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出国,只因我太优秀

因为疫情无法出国的2020年,天洪和艾玛开始游走于国内各个省市的博物馆,并且爱上了博物馆旅行。以往,在欧美参观大型博物馆,例如大都会、卢浮宫,想听讲解的话,只能在声情并茂却满嘴超纲词汇的英文讲解员和毫无情感全篇直译的“港味”汉语讲解机中做抉择。

这样的结果就是尽管展品看了不少,却大多一知半解,第二天一觉醒来就更是忘得干干净净了。相比而言,国内博物馆无论是讲解员还是讲解机,哪怕用手机扫二维码看文字介绍,都收获满满。优质的讲解再加上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展品颇丰,使得天洪和艾玛的国内博物馆旅行通常能够汲取到比欧美大博物馆更多的营养。

▲Emma于大同博物馆司马金龙墓陶俑前

在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前,偶尔会听到讲解员说:“这可是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为了保护重要文物,特别是孤品易损品,避免在出国展览过程中破损,我国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颁布了三批共195件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主要分为五类:历代出土的古尸、宗教场所的主尊造像、质地为象牙或犀角的文物、元代以前的书画或丝作品以及宋元时期有代表性的孤品陶瓷。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

什么样的文物禁止出国呢?在这195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中,有哪些独具一格的宝贝呢?本期《小艾玛的游乐园》,天洪和艾玛就来和大家聊聊,那些因为太优秀而禁止出国的国宝们,它们不属于以上五类,但同样独具匠心。

战国水晶杯:穿越千年来耍你

1990年10月,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砖瓦厂的工人在挖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座战国晚期大墓。考古学家随后对这里进行了发掘,在挖到距离地面一米深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玻璃杯

▲当时考古学家看到的这一幕

这只玻璃杯让考古学家们炙热的心凉了一半:看这造型、这品相和茶垢般的琥珀色,分明是盗墓贼随手扔的玻璃茶杯。可在野外工作的盗墓贼通常不会讲究到用敞口玻璃杯喝茶,同时,整座墓并无盗窃的痕迹,玻璃杯中存留的土壤也与墓中的土壤一致。考古学家们无法断定这只玻璃杯是不是现代工业的产品,于是将这它单独取出,送往北京进行鉴定。

▲像不像超市里卖的玻璃杯?!

鉴定结果表明,这是战国晚期的水晶杯。消息让整个考古学界震动:首先,在中国找不到如此高纯度的水晶,那么原材料来自何方呢?其次,水晶硬度大,极难打磨,两千年前的人类用什么工具和方式将一大块水晶打磨得如此晶莹剔透呢?最后,昔日帝王将相的水晶杯和今日寻常百姓家的玻璃杯形态、样貌如出一辙,会不会背后有一段穿越的故事呢?

▲现存于杭州博物馆

战国水晶杯现位于杭州博物馆,可线上预约后前往参观。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精绝古国的千年预言

1995年,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的精绝古城遗址出土了一块织锦护臂。在考古界,织锦并不罕见,制作工艺也不复杂,几乎没有成为国宝级文物的可能。而这块织锦一经出土,就注定了它国宝的命运

▲能读出织锦上的字么?

无需仔细辨认,就可以读出这块长18.5cm,宽12.5cm的织锦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大字。这句看似没头没尾的话似乎充满着魔力,预言着2000年后五星红旗在神州大地上飘扬。

难道这织锦真的是古代预言家对中华民族的美好祝愿么?非也。经过深入的史料研究,可以推断出这幅织锦来自公元前62年左右的汉代。彼时,西羌部落反叛,西汉军队前往镇压。军队出发前,夜空中出现一场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同出于东方的神奇天象。

根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者利。”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共同出现于东方,这一天文现象在当时看来是利于中原地区用兵的征兆。当时在位的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在激励将士们出兵的诏书上也写下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

五颗行星出现在东方,有利于中原地区用兵,这才是织锦上文字的实际含义。在出土这件织锦的地方还发现了其他织锦碎片,和织锦护臂的花纹一致,上面写着“讨南羌”三个字。经过对布料的还原,发现这两件织锦来自同一块布,文字应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讨南羌字样

现在,这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作为镇馆之宝,陈列于新疆博物馆内

漆木履:三国的木屐

很长的一段时间,“日本发明了木屐”是史学界的普遍共识。1984年6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现了三国时期东吴左大司马朱然的墓葬,这个共识才被打破。

▲如今的朱然墓

在《三国演义》中,朱然存在感不高,本来寿终正寝的他在小说中只是个龙套,在夷陵之战中被赵云一枪刺死。在史学界,朱然却是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尽管朱然墓已被盗掘过,但考古学家们仍然整理出了140余件文物,以漆器为主。由于朱然墓是考古研究中发现的三国时期东吴的最高级别墓葬,因此对于研究三国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

▲在朱然墓出土的贵族生活图漆盘

在朱然墓中,一对看起来极不起眼的漆木片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原来,这是一对漆木履。这对木履的发现意味着中国是最早穿着木屐的国家,早于原本世界公认的日本。

▲漆木履

1987年,应日本方面的请求,朱然墓漆木履在日本进行了巡回展出。尽管朱然所穿的木屐距今已有1700余年,脚臭味已荡然无存,但透过薄薄的玻璃窗,我们似乎还能依稀感受到那份余温。

目前,漆木履保存在马鞍山博物馆内

曾侯乙编钟:不甘做路人乙的曾国王侯

1977年9月,军队在湖北省随县平整山头时发现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1978年5月11日,考古队开始对这座大墓进行系统性发掘。墓室被积水填满,考古队就用抽水机将墓中的积水抽干。随着水位下降,由数十座青铜钟组成的编钟就出现在了考古队眼前。其中一座镈钟上写着:“曾侯乙乍持用终”,表明了编钟的归属:由曾国国侯乙制作和使用。

▲曾侯乙编钟

曾国是一个在正史史料中未见记载的小国,后人费尽心思研究,发现曾国就是春秋时被楚国灭了的随国。随国地理位置在周与楚之间,为周国起到屏障和战略缓冲的作用。

▲春秋时期曾国的地理位置

曾国国君与周天子同姓,为皇室望族,因此曾侯乙全名应为姬乙。春秋时期有一百二十多个诸侯国,其中不少已无任何史料和实物可查。在史书中不见记载的曾国,若不是大墓被积水淹没让各朝盗墓贼无从下手,恐怕也难以留下实物供我们学习研究了。

▲曾侯乙墓考古挖掘现场

曾侯乙不一定是个好君王,但肯定是个顽主。在他的墓里,不但发现了这一整套编钟,还在编钟两侧的偏室发现了数十位女性的棺材。她们中年轻的是乐工,年龄长一些的是姬乙的妃嫔。除此以外,在墓室中还发现了一个小狗的棺材。可见在春秋时期,贵族们就有养宠物的爱好了。

▲曾侯乙墓穴中的镇墓兽——铜鹿角立鹤

除了编钟和棺椁,曾侯乙墓中还有两件国宝: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曾侯乙铜鉴缶和现代科技都无法复制的曾侯乙尊盘。这两件国宝和曾侯乙编钟一起进入了全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单。在第三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中,曾侯乙墓中的多节活环套练玉佩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再度入选。

▲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铜鉴缶

▲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一座墓中有五件文物被列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曾侯乙为中国的历史文物研究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五件文物均位于湖北省博物馆

刘胜金缕玉衣:皇叔的祖宗爱生娃

中国古代,特别是科考制度健全之前,一个普通人要想称王称帝,总得给自己编个好家世。东汉开国皇帝“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说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实际上在刘氏皇族遍天下的西汉末期,他的名字在刘氏族谱中都快找不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刘渊明明是个匈奴人,就因为也姓刘,偏说自己是刘邦后代。

▲光武帝刘秀

刘邦就像是个WIFI,从两汉到南北朝,凡是姓刘的都想蹭蹭。东汉末年,织席贩履的刘备在江湖上小有名气后,也自称是刘邦后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据《汉书》记载,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儿子之后还有孙子,这样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总有些曾孙、玄孙会被遗漏在族谱之外。因此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比较保险,不容易被戳穿。

▲刘胜像,看起来色眯眯

史料中,中山靖王刘胜除了向汉武帝刘彻告过一次状,让汉武帝给皇室成员涨工资以外,就没有太多内容了。但是根据《汉书》记载,在他53年的生命中,相当多的时间都在听音乐、和小妾们淫乐,并生下了120个儿子。

▲刘胜设计的铜祖,这是正经王爷干得事儿么?

1968年,军队在河北省满城县进行一项绝密国防工程任务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墓。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组织进行了对大墓的发掘,发现了目前为止保存最完好、最精致的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

经过考古研究发现,这座大墓和那件金缕玉衣都属于中山靖王刘胜。这件金缕玉衣由2498片玉片和1100g金丝组成,其中金丝最细仅为0.08-0.14mm,可见当时工艺之精湛、丧葬之奢华

▲金缕玉衣细节,尽显工艺之精湛

这样的丧葬形式在汉朝很流行,不少皇室子弟在死后都要用金丝和玉片把自己包得像粽子一样。这样的形式虽然对后世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但在当时是巨大的浪费。于是,曹操之子曹丕建立魏国后,明令禁止下葬时包裹金缕玉衣。金缕玉衣这种下葬形式也就此销声匿迹了。

刘胜金缕玉衣保存在河北博物馆

▲图文/天洪▲

(0)

相关推荐