的北坝崖的必经之道。小石桥重新修整之后,规模大过离它不远的大石桥,一度有了“大石桥不大,小石桥不小”这个说法。

从小石桥往北不远,是大石桥,就是今天的福寿街白浪河桥,目前有说法认为,张起岩当时写的“石桥漱玉”中的桥,应该就是这座大石桥。它以前的名字叫做万年桥,桥东首是东关耀武门,北侧是建设年代悠久的古炮台。大石桥的南北两侧是白浪河沙滩,这里有远近闻名的潍县大集,白浪河枯水期之际,河床渐窄,沙滩宽广,渐渐形成集市,每逢集市日,吸引四面八方的人前来赶集,集市上一时热闹熙攘。

明代潍县出了一位朝廷重臣,叫刘应节。他文武双全,又重视教育,后来回到家乡,在浮烟山办了麓台书院。关于他的事迹,等我们谈论张起岩的另一首“麓台秋月”时,重点说他。

这里要说的是刘应节的一个后人,叫刘以贵。清代刘以贵,也是一位熟读书、学问大的有名人物。他在修三官庙碑中谓宋太祖赵匡胤路过潍州的一座桥时,曾卧息其上,登基后,封该桥为“卧龙桥”,并予以重修。这个传说故事后来被《潍县志稿》也记载了。

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是这样的。年轻的赵匡胤在做皇帝之前,跟人打仗,可能是争夺权位地盘吧,骑马来到当时潍州城北一个小桥,特别犯困,人和马都累了,就地休息,把马拴在桥栏下,自己在桥边睡了一觉,后来他做了宋代的开国皇帝,再后来这个小桥被叫做卧龙桥,旁边一个村子从此叫做卧龙桥村(今天的潍城区北关街道卧龙桥村)。这座传说与宋太祖有关的卧龙桥,从此有了几分神秘色彩。目前有说法是它已经拆毁了,不过也有说法是它仍然存在着,但是已经埋在土地之下,久不为人知了。

当时的白浪河过了大石桥,往西北方向折去,流经当时的卧龙桥和卧龙桥村,后来白浪河改道,过了大石桥,取直向北,绕开了今天的卧龙桥村,卧龙桥渐渐荒废,以至于很多人都不记得它了。

刘以贵除了详细记载宋太祖与这座卧龙桥的传说故事外,他还始终认为张起岩写的“石桥漱玉”中的桥,应该就是这座卧龙桥。刘以贵对这座卧龙桥如此深爱,既赋予了它与宋代开国皇帝的源远宿命,又揭示了它与元代首位状元的重要关系,至于刘以贵坚持这种传说与说法的理由,其中的道理,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卧龙桥与宋太祖的传说故事,以及卧龙桥就是石桥漱玉中的“潍水潺潺渡虹桥”这说法,除了在他重修三官庙碑文和在民国版《潍县志稿》中有记载外,未见于其他史书资料。

不论如何,张起岩为潍州人民写下的“潍州八景”还是流传下来了,这些诗句激发了潍坊人对家乡潍坊那种深深的热爱。至于白浪河流经市区的这些桥梁,各有各的独特魅力,为现在潍坊市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它们应有的作用。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

如果喜欢他的文章,就关注他吧

(0)

相关推荐

  • 赵州桥的名称

    赵州桥有它的初名.俗名和改名的历史. 安济桥建成后,始名(初名)为:赵郡河石桥.唐中书令张嘉贞于 开元十三年(725年)撰文的<赵州大石桥铭>曰:"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 ...

  • 华州马峪石桥记

    邮箱:3125136050@qq.com 马峪石桥记 图文作者 郝二华         华州区马泉村有一石桥,横跨马峪河上,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解决西坡交通而修建的生产桥.随着沿河水泥路的修通,村民过 ...

  • 马桥老街

    马桥镇位于沙港.俞塘汇合处,北倚北松路,南滨俞塘河.镇旧有四座石桥,分布呈马状,故名马桥.兴起于清初,称马桥市,乾隆年间称镇. 出马桥公园,沿富岩路往南百余米,就到了马桥东街.马桥东街以大石桥为界,西 ...

  • 【散文】以且的桥

    以且是水乡.有水桥便多.不足两公里的河道上,建了七座桥.以且的桥,低调,朴素,讲究实用. 以且最早的桥,可是载入方志的.道光二十九年刊行的<大定府志>载:"以且,去扯瓜河五里,羡 ...

  • 再游华州马峪石桥

    邮箱:3125136050@qq.com 再游石桥 作者 郝二华 庚子农历五月十九日(阳历七月九日),饭后寻思出凉,忆去年马峪石桥消暑甚美,遂俱出,奔马泉. 从磨村上至陕化东门,到湾惠村入西沟,河套山 ...

  • 老城旧事:张起岩与潍县十景

    说起潍县十景,我们应该感谢一个济南人: 张起岩,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另外,他还是元朝首届科举状元.厉害不? 据传元延祐年间,状元张起岩原标定"潍州八景",每景并赋一诗 ...

  • 潍县十景:玉清烟晓

    在金庸小说里,提到了一位山东籍的重量级江湖人物,那就是全真教的丘处机.关于他的一位弟子尹志平,更是被广大金庸迷所知.在小说里,尹志平是一位好色之徒,设计迷奸了小龙女.但在历史上的尹志平,却完全不是这一 ...

  • 潍县十景之青阳晴眺

    时光回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元朝初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来到潍州,为秀美的景色倾倒,诗兴大发,挥毫写下广为流传的"潍州八景"诗,到了清代,又加上"北楼晓钟"和&qu ...

  • 潍县十景之东园早春

    元代一位叫张起岩的青年,极有才华,在考取元代首位状元之前,曾经在潍州做官,喜欢游览潍州周边各处景点,写下流传至今的潍州八景诗,后来到了清代,有人又添加二景"塔山望日"和" ...

  • 潍县十景之麓台秋月

    在潍城区望留街道往西不远处,有一座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山,远近闻名.其名字的起因于云气雾升,烟雾缭绕悬浮于山坡之上,故因此得名浮烟山. 浮烟山上曾经有几处古老建筑,一处是始建于元代的朝阳观,还有一处是 ...

  • 潍县十景之西山霁雪

    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二百多年前的一天,正在潍县做官的郑板桥不吝笔墨如此深情地描述他治理下的潍县城. ...

  • 潍县十景之玉清烟晓

    前言 时光回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元朝初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在考取元代首位状元之前,曾经在安丘做官,喜欢游览潍州周边各处景点,为秀美的景色倾倒,诗兴大发,挥毫写下广为流传的"潍州八景" ...

  • 潍县十景

    友情提示:本文996字,阅读约需3分钟 据传元延祐年间,状元张起岩标定"潍州八景",每景并赋一诗.后来,清<潍县志>.民国<潍县志稿>均增加两景,称&quo ...

  • 潍县十景:“西山霁雪”的由来

    友情提示:本文1223字,阅读约需5分钟 潍县十景:"西山霁雪"的由来 清乾隆<潍县志>插图:西山晴雪 查阅有关史料,位于县治西约二十五里处有一座山叫孝迹山,又名青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