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中的书法艺术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各门传统艺术,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容.....因此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

明式家具之所以能精妙绝伦,让人欲罢不能,离不开中国古典美学的支撑,而若是谈起中国古典美学,书法艺术,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细心探诸家具领域,我们亦能发现许多书法的踪迹。


1. 材质

在众多良材之中,明代文人最喜黄花梨,缘何?黄花黎底色较深,木材轴向薄壁组织发达,纵切面上形成天然的纹理图案,且本身有天然香味,这三点使得黄花黎木切面呈现出泼墨山水画一般的质地。

黄花黎木切面

其底色如大块宣纸不静不喧,既能使其纹理彰显,又有其一定存在感适做留白;其纹理如笔墨直行或弯转,条缕分明,自有其矩;其香味清浅幽雅,似墨香若有似无,平心静气时细细嗅闻,有“悠悠我心”之感。故观黄花黎器物,便能联想书斋案头,一室墨香氤氲中,主人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之意境。

紫檀亦然,中华民族自古尚黑,如《韩非子》中曾提到虞舜、夏禹在木器、祭器外均爱髹黑漆,而内部髹朱漆,考古发掘中亦有实物证明此说。深穆之色能使人沉静庄重,紫檀切面色泽纹理的变换正如同墨色深浅不一,故而最受国人青睐。绘事后素,正是强调其底色之重要。

紫檀木切面


2. 设计

书法落笔之前往往已经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或浓或淡,或疏或密,或端或狂,或秀婉或萧逸,在落笔前那一刻已有了定数,家具设计亦然,因其木料贵重,往往预先做好设计,甚至惜木如金,用尽每一分边角料。

把书法设计融入家具设计中有两种明显的形式,一是直接把书法艺术当成家具中的装饰,譬如有各种变体的寿字纹,福字纹,喜字纹等有吉祥寓意的文字,或者如屏风等物件上直接使用书法艺术作品,以添风雅妙意。

明 黄花梨镶瘿木雕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局部)

清朝的乾嘉时期盛行“古文经学”,导致“变体寿”非常流行,据统计,寿字的写法有一万多种,在圆寿、长寿和花寿三种形态中衍生出千变万化。

如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三件器物,玫瑰椅靠背板透雕六螭捧寿纹,与螭龙纹浑然一体;炕桌桌面黑漆地上描金绘各种篆书体的“寿”字共一百二十个,气势非凡,高雅壮丽;而紫檀长桌在桌面侧沿及四腿以浮雕手法饰“卍”字、“寿”字,仿若一体,有万寿无疆的寓意。带寿字纹的器物个个不同,依其器型和周边设计而衍生出不同变化,均饱含着古人对于长寿的深切祈望。

明 黄花梨木雕六螭捧寿纹玫瑰椅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黑漆描金嵌玉寿字炕桌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紫檀木雕莲花纹长桌(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种融入则是化用书法中的笔法和线条,我们试举几例说明。

一是折钗股,姜夔于《续书谱》中解释其“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即形容转折弯曲但仍然圆润饱满的笔画,转折处最好像妇女头上的发钗一样坚韧。而明式家具中许多横竖交接处均有类似做法,不论内外,均有把原本方正的角做成圆弧状的情况,使得弧度圆润,刚柔并济。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锉出内圆角、挖“牙嘴”的工艺本身是非常费力的,不仅不能用长刨,组装后还要接线,多次挖制,才能做出这样完美近似于书法艺术的线条,可见工匠对艺术追求之高,非常人所能及也。

书法与黄花梨三围屏罗汉床腿足局部对比

二是锥画沙,《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记载:(陆彦远)思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锥画沙即用锥子在沙地上画线,线条中间凹陷,两边微微隆起,能使线条圆浑、有立体感。

而明式家具中,尤其是家具的腿部,多是圆形为主,方圆并行,大多数线条均呈现出圆浑状,其表面光洁,看面有力,故而器物能挺拔昂扬,即便腿足不高,也有“势拔五岳掩赤城”之感,正合锥画沙之道。

书法与家具腿足线脚对比

三是印印泥,古人用胶泥封口文件,再钤印章,深入其底,此写法强调用笔有力,力透纸背,达到入木三分的境界。明式家具腿部线条颇具力感,直足刚直如铁,似不可撼动,弯足虽兜转弯曲,却亦似蓄千钧之力。力道之美,明式家具可尽道矣。

四是屋漏痕,姜夔于《续书谱》中释义:屋漏痕者,欲其横直匀而藏锋。雨水顺墙而下,好比中锋行笔,蜿蜒而走,尽端而止时为圆点,起收无迹,行笔自如,形成顿挫有力的痕迹。

怀素《圣母帖》局部与家具线条对比

除了各种笔法,还有直接模仿各式各样的线条,譬如“一”字形搭脑,篆书宝盖头式的圈椅椅圈,近似隶书中一捺的霸王枨,一波三折的C型、S型曲线亦被广泛运用于靠背板、搭脑、扶手等细节处,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线条艺术,而明式家具把线条艺术运用到了极致,万道相通,目的地都是美的终极。

搭脑中的各种线条

篆书“立”“宋”与圈椅对比

明 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3. 艺术追求

为何明清家具会融入书法之美?试从明清书法的艺术追求中寻找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唐言结构,宋尚意趣,到了明清,在继承前代风采的基础上衍生出两种两种风格,一种飘逸自如或柔媚秀婉,以董其昌为代表,其书法风神超逸,悠远空灵,饱含禅意;另一种则放荡恣肆,狂狷无比,甚至怪异凌乱,如徐渭的《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笔画支离破碎,布局散乱,颇有癫狂之感。

明 董其昌 《行书圆悟佛果禅师法语册》 上海博物馆藏

明 徐渭《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总的来说,此时的书画更强调把骨力与妍秀结合,使字体兼有力度与美感。但无论何种艺术,艺术创造中的主力军——文人墨客求的都是一个“雅”字,尤其是在家具上,故而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评价几榻要“古雅可爱”,坐墩要“精雅可用”,佛桌也要“自然古雅”,俗者,“俱不堪用”。

雅从何来?从其形制意境上来。

书法不依傍五彩,仅凭墨色变化和线条舒展交织出万千韵律,就能使人心醉神往。这门艺术尚淡尚简,尚意尚势,追求的是抒情传意,强调的是笔法中有撼动灵魂的力量,而非技巧上的卓绝。可以说,书法的一半艺术其实是观者完成的,唯有拥有不错审美品味的人,才能尽享书法作品中的精神之美。

清 八大山人《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式家具亦然,王世襄先生曾提出明式家具十六品,第一品就是简练,亦此件紫檀独板围子罗汉床为例,其围子用三块光素独板,床身无束腰,面沿线脚简单,腿子为粗大圆材,从结构到装饰都极为简练,干净利落。但简而不陋,朴而不俗,反而有隽永之趣。

明 紫檀独板围子罗汉床

不贪慕浮华雕饰,不强求繁复堆砌,至简即是至美,乍见或不懂其中妙处,但复观数次,便豁然开朗,如入桃源盛地。形简意深,才是中国古代最为推崇的美学之极。故书画家具均爱用留白之术,以期在实象中塑造出抽象之美,达到“忘形得意”的境界。

一件器物,便如同一个汉字,部件即是笔画,榫卯交合构成方圆结构,正如横竖撇捺组成一字。故笔画之间的调停,线条的选择,落笔时的力度,这些亦如同明式家具的制作中会遇到的选择,何种榫卯,何种腿足,何种做法,都需要工匠预先想象设计。

一榫一卯,一曲一直,一虚一实,明清家具在零部件的整合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宛若新生。

明晚期 黄花梨镂空“福”字四出头官帽椅 观复博物馆藏

清代书法家包慎伯亦说,书法最应该求章法空白得当,而为了这种得当,书法家宁可牺牲形式上的对称,从这一点上说,书法不仅是线条艺术,而和家具一样是空间艺术。

而书法艺术的修炼除了日复一日的练习,亦需要天赋和悟性,譬如王羲之观鹅而揣摩出拈毫运笔之神韵,怀素观云有所悟,而李阳冰“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兹曼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的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抵咀嚼之势。”可见万物之盛衰,万象之变更都能成为书法中的灵感,自然中藏着艺术和美的终极。

中国古典书法和家具中深蕴万道哲美,除了取诸自然流形,天人合一,还有道家虚实黑白转换而出的空灵,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实用规矩。万道并行,但美不离其宗。

书法以线见道,以墨呈气,而家具以榫卯成器,以曲直方圆彰显匠人心中的无限天地。

(0)

相关推荐

  • 国际博物馆日,盘点一下那些珍藏顶级明清家具的博物馆!

      研习君语  今天是2021年5月18日,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研习君也趁此佳节,盘点十大收藏有顶级明清家具的博物馆. NO.10 清华大 ...

  • 明清家具的魅力

    比方搭脑两头出面.扶手两头不出面的扶手椅,或搭脑两头不出面.扶手两头出面的扶手椅,多为明式家具扶手椅的早期外形款式,其制造时代通常还会晚于清代中期.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柜居多,侧脚收分显着,以各种 ...

  • 北方叫它“罗锅桥”,南方叫它“桥梁档”

      研习君语  中国古代木匠在锤炼和推敲中成就经典,见微知著,正是因为细节的千锤百炼,这才造就明式家具的百看不厌.研究这些饱含古代匠作信息的木器,细心观察,认真体悟,把各种凝结着古代工匠智慧的点滴整理 ...

  • 巧手天工——明清家具中精巧的功能化设计

      研习君语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称,近5000年的历史中,我们在大多数时间里都领先于世界,家具方面更是如此. 明清家具中有很多巧妙的功能化设计,尤其在仕学至上的大背景下,这种"创新&quo ...

  • 明清家具中精巧的功能化设计

    明清家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除了家具本身采用了无与伦比的优质名贵硬木作为原料以外,精妙的卯榫结构.和谐的造型也是明清家具能够赢得全世界青睐的重要原因. 清 剔红亭式格 很多人用现代的眼光来 ...

  •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模仿是家具艺术中绕不开的一种设计,形象上的模仿并不鲜见,中式有穿枝过梗的莲纹,西式有古罗马栩栩如生的人像,但材质上的模仿实不多见,尤其是在求意远胜于求实的中式古典美学中,若要做到材质外观上的以假乱真, ...

  • 明清家具中的病态美

    马未都先生说过:"中国人的审美分四个层次,位于金字塔最底端的是艳俗美,往上是含蓄美,再往上是矫情美,塔尖上则是病态美,当审美意趣达到顶峰,社会财富给予它合适的风水土壤,这种标准变得权威化,位 ...

  • 奇石怪木——明清家具中的病态美

    马未都先生说过:"中国人的审美分四个层次,位于金字塔最底端的是艳俗美,往上是含蓄美,再往上是矫情美,塔尖上则是病态美,当审美意趣达到顶峰,社会财富给予它合适的风水土壤,这种标准变得权威化,位 ...

  • 明清家具中的漆色美

    色彩在人类世界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区分.标记.或是更高意义上的美学享受--数千年来,人类不断地进行试验与实践,用各种方式去描绘眼中世界的缤纷绚烂,可以说,色彩正是艺术从潦草到精致.从苍白到繁复.从 ...

  • 绘事后素——明清家具中的漆色美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色彩是艺术和美学中的必争之地,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亦广泛被应用于器物装饰中,而在明清家具中,色彩之美更多的是借髹漆呈现,今天就让我们沿着传统色彩脉络,一观明清家具的漆色美 ...

  • 明清家具中的凤纹

    <诗·大雅>记: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最初起源于人们对天空和太阳的崇拜,太阳炽烈且普照万物,而飞鸟可以到达人类到达不了的彼方,二者合一, ...

  • 生活雅趣与文化审美,尽在明清家具中

    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20世纪30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 一部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黄花梨家具图考>,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物质和文化遗产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