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方国珍之间早期的微妙关系
在徐达围攻张士诚的都城平江已经胜利在望的情况下,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一,朱元璋派朱亮祖率领浙江、衢州、金华等卫的骑兵、步兵、水军征讨方国珍。
方国珍是台州黄岩人,以航海晒盐为生,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率众起义,后来相继攻占台州、温州、庆元等地。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二月,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攻占平江。
为了牵制张士诚,同年三月,元朝再次招安方国珍,封他为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兼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元史·本纪·顺帝》)。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八月,元朝提升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令他发兵进攻张士诚。方国珍接连七次击败张士诚的军队,与张士诚交恶。不久,张士诚投降元朝,被封为太尉。
虽然已经投降元朝,张士诚的军事实力却未减弱,而元朝对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应接不暇,断然不会为了方国珍得罪张士诚。
方国珍必须想办法保全自己。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入婺州,派人去庆元招降方国珍,与方国珍发生交集。
当时张士诚的地盘位于朱元璋和方国珍之间,而朱元璋当时已在浙东与张士诚开战。
对于当时的方国珍而言,朱元璋无疑能帮他牵制张士诚,因此对于朱元璋抛过来的橄榄枝,方国珍很乐意接受。
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正月,方国珍派使者带着书信向朱元璋献上五十斤黄金、一百斤白金等财物。
方国珍给朱元璋的信,言辞恳切,充分表达了归附的诚意,约朱元璋共同攻打张士诚,“惟明公倡义濠梁,东渡江左,据有形胜以制四方,奋扬威武以安百姓,国珍向风慕义,欲归命之日久矣”(《明太祖实录》)。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轻信方国珍的花言巧语,只是派都镇抚孙养浩回访,并未做出任何承诺。
孰料方国珍进一步表达诚意,同年三月,他派郎中张本仁带着自己的二儿子方关前来,表示愿意献出台州、温州、庆元三郡,还说愿把方关留下当人质。
不过,因为双方中间隔着张士诚,朱元璋很难越过张士诚真的去接收三郡,方国珍的真正用意还是想拉着朱元璋一起对付张士诚。
然而,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迅速崛起的陈友谅是更大的威胁,他不能为了方国珍把过多的兵力放在东线。
因而,朱元璋只是名义上接受了方国珍献出三郡的请求,并且厚赐方关,然后派人把他送回,并没有任何实质动作。
同年六月,朱元璋返回应天,九月,派夏煜去庆元,封方国珍为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令其驻守原地,等待命令。
朱元璋这个举动令方国珍左右为难,接受了朱元璋封官职,如何向元朝交代?倘若不接受,把他惹恼了怎么办?
于是方国珍称病不起,只接受官印,不实际就职,对待夏煜也颇有些傲慢。
夏煜回到应天,把方国珍的表现一五一十汇报给朱元璋,不过,朱元璋当时的主要对手是陈友谅、张士诚这两大强敌,并没有对方国珍的行为过多计较。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正月,朱元璋派杨宪带着书信到庆元,责备方国珍的摇摆不定,希望他能改正。
同年三月,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被请到应天府,他认为张士诚只图自保,不足为虑,建议朱元璋先集中力量对付陈友谅。朱元璋采纳刘伯温的建议,从此只在东线部署少量兵力防御张士诚。
同年闰五月,陈友谅率军奔袭应天府,朱元璋采用刘伯温的计策,在龙湾击败陈友谅。
同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夏煜去谴责方国珍的反复无常,并且发出警告:“大军一出,不可虚辞解也”(《明史·列传·方国珍》)。
方国珍在重压之下,次年三月,方国珍派人向朱元璋进献礼物,朱元璋的怒火稍稍平息,不过并未接受礼物。
此时朱元璋正集中兵力对付陈友谅,因此并未进一步向方国珍施压。
双方这种微妙的关系持续了若干年。
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的势力后,朱元璋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是北伐元朝。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保证后方的稳定,朱元璋不再容忍方国珍的虚与委蛇,于是派兵征讨。
吴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方国珍率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