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有错(深度好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38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不雨亦潇潇

来源:有书(ID: youshucc)

不是人生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人生。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

“人类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

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改变,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这种改变不只是知识,还包括自我认知和性格。”

人生是一场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探索未知,找寻自我。

然而,有些人往往会落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从而变得固执、拧巴,甚至倒行逆施。

我们唯有打破这个怪圈,才能获得真知,实现自我提升。

01

  • 越无知,越固执。

《庄子》有言: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无能,而是无知。

越无知的人,越固执,越会为自己找借口。

在秦末乱世中,项羽为灭秦立下不世之功。

他自称西楚霸王,风光一时无两。

然而,他最终却败于实力弱于自己的刘邦之手,这与其无知有很大关系。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但等他到了函谷关前,却发现刘邦早已攻破咸阳,并派兵据守函谷关。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同时,项羽的谋士范增也指出刘邦意在天下,并劝他应该趁早杀掉刘邦。

但项羽认为刘邦不足为虑,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

有人说,无知的人总是缺少反省能力,其实,他们更缺少的是及时觉知的能力。

当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可项羽却急于东归,他说道: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就算最后一败涂地,但项羽仍然有机会重返江东、东山再起,然而,此时的项羽却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选择了拔剑自刎。

他在自刎前,对身边人这样说道:“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即便是到了最后,项羽也不懂得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固执地认为:

这一切都是“天亡我也”。

这是可怜,亦是可悲。

英国作家塞·巴特勒曾说:

“无知的真正特点是:虚荣、骄矜和傲慢。”

人一无知,气象就没了,天地就小了。

无知是一种固执的自我感觉良好,它就像慢性毒药一样,慢慢地麻痹着人的神经,吞噬着人的智慧,最后让人堕入深渊。

02

  • 认知,决定人生高度。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台词:

“一个人要往远处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

开阔眼界是一种成长,而成长的根本便在于升级自己的认知。

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1300多年前,一位柔弱的僧人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开始了西行之旅。

他,正是被鲁迅先生称为“舍身求法”的大唐僧人——玄奘。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些有关佛家义理的争论。

到了唐代,争论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义理混淆、互相攻讦的情况。

玄奘有志寻求准确的义理解读,统一佛教纷争,心中便产生去印度求法的想法。

他联合志同道合者向朝廷上表请求西行,但朝廷下诏不准。

其他人都断绝了念头,只有玄奘仍不屈服。

他一方面学习梵语,一方面磨练意志,最后下决心西去求法。

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5岁的玄奘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

玄奘备历艰辛,九死一生,却从未考虑过回头。

这是因为玄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去伪经,求真经。

到了印度的玄奘备受欢迎,但他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苦研佛经,直至大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

17年后,玄奘取得真经回归大唐,被唐太宗以国礼迎回长安,开启了中土佛教的新篇章。

一个真正有认知的人,不仅眼界开阔、格局远大,他们更能在遭受危难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至峰回路转。

《菜根谭》有言:“德随量进,量由识长。”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认知。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你对问题的认知才是问题。

须知,认知是一个人格局的宽度,也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高度。

03

  • 自知的人生才完美。

《吕氏春秋》有言:“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认识到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的人;

而那些犯错之人的最大弊病,就在于本身不知却自以为什么都知道。

自欺欺人只会故步自封,为人自知方能有所进步。

美国上将艾森豪威尔还是士兵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军官前来查岗,突然看见艾森豪威尔戴的帽子很大,大得都快把他自己的眼睛给遮住了。

于是军官便问:

“你的帽子怎么这么大呀?”

艾森豪威尔答:

“不是我的帽子太大,而是我的头太小了。”

军官又问:

“头太小不就是帽子太大了吗?”

艾森豪威尔接着回答说:

“我母亲教导我,一个人如果遇上点什么,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别的什么方面找问题。”

这份主动了解自己的思维让军官对他赞叹不已,也正是这份思维让其一步步成为了五星上将,最终成功登上总统宝座。

自知之人会主动反思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人生态度。

《论语·子罕》有言:“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思是说,孔子杜绝了这四种弊病:

不主观臆断,不绝对,不固执己见,不以自我为中心。

而这些正是为人自知所需要的心态。

曾国藩的一生,起点极低,但抵达的高度却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梁启超先生赞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

曾国藩早年做人做事往往过于刚强、固执,因此得罪了许多人,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有理。

后来,曾国藩于家中苦心研读为人处世之书,经过不断反思,终于大彻大悟,并立志重新做人、痛改前非。

“知其雄,而守其雌”,只有刚柔并济地做人,才能打开困局、重获新生。

正如他在家书中所说:

“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而这些转变,都是建立在曾国藩对于自己的认识之上。

古希腊人将“认识你自己”刻在了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

苏格拉底也曾说: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认识自己,就是直面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活出自在真我。

亚里斯多德曾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思考,是我们了解世界、亲近自己最简单便捷的方法。

我们总认为人生是未知的,甚至将人生的成败归咎于命运的安排。

其实,人生的成败,一直取决于我们的认知。

告别无知,让愚蠢与你无缘;

提升认知,让格局成就梦想;

为人自知,让灵魂始终清醒。

要知道,不是人生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人生。

(0)

相关推荐

  • 制服重大对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看看刘邦如何做!

    刘邦在垓下把项羽围猎以后,楚国整片土地只剩下鲁地没有攻下. 那么刘邦在攻下鲁地以后,他是如何对待当地人民?是如何对待项羽的亲朋好友的呢? 第一,按照鲁国国君的礼仪亲自厚葬项羽,流涕痛哭: 第二,宽恕项 ...

  • 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有错

    "借口"这个词很有意思.有人用拆字来解义这个词. "借"呢,是假托.借口的意思:借=人+昔,昔字解释为从前.过去.所以,有人就把"借"字解义 ...

  • 放下别人的错,解救自己的心(深度好文)​

    哲学家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生活是自己的,心情也是自己的. 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如意,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因为这些事情毁掉一天 ...

  • 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深度好文

    经营的心是需要时间的,经营的路是需要磨练的,想创造奇迹,就要刻苦,认识价值,认识不同的路,认识不同的思维. 一个人的逆商,来源于实践,一个人的情商,来源于阅读,一个人的智商来源于经历. 每个人都有属于 ...

  • 都是我的错(深度好文)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 有一天,王家的户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 老王问:& ...

  • 千万别放错位置!(深度好文)

    千万别放错位置!(深度好文)

  • 谁都没有错,位置不同而已!(深度好文)

    你是顾客,觉得商家暴利,你是商家,觉得顾客挑剔. 你是老板,希望员工勤劳,你是员工,希望老板宽松. 你是教师,想让学生听话,你是学生,想让教师亲切. 谁都没有错,位置不同而已. 工作累了,想让妻子关心 ...

  • 你的善良,人不知,天知!(深度好文)

    善良的人,才会有一颗百纳海川的心,能容,能忍,能让,能帮. 善良的人,才会心存善念,看到别人有难时,就会伸手相帮:看到弱者被欺负时,就会挺身而出. 善良的人,总是为别人想的太多,遇到什么事,都会换位思 ...

  • 这种蛇没有毒,被誉为十大最美丽的蛇之一

    对于很多人来说,猫狗其实是比较麻烦的宠物,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它们,甚至要把它们当孩子一样来养. 于是很多怕麻烦的人就选择养一些冷门宠物了,比方说一些无毒蛇就是很好的选择.在所有的宠物蛇中,如果论颜 ...

  • 这种蛇没有毒,还救过很多人

    一般来说可以入药的蛇类都是有毒的,蛇毒也是蛇身上最珍贵的东西,有着"液体黄金"的美誉.但是有一种无毒蛇却也成为了医人无数的良药,这种蛇就是乌梢蛇. 按照生物学上的分类,乌梢蛇隶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